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场馆资源在青少年大思政课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王贝 张鑫蓓

南京市博物总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

本文围绕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红色场馆资源在青少年大思政课中的应用。通过以红色教育基地为背景和青少年教育实践的案例分析,归纳出红色场馆资源的教育功能和实践价值。研究表明,红色场馆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教育形式,能够有效提升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文章提出了几种有效整合和利用红色场馆资源的策略,包括开发互动式和体验式教学模块、增强教育情境的真实感以及强化跨学科的课程设计。最后,探讨了将红色场馆资源融入现代青少年教育体系中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意义在于为提升红色革命纪念馆大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以及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提供了实证基础和理论支持。此研究不仅丰富了红色革命纪念馆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为其他地区在利用本地红色资源进行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红色场馆资源;青少年教育;大思政课;爱国主义情感;互动式教学

正文


引言

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学习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培养爱国热情的有效途径。红色革命纪念馆作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以其富足的红色文物资源、历史场所,在当代青少年“大思政课”学习、生活化党史学习等方面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和情感价值导向。本文就如何将红色文化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更加生动有趣、入心入魂,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方法,旨在探寻新时代红色教育场馆提升馆校合作课程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激发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引导青少年在自主学习情境中成长。

 

1、红色场馆资源的教育价值

1.1 红色场馆资源定义与分类

红色场馆资源是指承载着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的教育场所,它们包含纪念馆、革命旧址、纪念碑及博物馆等[1]。这些场馆通过呈现丰富的历史文物、图像资料和文字记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奋斗历程和重要历史事件。红色场馆资源的分类通常依据其内容和功能进行划分:一类是综合性红色场馆,展示多元的历史内容;另一类是专题性红色场馆,着重某一特定历史主题或事件。

在定义红色场馆资源时,需要强调其教育功能和文化内涵。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些资源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传递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教育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历史知识,更在于通过实地体验增强青少年的情感共鸣,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红色场馆资源的分类还可能包括地区性和全国性差异,依据其展现内容的地域特色及影响范围进行界定。这种分类方法能够帮助教育者有效地选择和利用不同性质的红色场馆,达到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效果。通过深入理解这些资源的定义与分类,可以为有效整合其教育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1.2 红色场馆资源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红色场馆资源蕴含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体现在对革命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与记录。这些场馆不仅保存了丰富的文物和史料,还展示了革命先驱的奋斗历程和伟大精神,成为研究和教育的重要依据[2]

在文化层面,红色场馆彰显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和共同的价值追求,激发了公众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这些场馆通过生动的展示与讲解,将中国革命史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人物形象化,使得历史变得具体而生动。文化内涵还体现在它们所传递的革命精神,如奋斗、奉献、团结与创新等,这些优秀传统对于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红色场馆中储存的文化符号、故事与价值观,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使其在历史与文化的双重熏陶下,内化为自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深入挖掘并阐释红色场馆资源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与传承,也是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活力和新意的重要途径。

1.3 红色场馆资源在教育中的功能分析

红色场馆资源在教育中具有多重功能。一方面,通过展示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文物,红色场馆提供了真实的历史情境,帮助青少年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过程;另一方面,场馆中的生动故事和人物事迹能够激发青少年的情感共鸣,深化对革命精神和价值观的认知。通过沉浸式的参观体验,红色场馆资源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这些资源还提供了实践开放的平台,使学生在互动和体验中深化学习效果。红色场馆的教育功能不仅体现在知识传递上,更在于价值观念的引导和人格的塑造,推动学生对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更深刻理解。这种教育功能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活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实践价值。

2、红色场馆资源在青少年大思政课的应用

2.1 开发互动式与体验式教学模块

在青少年大思政课中,互动式与体验式教学模块是关键所在。梅园新村纪念馆与逸仙小学合作的“梅园红‘红领巾讲解员’”项目,正是这一理念的成功实践。该项目通过党史研究学习、儿童化讲解词撰写和角色模拟实践,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

在馆内探索环节,学生被引导进行自主探索,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思考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随后,专业讲解员的讲述更是将静态的历史资料转化为动态的体验,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革命年代,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在体验式教学模块中,角色模拟实践尤为关键。学生通过扮演红色人物、文物或文物守护者等角色,以儿童化的语言形式自主改写讲解词,并进行模拟讲解和真人演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升了综合素养在青少年大思政课中,开发互动式与体验式教学模块的关键在于使红色场馆资源更加贴近学生的感知和理解。互动式教学模块注重通过多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将静态的历史资料转化为动态的体验。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体验式教学模块则侧重于真实情境的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方式,使学生沉浸于特定的历史场景中[3]。例如,在参观红色场馆时,学生可以参与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人物在特定时空下的决策过程,从而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身体和情感的投入,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实现自我教育。为了提升这些教学模块的有效性,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之具有连贯性和层次性,确保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能够进行深度思考和反思。

通过整合科技手段和互动体验,红色场馆中的历史信息得以活化,使青少年能够在大思政课中获得更具实效的教育体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2 真实感教育情境的构建

真实感教育情境的构建在青少年大思政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有效利用红色场馆资源,需要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融入到教育情境中,以增强学习的沉浸感。梅园新村纪念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将红色场馆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再现,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梅园红‘红领巾讲解员’”项目中,学生不仅可以在纪念馆内进行自主探索,还可以通过专业讲解员的讲述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了解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习的沉浸感,还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了对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理解。此外,项目还通过故事化叙事的方式,将生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呈现给学生,使得学习过程更具吸引力。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历史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将红色场馆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再现,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从而加深对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理解。

通过故事化叙事的方式,将生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呈现给学生,可以使得学习过程更具吸引力。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反思。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历史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在构建真实感教育情境时,应把握好历史真实性与教育创新性的平衡,确保传递的信息准确无误,避免历史事实的误导。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和拓展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构建真实感教育情境,能够将红色文化的价值深植于学生的心灵,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2.3 红色场馆资源与跨学科课程设计的整合

红色场馆资源与跨学科课程设计的整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梅园新村纪念馆与逸仙小学的合作项目,将历史学、文学和艺术学科与红色场馆中的真实历史背景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多学科融合的学习体验。

在党史研究学习环节,学生不仅学习了革命历史,还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版本的讲解词,了解了讲解词撰写的方法和技巧。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角色模拟实践环节,学生不仅进行了讲解实践,还通过真人演绎红色经典党史故事,深化了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将历史学、文学和艺术学科与红色场馆中的真实历史背景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历史事件及其文化影响[4]。通过引入科学技术的学科元素,可以设计数字化和虚拟现实体验,让学生在虚拟场馆中进行探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与此在社会学课程中引入红色场馆资源有助于深化对社会发展的理解,促进对历史背景下社会变化的全面分析。

红色场馆资源作为一种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材料,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具有全局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青年提供有力支持。

3、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3.1 当前红色场馆资源应用的主要挑战

红色场馆资源在青少年大思政课中的应用,尽管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和潜力,仍面临着若干挑战。红色场馆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或资源匮乏,无法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接触和利用这些资源的可能性。红色场馆在展示方式上多以传统的静态展示为主,缺乏互动性和现代化的展示技术,导致无法充分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在教育内容上,红色场馆资源有时过于注重历史事件的简单叙述,而忽视了与现代青少年生活和价值观的结合,使得教育内容无法有效引发青少年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再者,教育工作者在利用红色场馆进行教学时,存在专业培训不足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影响了红色资源的教学效果。

信息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将虚拟现实技术和数字化资源与红色场馆相结合,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互动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5]。红色场馆的管理和维护也面临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等问题,这可能影响到场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利用。

为实现红色场馆资源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更好应用,这些挑战需要引起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3.2 策略和措施优化青少年红色教育

优化青少年红色教育的策略和措施需要从多角度进行系统设计和实践创新。需加强红色场馆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以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互动性。通过ARVR技术,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增强学习的沉浸感和趣味性。这不仅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强化其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刻理解。

红色场馆应积极推动与学校、社区的深度合作。红色场馆可以主动开展“进校园、进社区”等红色主题宣讲活动提升学生参观学习的效率,或与学校开展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项目,使红色场馆成为青少年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通过这种校外教学的方式,不仅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广度,也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另外,必须重视红色教育内容的跨学科整合。将历史、政治、文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融入红色教育中,设计综合性课程,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也能提高综合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建立多元视角,更深入地理解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优化教学主体力量亦是关键。提升红色场馆宣教团队的专业水平,通过定期培训和交流研讨,提高其对红色场馆资源的运用能力。鼓励宣教团队进行教学创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红色教育更贴近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

加强相关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以保障红色教育活动的持续性和高质量开展。政府和教育部门需提供必要的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确保红色场馆资源得到充分使用和推广。这不仅能有效克服当前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也为红色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这些策略和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青少年红色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出具有高度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结束语

通过本研究对红色场馆资源在青少年大思政课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索,我们不仅认识到了红色场馆资源在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中的重要作用,还发现了其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独特价值。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总结出红色场馆有效整合和利用馆内外资源的策略,为提高大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开辟了新的路径。尤其强调了开发互动式和体验式教学模块、增强教育情境的真实感以及跨学科课程设计的重要性。然而,将红色场馆资源融入现代青少年教育体系中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包括资源的数字化整合、教育内容的更新以及教育形式的创新等。未来的研究需关注如何高效利用科技手段,使红色教育资源与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更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红色场馆的教育感染力。本研究提供了关于红色场馆资源在思政教育中应用的实证基础和理论支持,对于其他地区红色革命类纪念馆对红色资源进行思政教育的探索提供了借鉴。期望未来能有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研究,共同推动我国红色场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支撑。

参考文献

[1]徐然.红色场馆里“活”起来的思政课——红色场馆任务导向型思政实践教育研究[J].女人坊,2021,(10):00276-00277.

[2]石书臣.上好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J].中国德育,2021,16(19):1-1.

[3]季爱民程梅婷.红色资源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1):29-32.

[4]许景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2,(08):0087-0090.

[5]孙一星.红色资源在青少年思政教育中的实践分析[J].散文选刊:中旬刊,2023,(04):29-3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