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陈婷

盐城市青墩小学 江苏 盐城 224000

摘要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已从单纯的一门课程转向了跨学科融合的知识传播。小学体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注重体育技能训练和体能提升。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将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从跨学科融合的角度来看,小学体育教育不只是单纯的体能训练,还是一个发展智力、情感和社交能力的重要平台。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希望让同学们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学习体育的快乐,真正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跨学科融合;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正文


在世界范围内,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此背景下,为了适应新时期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需求,小学体育教育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我国小学体育教育中,传统教学普遍以技能训练体能培养为主要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多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注重将各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思维模式进行有机地整合,将体育运动与科学、艺术、数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结合,让学生们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创新能力[1]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打破学科界线,发展高阶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在世界各国都在提倡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培养未来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动机

小学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期,他们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学科融合的体育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单一体育教学已经被淘汰,跨学科融合教学将科学、艺术、数学等学科的内容进行了有机地整合,使体育课程的内涵更为丰富、多样化。这一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给了学生一个更为立体、多元的学习平台。比如,在体育运动中融入数学元素,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数字的魅力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科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到人体构造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科学规律,并培养其学习的兴趣。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使体育课程从单纯的身体锻炼转变为一种富有趣味、挑战的综合性学习体验。这样的经历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学科间的整合,既能充实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又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使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

(二)提升综合素养,锤炼实践能力

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中,小学体育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体质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整体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把体育运动和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既可以在体育运动中得到锻炼,又可以在学科的融合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例如,在体育与美术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学生可借由舞蹈、体操等多种形式来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与艺术表达能力;在体育与语文相结合的过程中,使学生能结合各种运动了解其发源历史。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通过集体协作、解决问题、战略规划等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训练,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而且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种种挑战[3]通过跨学科融合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在体育课程中得到体能的训练,而且可以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这一素质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

(三)突破学科界限,培养高阶思维

跨学科融合的体育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界限,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既有利于学生的高层次思维,又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传统的单门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局限于一定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也比较单一。但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则能让学生从多元的角度,了解与应用各种学科的知识。这样的多视角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让他们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能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例如,将体育和科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科学的视角了解运动中所蕴含的力学规律,进而发展其科学思考的能力;通过体育与心理学融合教学,让同学认识到团体协作与社交的重要性,进而发展社交思维技巧。本模式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中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巧。这一能力的发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而且可以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拥有更宽广的眼界和更灵活的思维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同学们不但可以掌握多领域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在持续的学习与实践中培养出高阶思维,为将来的个人发展做好准备

二、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融合课程设计,促进多元思维

跨学科融合的角度来看,小学体育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传统的体能训练上,而是应该将其融入课程的设计中去,以扩展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融合课程注重突破学科界限,把体育与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音乐韵律的优美美术线条的美感和科学原理的奇妙通过多元的学习方法,同学们不但可以增进体能,更可以发展创意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可以使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拥有较强的适应性。

比如,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与音乐学科的融合课程——“音乐中的体育运动”,即把体育和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本课程以古典乐、流行乐、民乐为主,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用课上学习的体育运动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课堂上,同学们可以随着音乐的节拍而,并表现音乐的情绪与节奏。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种不同的乐曲,并根据乐曲的节奏编排出相应的体育动作在编排完成后,教师鼓励同学们将自己所学到的动作技巧与音乐本身的特点相结合,进行交流与合作。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不但要思考乐曲的韵律、情绪的表达,更要注意怎样把它们与体育动作相融合,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各小组的表演,指导同学们讨论不同的音乐风格对动作的设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乐曲的特征。在这个交互、反省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批判思维能力。本节课程结束时,教师安排同学到室外的真实情境中进行综合性的表演,以提高同学们的自信通过设计“音乐中的体育运动这一融合课程教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思考能力,促进了他们在运动技能、艺术鉴赏、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二)协同课堂实践,激发运动兴趣

协同课堂模式下,体育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们一起进行课程的设计,把体育活动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丰富的学习体验[4]。这种协作式的教学模式,既可使学生体验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又可提高其对体育课程的期望值和积极性。通过把体育课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并形成一种持久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与数学教师一起设计体育课堂,把数学和体育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巩固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投篮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投篮挑战”。首先,教师在篮球场地上标出了几个投篮点,每一个点都是一道数学问题,问题的难度与投篮的距离是成比例的。学生必须首先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在适当的位置点投篮。这样,同学们既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得到身体上的锻炼,又可以在愉快的气氛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导师”,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难题,并对投篮进行挑战。通过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互动性。在投篮阶段,教师应对其进行适当的技术指导,使其掌握好投篮的要领,从而增强其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把竞赛成绩和数学成绩联系在一起,例如每组答对的问题以及投篮命中率,都能得到相应的分数,哪一组的分数高,谁就能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的奖励制度,既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又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在这个充满创造性的协作教学活动中,同学们不仅获得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这种多学科结合的教学方式,既充实了课程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对体育其他科目的长期兴趣,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意活动整合,提升综合能力

创意活动的整合是指以创造性的运动项目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艺术、文化和科技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体育课程从单纯的体能训练变成了一种多元化的能力培养载体。在组织创意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各种技巧,如团队协作解决问题时间管理等,从而提高其交际技巧及领导技巧。富有挑战的创意活动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既能得到体能的锻炼,又能在心理、社交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富有创造性的文化大冒险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次活动融合了体育运动和多种文化因素,使同学们在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之余,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团队协作和交流的技巧。首先,教师把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国家,要对自己所代表的国家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研究,然后改编为一些适合在课上展示的运动节目。比如,日本代表小组可以在摔跤节目中加入相扑的元素,并在服装和礼仪展示方面增加内容。巴西代表小组可以在展示中融入桑巴舞的节奏,注重团队合作和节奏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资源与指引,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包容与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观察者,又是支持者,在遇到问题时,能与学生进行交流,给出对策建议,并及时反馈,使其最大限度地优化学习策略。通过这些创新活动,不但提高了同学们的体能,也提高了同学们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以及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四)科技辅助教学,增强互动体验

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给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运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先进科技,使小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中开展身体运动,并获得一种新的交互式体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小学体育教学摆脱了场地、器材的限制,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训练。与此同时,技术手段的运用还可以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精确的分析,给教师们提供一个科学的教学反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新颖的足球学习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们戴上 VR穿戴设备,将他们带入一个真实的足球世界中。这个虚拟场地不但拥有逼真的草地纹理,而且可以模拟各种气候,例如晴天或雨天,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赛场的变化。在这种沉浸式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足球热身运动,借助虚拟教练的作用,演示正确的动作,并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交互式游戏,例如模拟射门、障碍规避等。学生利用智能手柄、感应器等设备,与虚拟场景进行交互,在虚拟场景中亲身体会到对射门力道的掌控、角度的判断。每一次的训练完成之后,都由系统生成一份详尽的测试结果,其中包含了学生反应时间、射门准确率、进步情况等。借助测试结果分析,不但可协助教师迅速找出各学生的优缺点,更可作为个别辅导参考。同时,借助 AR技术,可以在课堂大屏幕上展示学生在虚拟场景中的表现,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借由科技与体育的深入融合教师不但提高了课堂的互动趣味性,更促进了体育运动技巧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跨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革新,既能给学生带来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又能给教育者以新的教学思路和实践指导。通过把体育教学与科学、艺术、语文、社会学等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可以营造出更有魅力、更有互动性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锻炼他们的体能和运动技巧,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团队精神和情感表达能力。今后的小学体育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促进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体育的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马莉.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实施路径[J].甘肃教育研究,2024,(15):31-33.

[2]方勤,才华.小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与教学要素探析[J].体育教学,2024,44(09):51-55.

[3]郝敏.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的有效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4,(26):82-84.

[4]赵明杰.小学体育与数学的跨学科融合优化探索——以“篮球”教学活动为例[J].新课程,2024,(25):127-130.

作者简介:陈婷,女(1993.05汉族,江苏盐城,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