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配电线路运行常见故障及对策探讨
摘要
关键词
电力能源;电力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应对对策
正文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能源已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得以广泛应用,若是出现供电不足,不仅会导致相关生产活动停止,甚至还会阻碍社会经济发展。配电线路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影响电力系统质量的关键,因此应给予其高度重视。通过对其常见的运行故障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进一步提高电力配电线路的故障处理效率和质量,确保供电稳定,可见其重要性。
1电力配电线路的重要性
配电线路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电力运输的关键载体。配电线路的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1)将从电网中输出的,经过降压处理的电流运输到变压器中;(2)将经过变压器二次处理后的电流运输到各家各户中。如果配电线路发生故障,将会造成供电中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2电力配电线路运行常见故障
2.1接地故障
在配电线路运行过程中,接地线路作为安全保护设置,其可有效保障配电线路的运行安全。通常情况下,接地方式主要分为工作和保护两类。工作接地同样具备保护功能,其保护目标主要为配电线路,具体又可分为中性、防雷、塔架接地等几种情况,以塔架接地为例,主要是指对电塔的金属外壳进行接地处理,可有效防止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形成导电回路。而保护接地更多的是保护配电线路安装、后期维护等相关人员,主要作用为避免因误触造成触电事故[1]。但事实上,接地故障的发生,主要是保护接地故障,其主要是由于因与树木的误触,造成单相接地,或是由于配电线路因天气等原因发生断裂,造成单相接地。而一旦发生单相接地,便会导致配电线路内部形成的电流量过大,若不进行检修,便会造成设备损坏。
2.2短路故障
短路故障作为配电线路运行常见故障之一,其破坏形式为瞬间过电流对设备造成严重冲击,极易引发一系列连锁故障,既是常见故障之一,同时也是危害性较为严重的故障之一。而发生短路故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电位导体发生短接,或是同一条线路上的绝缘层老化、失效,从而引发短路故障。此外,在配电线路的建设过程中,若是处理不当,同样存在短路风险,如在线路敷设和安装时,由于未按规定进行绝缘胶带卷绕,导致部分线路与空气直接接触,为发生短路故障埋下隐患。
2.3超负荷故障
在配电线路运行过程中,超负荷故障又称为过载故障,主要是指传输的电流超出了配电线路自身的承受能力,导致线路局部位置温度急剧上升烧坏绝缘层,从而发生短路故障,甚至直接起火。而当线路起火时,不仅会损坏邻近设备,还有可能引发单相接地故障。因此,现实中过载故障与接地故障往往同时发生。
2.4雷击故障
雷击故障同样是危害性较大的一种常见故障。该故障多发生于夏天雷雨季,其主要是由于因为雷云中的电荷属性与地面之间相互吸引,再加上配电线路在输电过程中,会在线路表面形成的辐射场,最终吸引雷电劈在配电线路上。一旦发生雷击故障,轻则破坏电力系统,重则烧毁周边设施,严重影响该地区的配电系统正常运行。且由于雷电的瞬间电流较大,往往还会导致配电线路出现过载。
2.5鸟类破坏发生的故障
鸟类在栖息时,往往会选择配电线路,但飞鸟本身并不对配电线路造成影响,导致配电线路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鸟类的排泄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线路绝缘层,通常会影响配电网运行稳定性,若是不加以处理,则可能导致线路短路[2]。
3电力配电线路故障的处理对策
3.1接地故障处理对策
在进行配电线路作业时,为最大程度避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可在线路上安装相应的保护设备,以便在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及时发出提示。目前,市面上单相接地保护设备,均具备良好的灵敏度,因此在选择设备类型时,只要满足作业要求便可。这种方法的运用,可有效提高配电线路的维修效率,还可及时、精准地定位故障位置。此外。在对设备进行日常维修时,还需对配电线路绝缘子及避雷器绝缘情况进行检测,如出现破损,应及时进行替换。此外,为对配电线路进行有效保护,还可在线路上设置电压保护设备。
3.2短路故障处理对策
导致配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的因素较多,因此在出现短路故障时,维修人员应及时对其诱发原因进行分析,随后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目前,主要应用的检验方式如:当发现照明电路发生故障时,可借助电灯泡进行测试;而如果是其他线路发生短路,可用万用表进行测试,根据电阻来确定发生故障的具体位置。只有精确确定了故障原因和位置,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以保证配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3.3超负荷故障处理对策
对于超负荷故障的处理主要是监测电流的流动情况,判断电流的大小是否超出了配电线路的承受能力。此外,当发生超负荷故障时,要及时降低电流流量,随后及时进行相应维修,以免故障的危害性进一步扩展。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热成像、局部电流值测量等方法,根据电流峰值范围和线路实际温度判断线路过载的准确部位。进行检修时,要考虑到线路自身的温度对绝缘层的影响,避免出现由于绝缘层电阻值降低,而造成的触电事故。此外,在检修前,还应及时切断回路电流,以防止对后续检修工作造成影响。
3.4雷击故障处理对策
(1)针对雷击故障的特点,当出现雷击时,应立即断开电源,以防止雷击造成线路起火。此外在选用绝缘材料时,应充分认识到硅胶材料所具备的优点,以便最大程度上控制雷击危害范围。(2)在线路安装作业时,可在导线绝缘子里面加装保护设备,如闪络保护器等。通常情况下,是将线路的绝缘层扒开,然后在里面设置金属夹。在设置保护设备后,如果遭遇雷击,便可有效阻止电流经过电流,使其仅在金属夹上燃烧,从而起到保护线路的目的。夏季为雷电频发季,因此维修人员还应重视线路、保护设备的检查工作,当发现保护设备失效、线路破损等情况时,及时进行处理。需要格外注意的是,避雷设备作为保障线路运行环境的主要设备,在配电线路安装过程中,还应对避雷设备的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安装位置。以保证线路的稳定运行。在安装避雷设备时,应尽量减少接地地阻的次数,以便最大程度发挥避雷设备的作用。
3.5鸟类破坏故障处理对策
对于鸟类破坏故障,可安装风力驱鸟器,该设备主要以自然风为驱动,装备镜片的风碗,在风力的推动下旋转,并借助镜片对太阳光的反光效应,实现对鸟类的驱赶。该设备具备造价低廉、安装简便,免维护、无后续费用等优点;其缺点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鸟类会渐渐适应,再加上该设备的主要设备为塑料,因此难免会出现旋转故障和镜头脱落等问题。
4电力配电线路的保护优化工作
4.1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配电线路领域开发出了许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应用,可充分提高配电线路运行的稳定性,最大程度避免故障发生,同时便于后续的维修检查作业。例如,在进行10kv配电线路运行情况检测时,可积极应用智能化检测系统,不仅可实现实时检测,还可提取相关数据。先进设备、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降低配电线路的故障率,使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得以充分保证。此外,智能电网等技术的应用,还可精准定位故障点,有效减少故障维修时间[3]。
4.2建立配电数据库
为提高配电线路的运行质量,应在架设配电线路的同时,同步建设配电系统数据库,其中包括该地区的配电线路布局,通过对重点设施进行定位,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线路及相关设备运行监测,从而有效提高配电线路运行检查效率。另外,数据库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到线路的常用故障和发生原因,并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监测。同时,配电数据库还可对整个地区的电力供应进行有效分配,确保所有线路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在用电高峰时段,通过对电网实施限流管理,保证电网不会长时间处于超负载状态,从而保障配电线路的平稳运行。
4.3加强配电线路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由于配电线路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输电效率和质量。因此,做好电力系统的运营和维修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电力企业应组织一批专业的维修人员,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既要让维修人员了解配电线路的运行和维修知识,又要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职业素养,以便进一步提高配电线路维修检查工作质量、效率。另外,电力企业还应重视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各岗位实际情况,要求所有维修人员只有取得相关证书后,方可上岗。
4.4加强线路巡查力度
在开展配电线路巡查工作时,重点针对各供电站输送区域和变电站区域开展。在执行线路巡查任务时,应对变电站区域的一、二次设备运作状况进行全面检验。具体而言:主要检查线路供油设备是否存在泄漏现象,以及互感器是否存在裂缝等。不断加大线路安全与巡查力度,以保障供电设备的稳定运作,供电单位还需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派遣人员对固定线路进行有序巡查,并对特定区域及紧急情况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配电线路作为输送电力能源的关键,其对我国各项基础设施和居民用电的稳定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旦配电线路出现故障,便需及时分析故障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并不断优化电力配电线路的保护工作,以确保配电线路的持续、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原珂嘉.电力输配电线路中的运行与故障对策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2,39(10):252-253.
[2]孙军.电力配电线路运行常见故障及应对措施[J].技术与市场,2020,27(11):114-115.
[3]金驿洲.常见电力配电线路运行故障及其解决措施[J].数码世界,2020,(04):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