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种植活动培养大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万娜娜,李秀梅

合肥海恒教育福禄园幼儿园 安徽省合肥市 230601

摘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探究精神。自主探究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这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他们即将步入小学,开始系统学习的过渡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种植活动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大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植活动;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正文


1种植活动对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意义

1.1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

种植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自然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通过亲身参与种植过程,幼儿能够直观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从而培养他们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此外,种植活动还能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耐心,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时间,需要幼儿持续的关注和照料。

1.2种植活动与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关联

自主探究能力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它涉及到幼儿的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在种植活动中,幼儿需要自己动手操作,比如播种、浇水、施肥等,这些活动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面对植物生长中出现的问题,如病虫害、生长缓慢等,幼儿需要通过观察、讨论和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种植活动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中的作用

种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通过种植活动,幼儿可以学习到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如种子的发芽条件、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等。同时,种植活动还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因为幼儿需要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通过比较和分析,找出植物生长的规律。此外,种植活动还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因为在共同参与种植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种植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原则

2.1重视过程体验,鼓励探索与实践

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的体验,鼓励他们通过实践来探索和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种植任务,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发现植物生长的奥秘。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设计不同的种植方案,比较哪种方案更适合植物生长,或者让幼儿尝试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差异。通过这样的实践探索,幼儿不仅能够获得科学知识,还能增强自主探究的信心和能力。

2.2注重科学方法的引导,培养科学思维

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例如,在观察植物生长时,教师可以教授幼儿如何记录观察数据,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以及如何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这些科学方法的运用,幼儿能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如何系统地思考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寻找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2.3强化合作与交流,促进社交能力发展

种植活动往往需要幼儿与同伴合作完成,这为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分组进行种植活动,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工协作、相互尊重和有效沟通。在合作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到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还能够通过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通过这样的合作与交流,幼儿的社交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种植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3.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大班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教师们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幼儿对种植活动的浓厚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植物故事,或者播放一些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甚至组织一次实地参观植物园的活动,让幼儿们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和感受植物世界的奇妙与多样,从而在他们心中种下对植物世界的好奇种子。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模拟的情境中扮演植物的“守护者”,通过这种角色体验,不仅能够增强他们对种植活动的参与感和责任感,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和重要性,从而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幼儿们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体验成长的乐趣,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设计层次性任务,促进能力发展

在开展种植活动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一系列具有不同难度的任务,以此来推动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逐步提升。对于刚开始接触种植活动的幼儿,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基础性的任务,例如观察种子如何发芽、记录植物生长的高度变化等,这些任务简单易懂,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兴趣。随着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教师可以逐步提高任务的难度,例如引导幼儿进行植物生长条件的实验,比如探究光照、水分、土壤等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或者让幼儿尝试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比较它们的生长差异。通过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任务设计,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到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还能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3.3引入科学工具,提升探究深度

为了进一步增强幼儿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深度和广度,教师们可以巧妙地引入一系列简单易懂的科学工具,例如放大镜、尺子、温度计等,让孩子们在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这些工具的使用来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精确的测量。例如,孩子们可以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植物叶片的微观结构,发现叶片上那些肉眼难以察觉的纹理和细节;使用尺子对植物的生长高度进行定期测量,记录下植物每天的生长变化,从而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速度;使用温度计监测土壤的温度变化,了解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这些科学工具的运用,孩子们不仅能够更加精确地观察到植物的生长情况,还能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3.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为了进一步培养大班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分?”或“植物的哪些部分可以食用?”等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幼儿不仅能够主动寻找答案,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问题的答案。例如,可以组织“植物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生长得更好”的实验,让幼儿尝试在不同的条件下种植相同的植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得出结论。通过这种实践探索,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科学原理,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这样的科学探究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3.5融入跨学科知识,拓展学习视野

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教师可以将跨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如数学、艺术和语言等,以此来拓展幼儿的学习视野。例如,在测量植物生长高度时,孩子们可以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如长度单位和数据记录;在绘制植物成长图谱时,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通过将科学探究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孩子们不仅能够获得科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与植物相关的童话故事或科学小知识,将语言学习融入到种植活动中。例如,通过讲述植物生长的故事,孩子们可以学习到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这种跨学科的融合,孩子们能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3.6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教师可以积极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到种植活动中来,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种植活动的意义和方法,让家长了解如何在家中继续进行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家长可以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植物的变化,这样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们在家庭环境中继续学习和探索。

通过家园合作,孩子们能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不同的环境中得到一致的教育和引导,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责任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将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持和保障。

3.7反思与总结,巩固探究成果

在完成种植活动之后,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幼儿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巩固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的讨论会,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以及在探究过程中所经历的点滴体会。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制作植物成长日记,记录下植物从种子到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以及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感受。同时,绘制植物生长图谱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来展示植物生长的变化,这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病虫害、水分不足等,并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的讨论不仅能够增强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植物生长更深层次的好奇心。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提出新的探究问题,比如如何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或者如何使植物更加健康地成长,这样的探究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

 

4注意事项

4.1确保安全,预防意外

在进行种植活动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安全始终是放在首位的。教师需要确保所有的活动都是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避免任何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的情况发生。例如,在使用剪刀、尺子等工具时,教师应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并监督他们以防止意外发生。同时,对于一些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植物,教师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确保幼儿在接触过程中不会出现不适。

4.2关注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

每个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都是不同的。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种植活动时,应考虑到这些个体差异,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机会和挑战。例如,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承担更多的种植和照料植物的任务;而对于那些对植物生长过程更感兴趣的孩子,则可以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记录。通过个性化的指导,教师可以帮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进步。

4.3保持活动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为了确保幼儿能够从种植活动中获得系统性的学习体验,教师需要保持活动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这意味着活动的设计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从简单的观察到更复杂的实验探究,逐步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植物生长的科学原理。同时,教师应定期回顾和总结之前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学习内容。

4.4鼓励持续的探索和反思

教师应鼓励幼儿在种植活动结束后,继续在家中或学校进行植物的照料和观察,保持对植物生长的持续关注。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跨时间的反思,比如回顾他们最初对植物生长的猜想和现在的实际观察结果之间的差异,从而帮助他们理解科学探究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通过持续的探索和反思,幼儿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植物生长的科学原理,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在种植活动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思考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并鼓励他们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科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朱赛男.幼儿科学素养培育实践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33):16-17.

[2]姚馨.幼儿科学素养培养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3(3):101-104.

[3]梁婷.深度学习视角下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24(24):163-166.

[4]郁嘉琦.大班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行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