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宋坤

青岛新世纪学校 266071

摘要

“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作业作为连接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键环节,其设计与实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亟需突破传统模式,探寻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又能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

“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正文


引言

作业是学生巩固课上所学、提高学习水平的关键途径。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研读教材,明确学情,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作业。在传统的作业形式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喜欢的实践型作业形式,通过设计分层作业,增加作业的针对性,促进全体学生进步。教师还要注意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通过完成课后作业提高核心素养。

1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作业设计过于单一

目前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作业形式,如填空、选择、问答等,虽然能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记忆和模仿,而是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而过于单一的作业设计,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培养,难以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1.2作业数量过多,质量无法保障

作业数量多,不代表作业质量高。部分教师对于作业设计的态度趋于功利化,即过度重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因而采取了并不适合学生学情的“题海战术”。事实上,试题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题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但并不能完全承担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习题未经教师的筛选、优化,不足以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

2“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2.1多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多元化作业,创新作业形式,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组织开展全员阅读、亲子阅读、词句积累、整本书阅读等活动,将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进行优化,达到创新作业内容的目的。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教师可以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设计有层次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盘古开天地》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作业。(1)全员阅读: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阐述自己心中的盘古形象;(2)亲子阅读:与家长共同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感到神奇的地方,向家长介绍盘古开天地的过程;(3)词句积累: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将其誊抄到积累本上;(4)整本书阅读:阅读《中国古代神话》,制订整本书阅读计划,定期交流阅读进度,分析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搜集和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以上四类作业是在传统语文作业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成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阅读环节进行优化,利用不同形式的阅读交流活动,延展教学内容,如组织学生开展“神话交流会”,在课后制作“神话收集表”等。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充实了语文课后作业,能够让学生获得新颖的体验感,进而产生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将中国古典神话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设计多元化作业,如将《盘古开天地》与美术学科建立联系,要求学生在课后画出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2.2设计层次化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个性化作业并不是说舍弃一般性的基础作业,而是既需要设计面向所有学生的基础类作业,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不同梯度、不同功能的层级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对班上每位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特点、兴趣等,建立每位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包括学生的每次考试成绩、学习重难点分析、优势与薄弱板块、活动表现等等。教师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依据语文学习档案将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分层,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科学合理设计出层次化、个性化作业,满足每位学生的发展需求。以《观潮》为例,首先,基础层作业侧重于巩固课堂所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做好词汇积累,要求学生抄写并记忆课文中出现的重要生词及成语,如“磅礴”“屹立”“齐头并进”等,确保学生掌握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词语;并进行句子仿写,选取文中具有典型修辞手法或描绘生动的句子,如“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让学生模仿其结构或修辞进行仿写,以强化对课文语言特色的理解与运用。其次,拓展层作业旨在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其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如探讨人类应该如何欣赏、保护大自然的壮美景观,或者比较《观潮》与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作品(如《钱塘湖春行》),分析不同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表达方式。最后,挑战层作业旨在激发学有余力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究精神。鼓励学生以第一人称视角,设想自己亲临钱塘江畔观潮,创作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或微型小说,要求融入对潮水形态、声音、气氛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观潮时的内心感受。或者是以多媒体进行呈现,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制作PPT、短视频或音频解说等形式,对《观潮》进行多维度解读与展示。

2.3强化实践性作业,链接学生生活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设计语文作业不仅需要重视作业的趣味性,还需要强化小学语文作业的实践性,使作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如让学生参与社区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和感受,或者让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撰写观察日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提升语文应用能力。同时,实践性作业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的美,感受语文的魅力。例如,在讲解《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对黄山及其自然景观的浓厚兴趣。随后,教师可以布置以下实践性作业。家庭探索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查找关于黄山的图片、视频或相关书籍,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著名景点等信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实地观察作业: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黄山实地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关注黄山的自然风光、地质特点、植物种类等方面,并鼓励学生用相机或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回到学校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黄山的所见所闻,撰写一篇关于黄山的观察报告或游记。语文教师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性作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4设计趣味作业,提高小学生作业质量

让小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坚持认真的态度,可以显著提升作业的品质和成果。这不仅能加深小学生对作业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并有效应用。因此,“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他们在完成作业时能够将全部注意力和思考集中在作业上,并鼓励他们以一种认真的心态来完成,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作业质量。以《守株待兔》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增加作业兴趣来完成作业设计,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认真完成作业。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其与作业相结合。比如小学生对动画、漫画等内容有浓厚兴趣,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寻找动画短片或连环画,让他们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对动画内容或连环画内容进行解读。为了进一步提高作业效果,教师还可以挑选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和插画,供小学生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在趣味性内容的驱使下保持较好的专注力,在附加内容的辅助下培养良好的应用能力。

结语

总之,教师通过优化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发展思维。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元、更高效、更富趣味性的作业形式出现,使语文作业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加速成长的有效载体,为小学语文教育开辟更广阔的天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徐夏萍.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如何减负增效[J].基础教育论坛,2022(17):55-56.

[2]吴金梅.“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6):45-47.

[3]孙海燕.“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9):41-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