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班本游戏课程生成与实施要点的思考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袁冒佩

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开发区幼儿园 226500

摘要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还原于游戏之中,实现寓教于乐的理想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班本游戏课程的开发,既能将幼儿喜爱的游戏利用起来,也能进一步辅助课程的生成建构与实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使之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本文将围绕班本游戏课程的生成与实施展开深入探讨,希望为优化幼儿教育工作提供助力。


关键词

班本游戏课程;生成;实施;思考

正文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园课程组织与实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还原于游戏之中,实现寓教于乐的理想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游戏与课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使幼儿真切地去体验感受,并最大限度的顺应儿童天性,这也是发掘课程生成点时最为关键的一部分。班本游戏课程的开发,既能将幼儿喜爱的游戏利用起来,也能进一步辅助课程的生成建构与实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使之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一、基于幼儿兴趣,生成班本游戏课程

班本游戏课程的生成,应坚持围绕幼儿发展所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梳理,而有价值的课程模式,除了要顺应儿童自然发展外,也要将儿童的发展纳入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进而需从根本上进一步把控好儿童发展的程序与规律。为达成这一目标保证课程生成的有效性,应尽量组织合适的活动去适应和满足儿童所需。以往课程的教育虽能基本完成理论知识的教育渗透,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之处。生成课程应聚焦关键要素,尽可能去结合儿童兴趣组织合适的活动,并以活动为基点带领幼儿探索学习和掌握。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幼儿教育经验,可以发现儿童最需要也最感兴趣的活动,毋庸置疑,便是游戏类型,更有利于为幼儿打造丰富多样的活动体验,并在游戏之中反馈出自身的天性。由此可见,在生成班本游戏课程时,要从幼儿兴趣出发,筛选出更有利于激发幼儿能动性,拥有强烈吸引力的游戏活动将其编入课程计划,从而与儿童建立起积极正向的连接,持续获得幼儿学习的反馈。

例如,在小班的一次户外游戏活动中,教师发现部分幼儿蹲在地上,探讨着树上的落叶,感觉十分新奇。“看,黄色的树叶,咦,还有红色的树叶”。当发现幼儿对树上的落叶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趁势抓住这一契机,生成班本游戏课程,带领幼儿探索多姿多彩的树叶天地。此次游戏课程主题为“秋叶飘飘”,主要目的在于让幼儿在趣味游戏之中,逐步了解树叶的类型,树叶的形状以及秋天落叶的规律等,使之能进一步萌发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期间,教师组织幼儿开展趣味游戏活动,要求将收集回来的各式各样的落叶,制作成不同形式的手工品,或装饰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另外,教师还在班级内放置了与落叶相关的诸多绘本。如《叶子的猜想》、《14只老鼠:秋天的树叶》、《落叶跳舞》等,幼儿可自行在班级中阅读绘本教师,也可通过关注和记录幼儿的阅读行为,从中获取表征信息,为后续开展班本课程提供支持参考。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分别在班级的美工区科学探索区等投放大量的树叶作为材料,鼓励幼儿勇敢去探究创造和体验。另外,还应在游戏期间主动观察和记录幼儿甚至可采用成长档案袋的形式,将丰富的游戏材料汇总起来,为生成课程主题提供选择修改参考。

二、坚持问题出发,丰富班本游戏内容

班本游戏课程的生成,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也要尽可能的丰富活动内容,可进一步形成课程的心脏,也是生命活力的源泉所在。结合生成课程的实际经验,要充分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发展需要,并充分考虑幼儿所处的环境情况,尽可能使课程对幼儿身心发展形成更好的促进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好游戏主题的分析与判断,儿童游戏内容丰富,关注的问题较多,如何从中有效进行筛选和梳理建构起更有价值的班本游戏课程,仍需深入加以探讨分析和确定。一个考虑周到的班本游戏课程需要通过仔细观察幼儿从中获取相应的想法,并从中找到问题所在,收集丰富的材料类型,提升班本游戏内容的充实度。期间要注意的是,因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想法,不少想法可能难以实现,也无法作为长久探索的起点,甚至超出了儿童现有所能理解和驾驭的范围,需要教师结合实际作出准确判断。而以游戏问题为基础,适度拓展班本游戏活动内容,更能适切于游戏的教育引导价值,促进幼儿在游戏期间不断思考探索反馈,促进班本游戏课程的延伸与发展。

例如,在《马路上的车》班本游戏课程中,主要围绕幼儿对喜爱的汽车开展主题活动。在第1次的课程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集思广益大胆想象,表达出想要在班级中开一个汽车展览馆的形式,将各式各样的汽车展现出来。明确了这一主题和要素后,教师制定了本次班本游戏课程的主要目标与活动内容,使幼儿充分融入其中。但在汽车展览馆开展后,教师发现,不少幼儿在几次活动课程之后对展览馆的兴趣有所下降,影响了这一游戏课程的教育价值。为此,教师针对这一现象引导幼儿进行深度思考,说一说如何才能再次提高展览馆的吸引力,让更多小朋友愿意走进展览馆,观看自己带来的汽车模型。这种从游戏问题出发,进一步拓展班本课程的活动内容,更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提高教育指导价值。如在幼儿的讨论下,生成了诸多奇思妙想,如利用建构区搭建新的汽车,利用美工区绘画汽车的装饰品,在汽车展览馆内放入形状各异的汽车类型。有了具体的想法后,教师指导幼儿动手进行实操,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而通过游戏开展的过程,这种从游戏问题出发拓展到班本活动内容,具有更强的适切性,效果较为理想。

三、制定弹性计划,完善班本游戏过程

幼儿的学情较为特殊,很难长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热情。而在生成与实施班本游戏课程期间教师需充分考虑到最终的实施效果,从前期做好课程的预设,并能充分考虑关键要素,适当建构课程主题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教育基础,也有利于明确课程的实施顺序。课程主题网络建构时可主要结合课程要素、实施方式、以及不同情境等,更有利于实现课程的完整性与全面性。与此同时,要注意的是应尽可能制定弹性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以确保班本游戏课程的育人导向。期间教师应做好记录工作,将儿童游戏时表现出的各类信息进行处理,也可尝试与幼儿进行互动分享交流,获取更多丰富的信息基础,从而找到关键点,为优化调整班本游戏课程提供支持。另外,实施班本游戏课程期间,要凸显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循序渐进,调整游戏难度,尽可能使幼儿从中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合理分析幼儿学情,仔细去观察、去捕捉、去实践,形成弹性的课程计划。

例如,在《阳光快递公司》班本游戏课程,起源于一次班级内的建构游戏学生搭建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其中一名幼儿以丰巢快递柜为建构原型,有趣的是其他小朋友对“丰巢”的理解五花八门,有些幼儿猜测丰巢是蜜蜂的家,又有些小朋友附和,猜测应该是蜂王的家。基于此,教师便趁势生成了此次班本游戏课程。而在具体课程规划上,教师首先组织幼儿一起调查丰巢,并在课上进行讨论,继而引发送快递的游戏。幼儿们乐此不疲的扮演着快递叔叔或阿姨,将“包裹”送到指定区域。在游戏期间,教师发现部分幼儿会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则趁势改进课程计划完善游戏过程,提出快递单制作的挑战任务。幼儿与小伙伴相互合作,一起探讨快递单上应有的信息。而在小组动脑筋想办法挑战这一任务的过程中,能进一步积累幼儿的经验,使之获得成就感。首次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丰富游戏材料的形式,为第2次的游戏活动课程做准备。如对幼儿进行分工,讲解快递公司的快递派送流程,包括快递包裹的接待、称重、贴单、量尺寸、分装等等,每一名幼儿都要负责扮演相应的角色,并完成自己的任务,与其他同伴相互合作,将一个个“包裹”准确送达到“顾客”手中。如此,此次班本游戏课程中,教师结合课程的开展情况制定弹性教育计划,完善游戏过程使幼儿的探究更加集中,更有利于促进深度思考,把握活动走向,实现幼儿的发展。

四、融入民间游戏,创新班本游戏路径

在进一步优化班本游戏课程期间,教师也应适当做出创新,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并升华课程育人导向。立足幼儿基础学情理筛选班本游戏活动的内容,期间应尽可能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使幼儿能够从中学有所获,也可拉近班本游戏课程的距离。从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素材,可作为创新班本游戏课程的主要方向,也是实现深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效果的有效对策。结合当下教育研究重点,教师可尝试引入民间游戏内容,遵循幼儿经验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幼儿对民间游戏的感知度认同感,达到一举多得的教育成效。尤其本地较为特色化的民间游戏,若将其融入班本游戏课程内更有利于使教育活动生活化趣味化。

例如,“跳房子”是较为传统的民间游戏,教师以此为素材开发班本游戏主题课程,以锻炼幼儿投掷跳跃平衡、手眼协调等多种能力。明确了课程的目标后,教师通过规划课程网络图的形式,形成完整的教育计划。在课程内容上,除了应用传统跳房子民间游戏项目外,也适当加以创新改良。如活动一,利用早操活动时间,教师带领幼儿一同体验传统民间游戏跳房子的过程。初步体验结束后,教师鼓励利用操场上现有的圈圈和六边形,创作出自己心目中喜爱的房子,与小朋友一同开展跳房子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同时设置了区域性的套房子主题游戏,如在绘本阅读区,幼儿通过阅读同名绘本,再一次了解这一趣味民间游戏。随后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手指跳一跳”趣味游戏,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幼儿需用手指探索跳房子的新玩法。通过这种创新的活动形式,更有利于丰富幼儿对民间游戏项目的体验度,并从中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五、做好反思总结,改进班本游戏评价

班本游戏课程的实施也应做好反思与总结,可形成教育闭环,既能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也能从中找到不足之处,为持续改进班本游戏课程提供参考数据。教师应在每一次班本游戏课程之中,以丰富多样的反思总结方式进行梳理,从而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尤其要注意将期间遇到的难题记录下来,分析解决方法,减少后续班本主题课程开展的阻碍因素。但也要注意的是,反思总结过程中,教师要革新以往传统的总结思路,尽可能丰富课程实施的评价指标评价主体,始终以幼儿个性化发展为根本目的。

例如,《小格子大乐趣》是跳房子班本游戏课程的一部分,幼儿需在游戏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思考和创造。为了做好本次游戏的反思总结和创新工作,教师还邀请了幼儿的家长一同参与在内,共同设计和制作跳房子。家长需与幼儿一同探讨,并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设计出自己独一无二的跳房子,再与家长一同向其他小朋友进行展示。在此次趣味游戏课程中,教师邀请家长对班本游戏课程作出评价,提出反馈意见。同时将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情况和行为特征,统一记录于档案袋内。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录像等,将所有信息集中分享给家长,方便家长了解幼儿在这种游戏化课程中的成长进步。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所有信息反思回顾课程实施效果分析目标是否达成,形成课程实践经验,为后续改进班本游戏课程提供参考。

结语:

游戏中生成班本课程,能最大限度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具有适切性和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对提升幼儿教育成效极为有利。教师应不断加以探索实践反思调整,坚持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生成单等游戏课程并能够围绕具体教学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游戏内容。通过组织主题活动的形式将班本游戏课程的实施工作做到极致,并适度融入民间趣味游戏,为提升班本游戏课程育人价值提供支持。也要注重课程的总结反思,持续改进教学评价工作,为调整教育策略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朱晓琴.幼儿园班本化游戏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智力,2023,(27):191-194.

[2]冯香,李春雨.指向幼儿创新素养的自主游戏课程建构与实践[J].现代教育,2022,(01):19-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