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支持下端砚文化体验式学习的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教育技术、体验式学习,端砚文化,文化传承
正文
课题信息:2024年广东理工学院校级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项目编号:JXZYK2024105,项目名:端砚文化
引言
在《“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强化融入生产生活,创新开展主题传播活动,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1]端砚制作技艺早在2006年就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砚作为四大名砚之首,一方方的端砚,融合了历史、艺术和书法等元素,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电子设备的普及下,人们对于毛笔和砚台的使用率逐渐减少,导致端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更应该考虑,该如何借助教育技术进行传承和发展端砚文化。本文主要的研究问题是,教育技术如何通过体验式学习提升端砚文化的传承效果?在研究中通过对端砚文化的传承的现状,以及遇到的挑战进行分析,以体验式学习理论为基础,在教育技术的支持下,提出改善学习体验的策略。同时,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一、端砚文化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在《肇庆市端砚业发展纲要》中提出四大目标之一是端砚文化的传播[2]。端砚文化是广东省肇庆市的地方特色文化。肇庆不仅出产优质的砚石,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端砚文化中的雕刻艺术、鉴赏与收藏等都蕴含着美学和人文精神。但是在研究中发现,端砚文化的传承与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诸多挑战。例如,传承方式单一,端砚制作工艺的学习多为家族传承[3]。青年一代参与度低。砚台在展示过程中,端砚文化馆的场地的不足;展示手段单一,互动性不足;专题展览时缺乏系统性的设计[2]。在新媒体中,端砚文化传播的活跃度比较低,网络宣传不到位,缺乏数字化管理[4]。在教育技术方面的应用不多等挑战。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端砚文化,可借助于教育技术的应用,在地方高校中的课程中加入端砚文化的体验式学习。在体验的过程中,将有助于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端砚历史底蕴。同时也能与文房四宝进行关联性研究,提供更多的文化背景,培养学习者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二、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应用
杜威主张“从做中学”,而“体验”便来源于此。之后的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发展,使得杜威的经验学习理论更加完善。库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概念。他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循环式模式”有四个阶段,由具体经验到观察、反思,再到抽象的概念化,接着是主动检验。[5]由此可知,体验式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循环出现加深学习者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
在教育领域中,“体验式学习”受到了各学校的重视,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如潘静在高校美育研究中,设计了公共艺术课程体验式学习模式,开展实验性课程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实践能力[6]。龚鑫和乔爱玲在实验中发现基于游戏的体验式学习计算思维培养模型能够显著提升学习者的计算思维,在创造力和算法思维的培养上效果尤为明显[7]。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更好地开展文化体验式学习,建设了实践基地。如山东大学中华文化体验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了体验和教学场景,让学生多角度感受传统文化[8]。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使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和互动。体验式非遗文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体验,不局限于课室,让教学场所多样化。然而,在教育技术的支持下,使得端砚文化体验式学习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教育技术支持下端砚文化体验式学习策略的构建
近年来,教育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平台等,在文化传承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相关研究表明,教育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和沉浸感。在教育技术支持下,构建端砚文化体验式学习的提升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这些策略结合了体验式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工具的特点以及端砚文化传承的需求,促进学习者对端砚文化的深度理解和传承。
(一)沉浸式学习体验
沉浸式学习体验为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带来新的机遇。沉浸式虚拟学校环境使学习过程更加“身处其中”,提升参与感[9]。沉浸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突破时空的限制,生动还原历史场景或者体验相关技艺。它的一大优势是能重现历史内容,通过数字化保持,能使这些非遗文化一直保持下去。[10]沉浸式体验,使学习者能够进入模拟的文化环境中,亲身体验端砚文化的制作流程。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方式,学习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细节和工艺之美,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情感连接。
(二)互动式数字资源开发
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便捷的学习途径。通过交互式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模块。将端砚文化的资源进行可视化设计,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其数据库,以网络的形式进行宣传和传承[11]。互动式数字资源开发还可以融入游戏化学习。尚俊杰提出的“新快乐教育”是以学习科学为基础,融合了游戏化学习的特色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让学习者在体验的过程中更快乐和高效。[12]通过将游戏元素融入学习过程,一边游戏一边学习,能增强学习者的兴趣和参与度。如在端砚文化的学习中,可以设计一款游戏应用,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解锁”制作流程和文化知识,从而获得积分或奖励。
(三)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
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通过设计与实际问题相关的任务,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索并解决问题。研究中表明PBL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知识构建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3]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这一学习方式,能够将抽象的文化转换具体的实践过程。对于端砚文化的学习,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鼓励学习者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设计、调研和分析。而教育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助于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也可让更多的人共同协助完成。
这些策略不仅能够提升学习者的文化体验,还能够通过教育技术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人群。虽然教育技术为端砚文化的体验式学习带来很多的可能性,但是在实际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持续优化相关策略。不仅要关注技术的进步,还要注重学习者的反馈,进行动态调整,才能有助于优化数字资源的设计与应用,发挥其潜力。
四、结论
体验式学习是让学习者参与实际的体验,来加深知识的内化与理解。而教育技术的加入为端砚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教育技术的支持下,使得学习者在体验的过程中增添了更多的互动性和沉浸感,也变得更生动有趣。这种新思路,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文中提出的基于教育技术支持下的端砚文化体验式学习的提升策略,为相关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在研究中发现教育技术可应用于不同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尝试跨学科探究,继续优化教育技术和文化传承的融合。
课题信息:2024年广东理工学院校级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项目编号:JXZYK2024105,项目名:端砚文化
参考文献:
[1] 余鹏. 广西非遗资源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民族博览, 2023(1): 186-188.
[2] 贾敏. 端砚文化展示途径的创新研究[J]. 艺术与民俗, 2019(1): 29-33.
[3] 黄星健, 陈泽凯, 何淑仪. 浅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肇庆端砚文化为例[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11): 19-21.
[4] 钟志容. 基于5g vr+短视频新媒体技术的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研究——以肇庆端砚文化为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 6(19): 55-58.
[5] 庞维国. 论体验式学习[J]. 全球教育展望, 2011, 40(6): 9-15.
[6] 潘静. 体验式学习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J]. 艺术大观, 2023(36): 121-123.
[7] 龚鑫, 乔爱玲. 基于游戏的体验式学习对计算思维的影响[J]. 现代教育技术, 2021, 31(11): 119-126.
[8] 马道玥, 马知遥. 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高校非遗教育实践探索[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2): 104-110.
[9] 杨文阳, 徐可欣. 工业4.0背景下高校沉浸式虚拟学习环境设计与应用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3, 42(1): 243-246, 291.
[10]刘畅, 金益. 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的应用[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10): 387-388.
[11]郭瑞芳. 端砚文化资源可视化模型设计与实现[J]. 情报探索, 2017(5): 53-57.
[12]尚俊杰. 新快乐教育:基于学习科学与游戏化学习的未来教育方向[J]. 中国基础教育, 2024(7): 6-11.
[13]王琳, 张紫璐, 陆添宇. 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J]. 教育教学论坛, 2023(48): 151-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