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促进班风建设的实践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许源浦

河南省洛阳市洛阳师范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4710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学生自主管理在促进班级风气建设中的实践路径。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工作者对良好班风的建设越来越重视,高中学生正处于发展成长关键期,在此时期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逐渐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新时代下高中学生自主管理现存的问题,随后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旨在为高中班级管理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

高中学生;自主管理;班风建设;实践研究

正文


引言: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风气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乃至心理健康发展。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更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教师单向管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管理。在新时代背景下尊重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深入研究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促进班风建设的实践策略,对于优化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学生自主管理现存的问题

1.1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淡薄

现阶段,虽然教师给予学生开展自主管理的机会但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对班干部的竞选和管理工作也不够重视,缺乏良好的自主管理意识。部分学生集体意识比较淡薄,认为班级管理与自己无关;还有一部分学生干部对自己的班级管理角色和责任认知不清,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管理的主体,认为班干部只是班主任行使班级管理权利的“代理人”;同时,还有部分学生对自主管理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自主就是自由放任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责任感。

1.2家校合作不

家长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人物,在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过程中,家长与学校在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方面沟通不够充分,导致家长对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参差不齐缺乏对学生必要的支持与鼓励导致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效果不理想

1.3班级自主管理制度不健全

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自主管理制度导致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无章可循。另外,部分班级在制定规章制度时没有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的规章制度缺乏针对性,执行过程中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对自主管理结果产生质疑,无法发挥班级自主管理真正作用。

二、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促进班风建设实践策略

2.1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为了解决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效果,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让学生明白自主管理班级的重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开展自我管理。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明确班级自主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为学生开展自主管理指明方向,营造环境,确保管理高效有序

以教师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为例,首先,班主任要强化学习,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理念。班主任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及优势,并通过广泛阅读相关书籍、文章,形成能够指导学生实施的自主管理理念、方法及实践路径。从理念、方法和实践经验上给予学生必要的,关键的引导和帮助,推动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行动。不仅如此,班主任还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管理班级主题班会,指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对自主管理班级的理解以及自己认为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方式和行为等。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既能向学生渗透自主管理理念,提升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又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自主管理对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的正向推动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其次,班主任要强化对学生参与班级之主管理实施方法和实践路径的培训与引导。班主任自己或者邀请在学生自主管理方面有经验的班主任给学生进行系列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参与学生自主管理的目标、方法、措施,落实过程中常见的困难、问题及解决方法,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行动上自觉遵从,通过班级学生的共同努力,一是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二是优化班风学风,改善班级整体风貌。同时,班主任还要设置自主管理激励机制,强化激励与引导。比如,针对自主管理效果显著、积极主动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分享自主管理技巧,引导其余学生向其学习。最后,教师需要明确班级自主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教师可以开展班会,在班会课中和学生讨论各班级管理职位和管理职责。在讨论过程中,由教师说出班级管理职位,学生投票表决管理职责。比如,当教师说出班长时,其余学生需要将自己认为班长需要履行的管理职责写下来,得票数最多的即为班长的管理职责,其余管理职位包括纪律委员、副班长、生活委员等也通过投票表决管理职责。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充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2.2明确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自主管理制度能够为学生开展班级自主管理指明方向,确保自主管理的公正有效。对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自主管理现存的问题,组织学生及家长讨论制订切实可行的自主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家校合作制度。

以教师明确班级自主管理制度为例,首先,教师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自主管理规章制度,制度内容需涵盖在班级事务中的自主管理、在学习上的自主管理、在生活中的自我服务管理、心理上的自主调节管理和在人际关系上的自主调节等五个方面。

在班级事务中的自主管理中,学生需要充分利用班会课以及班委会议。比如,想要表决通过一项班级事务,需要经过全班学生在班会课中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只有大多数学生同意,此项班级事务才能通过。另外,每周都需要召开班委会议,不仅要总结本周班委工作内容,指出自主管理班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还要制定出下周自主管理方案。

在学习上的自主管理中,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研学活动。比如,针对某名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的问题,班委要主动组织学习能力强、成绩优异的同学帮助其找出学习问题,并通过同桌互助等方式,形成学习互助小组为其解决学习问题,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在生活中的自我服务管理中,学生需要明确职责分工以及开展学校活动。比如,班委需要各司其职,负责好自己需要管理的生活事务。生活委员负责罗列班级事务清单,各组小组长需要负责执行班级事务、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纪律则需要负责班级日常纪律,提升管理针对性。另外,学生还需要积极参加义务劳动、认养花木等学校活动,提升自主生活能力。

在心理上的自主调节管理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意见箱以及心理主题班会。比如,学生出现任何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都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写下来匿名放到意见箱里,每周五召开心理主题班会,全班学生需要汇总意见箱中的心理问题,并通过讨论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在人际关系上的自主调节中,主要通过班委合理调节进行。比如,当学生与他人发生矛盾时,班委首先要学会阻止学生矛盾进一步激化,并对学生发生矛盾的原因深入调查。其次班干部还要学会安抚并引导学生学会包容,让学生清醒的认识自己当前行为的不当。

其次,教师需要家校合作制度。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告知家长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家长辅助学生开展自主管理。比如,家长需要在家庭中给予学生自主管理家庭事务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意识到自主管理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班级自主管理。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明确班级自主管理制度,能够营造良好的自主管理氛围,推进班风建设。

2.3融合班级文化进行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的班风及班级文化。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融合班级文化进行自主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归属感。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如设计班级标志、制定班级口号班训学生需要自主召开主题班会,在班会中,每名学生都可以将自己设计的班级标志分享出来,并说明自己的设计灵感,全体学生投票表决,得票数最多的即为班级标志。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概括主题,包括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等,学生需要结合主题制定班级口号和班训,并依照自己所制订的口号和班训开展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班风。

结语:

高中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明确班级自主管理制度、融合班级文化进行自主管理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健康发展。未来应继续深化对自主管理班级模式的研究,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宣立群.中职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0.DOI:10.27019/d.cnki.gfjsu.2020.002406.

[2]李艳红.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对良好班风学风形成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0):195.

[3]滕玉凤.髙中陪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4]许树梅.初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对良好班风学风形成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促进班风建设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  JCJYC2426030059)研究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