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中舆论正能量的聚合与引导
摘要
关键词
网络传播;舆论引导;正能量聚合;意义;问题;策略
正文
互联网的出现和迅速普及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网民在享受网络在信息搜集、展示等方面所提供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中鱼龙混杂的多元文化的影响、冲击,导致一些网络“负能量”在舆论发展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蔓延。着眼于这一宏观背景和客观事实,广大互联网信息管理人员务必要从更多视域出发强化对网络传播中舆论“正能量”的聚合与引导力度,对标于当前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执行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积极建设起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以此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向好进行。
一、网络传播中完善舆论正能量聚合、引导工作的意义
网络传播作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其内容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风气和公众情绪。完善舆论正能量的聚合与引导,对于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正能量内容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情绪,促进社会稳定和谐。通过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可以增强公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减少负面情绪的滋生。其次,正能量的聚合与引导有助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公众形成理性、客观的思考方式,避免被极端或偏激的观点所影响。此外,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还能够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公德的建设。最后,网络正能量的聚合与引导也是对抗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有效手段,有助于维护网络空间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加强网络正能量内容的创作、传播和引导,是提升网络文化质量、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
二、网络传播中完善舆论正能量聚合、引导工作的问题
网络传播中舆论正能量的聚合和引导工作具有突出的执行重要性、紧迫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其中最为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舆论环境的复杂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舆论环境变得日益复杂,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上面临挑战 ;其次,信息传播的快速性,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一旦有负面信息出现,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给舆论引导带来难度 ;再次,价值观多元化,网络空间中价值观多元化,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并存,如何有效地传播正能量、引导公众舆论成为一个问题 ;最后,国际传播能力较弱,在国际舞台上,如何提升中国声音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也是舆论引导面临的问题 。
三、网络传播中完善舆论正能量聚合、引导工作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主流媒体的网络传播能力建设
“E时代”的到来不仅催生了大量的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同时也给一些主流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机遇,使后者得以通过全新的面貌、路径和形式和广大信息消费者见面。为了进一步发挥主流媒体在网络舆论正能量聚合、引导方面的既有优势作用,相关媒体务必要从更高层面出发加强其在网络媒体端口、平台的“存在感”以及对应的资讯传播渠道、窗口建设力度,以更加多元、丰富且为大众所喜爱的形式去完成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讯传播工作,扩大网络舆论中正能量的导出范围、覆盖范围和影响范围,建立、健全一体化、组合式的价值理念输出机制,从而在为其他形式媒体正能量传播树立正确典范的同时巩固、提升自身的文化资讯“引流”地位。
例如,为了适应全新的新闻资讯发展形势,《人民日报》创设了有“网上的《人民日报》”之称的“人民网”,依托于网站平台发布对标于《人民日报》刊载内容的新闻资讯,并在网站中开设了以“人民之声”、“今日中国”以及“青年中国梦”等为代表的主题专栏,集中展示中国人民的生活百态、新中国建设成就和中国青年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理想、具体实践;再比如,中央电视台在新浪微博、抖音、快手、Bilibili、知乎、百度社区等主流网络自媒体平台均创设了官方账号,就党和国家一系列涉及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对外交流、文化建设、教育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理念、成果进行多元形式的宣传,实现了对相关自媒体青年群体的多维影响和有效引导。
(二) 创新内容、引导舆论
网络舆论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最为关键的就是其所具有的新颖、多元的资讯表现形式,这对于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据此,各大媒体在开展网络舆论正能量聚合、引导的活动时务必要根据相关舆论的特征、热点趋势等要素来积极创新评论内容并做出因势利导的调整,能动、辩证地借鉴、吸收契合社会主流文化、公众认知趣味以及资讯具体表现诉求的文化元素来整合相关形式、路径,让舆论的聚合、引导得到来自潮流文化和新型元素的强力赋能,以此来进一步加快、扩大“正能量”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
以共青团中央在Bilibili平台上创设的同名官方账号为例,为纪念2024年“五·四”青年节,该账号发布了以“缅怀革命先烈,奋发青年精神”为主题的名为“你来过,我记得”的系列短视频,视频中大量收录了时下流行的网络“梗”元素并借鉴了颇具“热度”的“对视变装”拍摄形式,巧妙地将烽火岁月中青年英烈的感人事迹和新时代下当代青年的蓬勃朝气统筹、融合起来,在网络上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和一致的好评。
(三) 强化海外网络舆论宣传力度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世界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如何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中国故事”已然成为摆在全体文化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为了有效解答这一课题,广大网络信息管理者需要同步树立起全球化的舆论宣传意识,在做好国内网络舆论正能量聚合、引导工作的同时,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对海外网络舆论宣传的强化活动当中,一方面利用海外具有一定市场和影响力的网络平台开辟相应的舆论引导渠道,另一方面结合我国国情、海外目标地域社会文化以及具体的舆论引导需要调整相应的工作方案,同时建立、健全对不良文化信息的筛选、屏蔽机制,使网络舆论中“正能量”的聚合、引导活动实现“内外兼修”和双元化的成果巩固。
例如在2023年端午节到来之际,“人民网”通过官方账号在Twitter(推特)、Youtube(油管)、Facebook(脸书)等海外主流网络平台中发布了“龙舟竞渡,粽叶飘香”系列节庆宣传视频,集中播报了我国各地人民庆祝端午节并开展一系列社会民俗活动的新闻资讯,同时集中对标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中华文化圈”国家、地区的文化特色进行了多元性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有效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宣传以及中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面貌的正向展示。
(四) 培养网络舆论引导专业人才
“人才是立业之基、强国之本”,任何一项事业的长远建设、发展都离不开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一点在网络舆论的正向引导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据此,广大网络信息管理机构、人员务必要从更高视域出发强化对网编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依托多元手段充分增强网编人员的舆情分析能力、网络编辑能力、舆情控导能力,同时对标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内涵对网编人员的思想价值体系进行正向教育,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网络编辑活动进一步接受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和反馈,力争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准确把握网络舆情信息的传播规律,继而全方位优化相关机构、人员对网络舆论的应对能力和公关意识。
比如,各大网络信息管理办公室应当结合当前网络舆论的整体态势以及现阶段最具“热度”的焦点新闻、话题定期召开网编人员业务交流、培训会议,就网络舆论中所存在的不同声音以及其所代表的社会意识、价值取向等开展定向研讨,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理念及其具体社会表现形式来摸索、总结对应的舆情引导方法、路径、目标,同时还可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做更深层面的思维交流。
(五) 加大网络信息监管力度
结合实际情况不难发现,网络舆论中正能量的聚合、引导工作所面临的最大障碍便是网络环境中所出现的不实、过激言论,而对于这些言论的有效监管、打击则是实现正能量聚合、引导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网络信息管理单位、人员要切实完善网络信息的监管机制、丰富工作手段、增强监管力度,一方面注意发现、追溯不实、过激言论及其发布主体、位置、时间,另一方面结合真相和工作原则做好辟谣、调查结果公布、处理跟进公布等公关工作,同时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公民网络义务教育、文化法律宣传教育等活动的执行力度,从更多角度出发建设、维护清朗的公共网络空间。
例如,各地网络信息管理办公室要和当地公安机关等部门建立起有效的合作关系,对网络中所出现的疑似不实言论进行及时反馈和传播控制,配合公安机关做好事件调查、信息追溯等工作,并根据相关言论的主要散播平台做好事件澄清和调查、处理结果公布工作,同时定期结合当前的网络舆情引导要求开展系列主题性的网络文明教育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各个网络信息管理单位、人员应当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网络公共环境建设的客观态势、主体需求、发展方向来进一步优化网络舆论中正能量的聚合、引导工作,围绕多元化主题设计、执行体系性的方案,同步结合主流媒体网络传播优化、舆论内容创新、海外网络宣传强化、人才培养以及网络信息监管强化等措施实现网络正能量的有效形成、能动传播,从而为我国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态的形成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推进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瑞生. 网络化社会中的舆论新生态与正能量传播[J]. 出版参考,2018(6):4-8.
[2]邱洋. 网络新闻正能量传播失范研究[D]. 河南:郑州大学,2016.
[3]王志立. 网络舆论场域中新闻反转现象的传播学反思[J]. 新闻爱好者,2018(2):45-48.
[4]姜胜洪,殷俊. 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特点及对网络舆论场的影响[J]. 新闻与写作,2014(4):4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