探究小学音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余晶晶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梓埠中心小学335504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关键时期更好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所以,教师需要重视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融合,采用多元化的手段,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所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核心素养、有效

正文

前言:

由于小学音乐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不断提高小学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通过构建有效课堂,提高学生的系统音乐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的学习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自主探究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音乐落实核心素养教学中的问题,究其本质并给出相应解决策略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相关问题

第一,当前阶段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以教师作为主导,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没有被开发出来,在课堂上没有主动性,学习氛围不到位,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第二,一些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完善,觉得音乐课不重要,只是一项课外科目。由其他老师兼任,在空闲时间给学生轮流上几次音乐课,上课资料只有课本,极大地限制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只有教师在讲台上进行一遍教学,学生没有实践机会,音乐教学根本没有效果。

第三,在核心素养教学的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对核心素养教学的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行动力却远远跟不上观念,虽然思想观念更新得很到位,但在行动方面确实不是很好。虽然部分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学观念很先进,但自身教学方法还是原来那样,没有与思想同步,不能及时对教学方式作出改观,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新课标要求。

第四,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对教师的个人文化水平有很高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个人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考验。在这个大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不断总结反思自身教学成果,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知识。但目前来看,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并不理想,教师的学习和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学效率难以提高[1]
二、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特征

一)综合特征

综合特征,由音乐知识、能力和思维组成,其能力组成,主要为审美能力,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这也就意味着,小学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理解基础的音乐知识入手,逐步培养其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和更加完整的学科思维,同时促进其文化品质的发展[2]

二)实践特征

实践特征,由“学以致用”目标演变而来,是对学生音乐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主要可通过学生对乐曲的亲身聆听、演唱来获得,也是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以便加强对其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发展特征

发展特征,与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息息相关,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在音乐领域的健康发展。换言之,核心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素养,而是在持续培养的支持下逐渐形成的,学生只有持续对音乐知识展开自主学习并积极参加相关活动,才能稳步提升自身音乐感受、审美乃至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秉承“与时俱进”和“促进发展”的原则,注意各个教学任务和环节的联系性,结合当前社会价值观念加强对学生发展素养的培养。

、小学音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在教师身上非常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只注重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这样的现象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依然存在。高效的音乐课堂需要教师要一视同仁,并且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应做到了解每个学生的音乐水平,在理解和关注的基础上,平等对待每个学生。面对成绩稍差的学生,也不应该有歧视心理。在课堂上更应该鼓励学生发言,课下找学生谈话等[3]

(二)改善授课环境,创设教学情境

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大,倘若学习环境过于恶劣,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专注程度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改进课堂的教学条件,使学生在一个舒适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中,顺利地进行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各个科目开设不同的学科文化角,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影响,促使他们的学科意识和核心素养的养成,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4]

例如拓展“巴赫”“贝多芬知识时由于小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接触古典音乐的机会较小,所以首先教师教授基本的古代音乐流派和类型,让学生有关于古典音乐的概念;其次要给学生演示古典音乐的具体表现形式,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钢琴曲创设一个情境。或舒缓或激昂的音乐会引起学生的不同感受,面对这样的音乐情境,学生会产生代入感,从而增加对古典音乐和音乐家的掌握程度,提高音乐课堂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虽然实施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部分小学音乐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大棒的指导下,仍然保留着许多应试教学的特点。教师机械讲故事仍然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这类音乐教学缺乏自主性,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主动性也差。所以,要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现有效课堂,必须重视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京剧”的相关知识时,在课前准备好现代京剧的纪录片,在上课时进行播放,并且进行随机抽问和回答奖励。这样不仅让教学更直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眼球,让学生有兴趣学习。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摆脱音乐课一味地枯燥状态。

(四)采用分层教学来提升课堂效率

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受多方面条件影响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进行分层教学。针对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加快学习进度,讲授更深层次的知识;而对于学习能力稍差,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合理地带领学生查漏补缺,对基础知识加以巩固,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要在把握学习进度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授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及时掌握课堂进度,从而实现有效地分层。不能一味求快,进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每次的音乐课堂后,要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来把学生分为良好掌握的部分,还需要巩固基础的部分。这样既能避免重复学习的情况,又能兼顾还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提升音乐课堂的效率[5]

(五)活用小组探究模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调查和探索的能力关系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视野的拓展,为学生良好完成学习任务奠定了基础。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使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能够在体验和参与合作活动中更加明白音乐学习的价值意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应该专注于合作模式和探究主题的设计,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确保课堂教育能够正常进行,有效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6]

例如,在学习《春晓》时,教师可以使用合作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教师可以基于合唱教学的目标来确定合作学习的主题,让学生可以跟随着音乐旋律一边学习一边唱歌,增强学生对于语文古诗词的记忆与理解,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促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以良好的传承下去。

(六)组织合作鉴赏,培养审美思维

小学音乐教师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支配之下,应关注学生审美思维的强化,小学音乐鉴赏教学是组成小学音乐教学体系的关键内容,小学音乐教师在强化思维培养的基础之上,应站在学生发展角度,满足学生音乐课程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在改变以往填鸭式和灌输式的鉴赏教学之中,音乐教师可通过组织合作鉴赏的方式,发挥小组合作的内在优势,对音乐内容和音乐形式进行合理化的探究,从而加深学生对于音乐鉴赏内容的理解,学生在合作鉴赏之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对于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而言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7]

比如,小学音乐教师在讲解《长江之歌》欣赏教学时,则可以合理组织分组鉴赏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在组内分别对歌曲的节奏、艺术内涵,以及在演唱中所诠释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行深入地探讨,从而有效启发学生的鉴赏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重视课堂拓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小学音乐教师应懂得如何通过课堂拓展的方式,促使学生音乐思维朝着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音乐教学应该通过合理的教学引导方式,触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都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样学生才能够形成良好的欣赏美与鉴赏美能力,同时可以更精准地表达自身的情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之下,小学音乐教师在拓展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之中,应尽可能将音乐教育内容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这样学生将音乐与生活相结合可以推动自身对于音乐形成全新的理解,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目标

比如《少年先锋队队歌》,可以通过回忆讨论入队情景,并发表感受,作为一个少年,该如何做?又或者在《小学生一日常规习惯歌》中,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等。《男儿当自强》歌曲学习中,去结合生活,探讨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自立自强。

(八)通过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

音乐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中,因为这样将禁锢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8]。教师要适当地组织音乐课外活动,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教师在组织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时候,需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确保音乐课外活动成为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音乐并培养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在正式组织音乐课外活动之前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结合学生的不同兴趣,科学地将学生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建立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课外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竞争中展现核心素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有限,在小组讨论或练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在音乐课外活动中及时指导,加强督促,帮助学生突破困难,充分展现自我,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九)有效发挥音乐游戏教学的价值

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对于课堂教学能否成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上课时的热情和活跃度往往会对教师的教学效率带来很大的影响。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喜欢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造相应的音乐游戏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对于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音乐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渠道,音乐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不同的音乐往往表达不同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学习独立、合作的意识,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设计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游戏内容是否适合该年龄段的小学生,以确保音乐游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应用,从而有效发挥音乐游戏教学的最大价值。

结语:

总之,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科学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鼓励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树立音乐学习意识,培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运用音乐知识的技巧与方法,使学生能进入有效的音乐课堂。此外,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性音乐感知意识,逐步建立音乐学习的思路。毕竟有效课堂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田小敏. 构建小学音乐有效课堂的实践探索[J]. 文学少年, 2021(13):0187-0187.

[2] 林丽贞.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有效课堂的构建探究[J]. 成长, 2021(3):1.

[3] 王冬英. 新课程视角下小学音乐有效课堂的构建[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1, 000(013):P.85-86.

[4] 朱泳泓. 探讨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构建有效课堂[J]. 女人坊, 2021(21):1.

[5] 李桢,徐玉莲.音乐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活”起来[J].戏剧之家,2020(36):103-104.

[6] 王青.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0(12):184-18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