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对策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成本核算;对策
正文
一、建筑工程造价中成本核算的意义
(一)有助于加强对施工资金的把控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实时追踪和分析施工项目的各项费用,如材料、人工、设备等,确保了资金流向的透明度和合理性。这种精细化的成本管理不仅帮助企业对项目成本进行精准核算,还为其提供了制定有效成本控制策略的坚实基础。这种前瞻性的成本管理方式,有助于避免成本超支和损失,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顺利推进。此外,成本核算还能及时揭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和隐患,使企业能够迅速调整施工策略,降低成本风险,从而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的成功交付。
(二)保障建筑施工质量
在施工前,通过成本预估,企业能够对建设过程中所需的所有资源和成本进行全面的预算,也能尽早发现预估与实际之间的偏差,帮助企业识别成本预估中的不足和缺陷,调整不仅限于成本层面,更涉及到施工工艺、材料选择、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确保每一项投入都能转化为高质量的建筑成果。因此,成本核算在保障建筑施工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保障建筑工程正常开展
如果在开工前的成本核算阶段出现疏漏,那么在实际施工操作中可能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例如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建筑材料,或是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工程停滞。这些问题不仅会延缓施工进度,降低建筑质量,还可能因为资金分配不均而加剧施工团队内部的紧张关系,甚至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而成本预算能够使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流动得以合理安排,避免了因资金不足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
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问题之一是缺乏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这种制度的缺失会导致成本核算工作难以准确进行,从而产生成本数据的不一致性和可比性差的问题。缺乏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意味着企业在成本核算流程、方法和标准上缺乏明确的规定,这不仅增加了成本核算的难度,也使得成本数据的质量难以保证。在实际操作中,这种不完善的制度可能导致成本核算结果的偏差,进而影响到项目成本的准确评估和控制,从而影响建筑企业的决策制定和成本控制。
(二)对工程造价认识不足
目前在一些建筑项目中,项目的管理人员对于工程造价认识明显不足,项目管理层对于成本管理忽视,过于关注质量和技术层面的管理,而未能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这种偏差可能导致实际操作中采取一些短视的策略,例如为了加快进度而盲目增加人力和设备,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影响项目的整体效益。此外,成本分析通常依赖于财务人员,如果这些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他们可能无法提供有效的成本管理建议,使得成本管理难以深入实施,无法真正发挥其在项目成本控制和优化中的作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优化。
(三)审核凭证完整度不高
在施工过程中,审核凭证的完整度和详细性不足可能导致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受损,因为缺失或记录不详的选购凭证可能为施工人员提供了在建筑材料上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的机会。即使凭证存在,如果记录过于简略,不能提供完备充分的资金审评依据,甚至还会增加成本核算的难度。另外一些企业在开展核算审查的时候,过于偏重材料质量、工期进度和人员素质,没有从实际问题出发,导致工程项目实际核算水平受到影响[1]。
(四)成本核算方法不够先进
传统的数量基础分配法在过去适用于施工设备、材料和方法相对稳定的项目工程,这类项目具有循环反复施工和参考标准固定的特点。随着现代项目工程的快速发展,施工技术、材料、设备和方式等都经历了重大变革,这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分配法逐渐显得力不从心。现代项目工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要求成本核算方法能够更加精细和灵活,能够深入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准确捕捉成本变化,并综合考虑各种动态因素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如果固守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将难以准确反映项目工程的实际成本,从而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提高建筑成本控制及成本核算有效性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制度
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提高成本控制及成本核算有效性的一个核心策略是建立健全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制度。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制度不仅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标准化的方法和流程,从而保证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为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构建这一制度时,首先应确立成本核算的核心目标,例如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并围绕这些目标设定全面性、真实性和可比性等基本原则。接着,应详细设计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和流程,包括数据的收集、分类和计算,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建立成本分类标准,以便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和比较。最后,明确各层级人员在成本核算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加强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提升整体经济效益。通过这样的制度建设,企业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成本,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2]。
(二)提升工程造价认识水平
提升工程造价认识水平意味着需要加强对工程造价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从项目经理到财务人员,乃至企业高层,都能够充分理解成本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企业高层的重视和支持对于提升工程造价认识水平至关重要。高层管理者的态度和决策直接影响成本管理的实施效果。因此,企业高层应积极参与成本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确保成本管理策略得到有效执行。通过提升工程造价认识水平,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还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项目执行效率。
(三)加强对审核凭证的完善
强化对审核凭证的完善是为了防止其对项目的成本核算结果产生影响,所以要对原始的凭证的编制制式和依据进行明确的规定,在审核凭证的时候要确保费用发生凭证和费用分配凭证上能够清晰标注成本归集信息,并在费用分配凭证上详细展示数据列表及计算过程。同时,严格审查凭证的格式标准,确保其准确无误,作为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此外,为了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还应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通过对比原始凭证,核实材料耗用量等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防止施工中的虚假报告和偷工减料行为,从而提升成本控制的效果,并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信誉和竞争力。通过这些措施,企业能够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而提高成本控制的整体效果。
(四)引入先进的成本核算技术
随着现代项目工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不断增加,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难以满足精确度和适应性的要求。因此,企业需要引入和采用更加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如作业成本法(ABC)、目标成本法等,这些方法能够更精确地分配成本,更有效地管理成本,并更好地适应项目工程的变化。作业成本法(ABC)通过识别和分配与特定作业相关的成本,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成本动因,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度。目标成本法则侧重于在设计阶段就确定成本目标,并通过整个项目周期内的成本控制来实现这些目标,这种方法有助于在项目早期阶段就进行成本优化。引入先进的成本核算技术不仅需要在技术和方法上进行创新,还需要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企业应鼓励创新思维,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资源,确保员工能够理解和应用这些先进的成本核算技术,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项目执行效率[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确保项目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升竞争力的基石。通过精确的成本核算,企业能够及时发现成本偏差,优化成本结构,从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文章针对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提升工程造价认识水平、完善审核凭证、引入先进的成本核算技术、明确成本核算内容等,希望文章的研究可以给相关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能显著提升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秦彬.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优化策略[J].陶瓷,2023,(12):167-170.
[2]李智青.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对策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22):224-226.
[3]葛丛兰.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优化策略[J].质量与市场,2022,(08):64-66.
作者简介:方苹 1995年8月13日 女 广东省揭阳市 汉 本科 中级 研究方向:工程造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