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张文婷 孙文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 845150

摘要

为了提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情感教育效果,文章从教学策略为切入角度,提出了故事引入与案例分析、角色体验与换位思考、班级讨论、实践活动等四项策略,旨在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促进理性思考,培养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内化价值观念,并将道德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关键词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

正文


引言: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探索有效的情感教育策略,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聚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故事引入激情,案例分析明理

故事引入和案例分析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促进理性思考的有效策略。故事的生动性能唤起学生兴趣,使抽象概念具象化。案例分析则提供深入思考的机会,培养批判性思维。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强课堂吸引力,还帮助学生建立情感与理性的联系,使道德法治知识内化为个人价值观。通过精选与课程相关的故事和案例,教师可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同理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现情感教育与知识传授的双重目标。

八年级上册中社会生活讲道德为例,教师可以选取一个关于诚实守信的真实故事作为引入。讲述一位失业父亲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在找工作时谎报学历的经历,以及最终因诚实坦白而获得雇主赏识的故事。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道德困境:失业父亲面临的压力、说谎的后果、诚实的价值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探讨诚实守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类似经历,深化对诚实守信这一道德品质的理解和认同。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网络环境中如何践行诚实守信,使讨论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促进道德观念的内化[1]

二、角色体验共情,换位思考明德

角色体验和换位思考是培养学生同理心的有效方法。通过置身不同角色,学生能从多元视角理解社会问题,体会他人感受。这不仅增强情感体验,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判断能力。角色体验可采用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形式。换位思考则要求跳出自我中心,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培养包容心和同情心。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行为准则。

在讲授“积极奉献社会”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角色体验活动。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如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环卫工人、志愿者等。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社区问题,如垃圾分类、邻里纠纷、空巢老人关爱等。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自己角色的责任和限制,以及如何与其他角色合作解决问题。活动结束后,组织全班讨论,分享每个角色的体验和感受。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各种角色,如何更好地履行责任,促进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切身体会不同社会成员的责任和困难,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能深刻理解社会责任的内涵。

三、班级讨论激发,价值观念内化

班级讨论是一种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价值观念内化。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观点,倾听他人想法,形成全面认识。这种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帮助建立价值判断。教师作为引导者,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深入思考。同时,营造包容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表达,参与价值观构建。通过讨论,学生能在多元观点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认知。

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班级辩论。将班级分为正反两方,辩题为在保障国家安全与保护个人隐私之间,应该如何平衡。要求学生提前准备论点和论据,在辩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辩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安全和个人权利的关系,思考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辩论结束后,组织全班总结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与个人权利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时事热点,分析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使讨论更加贴近实际,增强学生的现实关注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同时也能培养理性、客观的思考能力。

四、实践活动感悟,道德行为外显

实践活动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环节,能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行为体验。通过校园志愿服务、模拟法庭等活动,学生可将所学应用于现实,感受道德行为的价值。这些活动提供了面对道德问题、参与集体治理的机会,深化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培养责任意识。教师需精心设计活动,确保与课程内容结合,并组织后续反思,帮助学生将经验上升为认知,促进道德行为的形成。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一次校园环保卫士活动。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作为学生应尽的环保义务。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校园内的一个区域。学生需要在一周内完成以下任务:制定区域内的环保计划,包括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每天课间巡视负责区域,进行卫生清理和环保宣传;记录区域内的环保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活动期间,教师可以设立环保积分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结束后,组织班级讨论会,让学生分享活动中的发现和感悟,探讨如何将环保行为持续下去。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校园环境中切身体会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故事引入、角色体验、班级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多样化的情感教育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促进道德法治知识的内化和实践。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如何将这些策略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持续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杰.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互动软件20237):5380-5381.

[2]吴淑芳.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传奇故事202331):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