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班级管理当中进行德育教育
摘要
关键词
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小学
正文
引言
在教育广阔天地中,班级管理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秩序维护中,同时也渗透在对学生道德修养、人格塑造等多方面。德育教育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促使学生成为兼具智慧、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人才,将其融入到班级管理中,不仅是当下班主任工作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为此,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也成为当下班主任工作要点,更是影响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而笔者则是就此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 构建民主氛围,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纵观以往小学班级管理情况即可发现,不少班级管理者觉得小学生年龄尚小、身心各方面发展尚未成熟,很难参与到自主管理中,所以班级管理方式也大多是权威型教育为主,即使开展得以教育也是以理来说较为主,整个班级管理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无法达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1]。要想真正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班级管理者一定要在工作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作用,改变以往班主任管理一言堂的情况,主动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并且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为学生构建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氛围,以此来有效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这样学生就能在自觉参与中强化自身集体认同感及班级荣誉感,同时还能锻炼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及约束力,无形中起到德育教育效果。例如,班级管理者可以在管理过程中,组织学生轮流充当班干部,尤其是对于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即可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让其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承担“小班主任”的角色,这样学生就能在自主管理过程中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尊重他人,从而有效改善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优化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切实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二、 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渗透德育教育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学生自主管理,还需要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这能无形中规范学生行为,以此来更好地推进德育教育渗透,从而切实提升德育教育效果。为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想真正有效进行德育教育,还可以加大对班级管理制度的完善,在管理过程中将德育教育目标融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然后再借由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来有效推进德育教育,这样学生就能在班级制度约束下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制度制定时,邀请学生一同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制定中,让学生在制度协商与制定中对其形成准确认识,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对于班级管理制度的服从度,无形中发挥出制度德育教育功效,有效助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规范形成,这样就能真正在班级管理中高效进行德育教育[2]。
三、 注重班集体文化建设,强化学生集体意识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级文化可谓是班集体灵魂及发展动力,班主任要想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还可以在班级管理提高对班集体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结合学校德育教育要求,来对班级管理环境进行建设,同时开展多样化的班级德育活动,以此来无形中引导学生接受班集体文化熏陶,这样学生就能处在环境中接受德育教育及影响,从而切实强化学生集体意识及班级荣誉感。为此,要想真正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班级管理人员一定要充分意识到班集体文化建设意义,利用班集体文化建设、班级德育活动来让整个班级管理工作得以优化,而学生则能在环境熏陶下接受德育教育、切身感悟集体力量,这样就能在优化德育教育的同时,强化学生集体意识及班级荣誉感,以此来真正确保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践行。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在班级内设立专属于自己班级的文化牌,文化牌上可以安排班徽、班级口号、班主任寄语,通过这些外部环境建设来优化班级文化,此后再借由一些班级竞赛活动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氛围,这样学生就能在班级活动体验中切身感受班集体凝聚力及向心力,有效助推学生集体意识及班级荣誉感提升,从而高校确保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融入。
四、 借助榜样力量,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小学生具有较强模仿能力,班主任要想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效进行德育教育,还需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重视榜样力量,利用榜样来无形中教育、熏陶学生,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力量影响下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及道德认知,进而切实提升德育教育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下接受并且践行德育教育[3]。为此,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意识到榜样力量作用,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缺少明辨是非能力这一特点,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榜样,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模仿及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道德行为。此外,还可以在学生群体中为学生树立起道德典范,亦或者是学习典范,通过学生群体中的榜样力量来激励学生学习,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规范,切实提升德育教育效果。例如,有些学生虽然不爱学习,可是却热衷于劳动,在打扫卫生时十分认真,对于学生这一行为教师即可加以赞赏,并且在班级内树立起朗动榜样,这样就能无形中熏陶、教育学生,从而切实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五、 注重激励性评价,助推学生德育发展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评价同样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大多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展开的评价,评价的目的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助推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能够确保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有效进行,班主任还可以在班级管理评价过程中,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在评价期间注重激励性评价手段应用,以合理是激励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及道德素质,这样自然能够有效助推学生德育发展。具体而言,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加大对学生智能、品德、体能等多方面的观察,然后再基于此来对学生展开激励性评价,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寻找德育教育落实渠道,有效助推学生德育品质及素质提升。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会在班级内主动帮助他人,对于他的这一行为,我就有主动对其进行肯定及表演,借由这一表扬的方式无形中激励学生继续维持这一行为,这样就能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确保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开展[4]。
六、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而言意义非常。为此,班级管理工作者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准确认识学生主体作用,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营造民主化班级管理氛围的基础上,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凸显班集体力量,这样才能真正在班级管理中为学生打造出良好的德育环境,从而有效助推良好道德品质及素质提升,在创新班级管理的同时切实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淑翠,石荣利.探究如何在初中班级管理当中进行德育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4):123-124.
[2]吴文柱.探究如何在初中班级管理当中进行德育教育[J].才智,2020,(18):73.
[3]陈小英.探究如何在初中班级管理当中进行德育教育[J].今天, 2021, 000(009):P.1-2.
[4] 罗雪婷. 道亦有道德者居之——试论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J]. 考试(教研),2012(3):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