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宁夏特色文化的创意设计路径——以非遗绒花为例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王萱 张阿爽(通讯作者 )

宁夏大学

摘要

中国传统的非遗绒花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绒花原本是作为皇室的用品,但在今天,其独一无二的制作方式和精美别致的质感,仍然吸引了不少对非遗饰品的追捧者和爱好者。笔者主要以非遗绒花的工艺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对传统非遗技艺的弘扬与传承,再通过结合宁夏当地特色元素进行绒花饰品的原创设计,让非遗文化在现代饰品上“活”起来。


关键词

非遗绒花 、首饰设计、文化传承

正文


一、非遗绒花的历史背景

遗绒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江苏省南京市的传统技艺,其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当时被秦皇的妃子们所佩戴,称“五色通草朵子”。

在唐朝时期,绒花被列为皇室的御用品,在每年的立春时节,唐中宗便会吩咐侍从用绒花来赏赐在场的人以示恩典。它作为一种配饰工艺品在最初仅仅被作为皇室用品。在清明时期,它的使用更为普及于百姓。绒花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使用,成为了百姓们佳庆之余的生活饰品。

在民俗文化中绒花的谐音为“荣华”,其寓意吉祥、顺意,便在生活和节事中广泛的运用起来,并且绒花的大多题材与造型来自于民间,这让绒花从皇室品逐渐成为了民俗里带有平凡烟火气吉祥寓意的装饰品。

 

二、绒花的制作特点与现代绒花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经调查发现现代的绒花设计与古典的制作方法上虽没有太大的差异,但现代的技术与设备要比传统工艺更为简单高效。

古典绒花多为表现在蚕丝线“绒”之上,多为动物、植物与花卉等样式多变玲珑巧妙。在特殊的节日里寓有吉祥之意,可赠人睹物思情、祝福之意,也可作为飞禽走兽的拟态当孩童的手持玩具更多一分戏耍娱乐的意味。传统绒花的染织与造型更为复杂,漫长的制作周期也让其珍贵无比。而现代的绒花多为簪缨饰品,也少了几分古典的韵致与含义今天的绒花饰品多被熨烫平整来仿造花的造型,让它完全成为日常穿戴的饰品而非玩具,虽缺少古典韵味却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今天仍有不少的传承人们在坚持着这一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他们在不同的项目里展示着自己对非遗绒花的理解。

2018年的古装热剧《延禧攻略》中,演员旗头上的饰品便是绒花。它是国内第一部大量出现绒花头饰的电视剧。2018年前绒花作为国家非遗却没有被太多人知晓,此剧一出,绒花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成了诸多汉服爱好者头上新的时尚单品,也成了影楼摄影新的一类拍摄道具。

而这些精美的绒花作品的作者,赵树宪老先生是少有的能一直坚守阵地的人他从事绒花工艺制作近50年,大半的时光都倾注于此。虽已过花甲之年,手脚亦不够利索,但他一直坚持制作绒花,并不断的尝试创新,融入新的元素。赵树宪说:“做绒花对我来说是一份职业。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支撑他的不仅是对绒花的热爱,更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

北京绒鸟非遗传承人蔡志伟2010年被评为北京绒鸟(绒花)非遗项目代表性第六代传承人。他师从绒花大师高振兴,从事绒花行业已经二十余年。2002年前后,通过北京台播送的高振兴做了九龙壁的绒花作品的新闻,蔡志伟非常感兴趣,联系到高振兴开始学习。他一直在努力探索创新绒花,开发出更潮流的作品。终于在2022年的北京冬季奥运会上,蔡志伟的绒花作品也绽放在冬奥会“唐花飞雪”颁奖礼服的帽子上,圆帽上一前一后镶嵌的两朵绒花格外雅致,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处处蕴含着他的巧思。

三、结合宁夏特色文化的“再设计”案例。

茫茫戈壁、大漠苍桑,干燥与荒凉大抵是多数人对西北的第一印象与看法。而显有人知道西北的金秋胡杨、沙枣传香。我们设计组首先提取了宁夏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类,作为整个设计理念中的基础元素。以“枸杞”、“沙枣”为基础图形绘制出来,再组合成一枝或者一组。接着我们尝试运用不同颜色种类的蚕丝线去表达果子的成熟度,让其栩栩如生,最后与现代饰品结合让它既方便又实用。

(一)作品“点湘叶”:

宁夏的黄枸杞被称为黄金之果,象征着繁荣与昌盛。这套首饰就是以黄枸杞为设计灵感,整体采用金黄色彩,宛如秋日的阳光普照大地。结出饱满而圆润的果实,耳环中间一抹红色,象征着枸杞果实的红晕。为整体增添受灵动感,整套作品将自然的韵味与传统的工艺相结合。诉说着宁夏黄枸杞的传奇与魅力。

 

(二)作品“忆朱樱”:

枸杞被誉为生命之果,宁夏的枸杞更是闻名天下。这套首饰的灵感正是来自于宁夏枸杞,整体呈现出一朵盛开的枸杞花。红润饱满,健康向上,具有生命力,并运用金黄色的链珠点缀,灵动自然。旨在传递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展现出枸杞花的独特美丽。

(三)作品“拂紫锦”:

沙枣花,盛放在西北贫瘠沙地的新娘,平凡的姿态,孱弱的肩膀,却有倔强的灵魂,浓烈的芳香。这款簪子模拟了宁夏沙枣花的姿容,整体采用淡紫色的色调,高贵而典雅,下方点缀珠串,随风摇曳,象征其倔强而自由的灵魂。寓意着在艰苦环境下依旧内心丰富、热烈芬芳,也象征着这片贫瘠土壤之上,仍有人们辛勤劳作、勇敢而睿智的生活着。

 

 

设计案例:

 

 

 

四、绒花的过程制作:

绒花的制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劈绒、刷绒、夹铜丝、剪条、比齐、双手反向旋转和搓条。‌这些步骤可以通过机械或半自动化设备进行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一致性‌。

在劈绒步骤中,将熟绒套于竹竿上,扯断扎绒线头,按扎绒线分把,逐步分劈出需要的绒量,并使脉络清晰,条理通畅。刷绒步骤中,将分劈好的绒用活结扎在绳子上,滚卷后留下约15公分长的绒段,用湿毛巾稍捂后开始刷绒,确保绒条平整。夹铜丝步骤中,将铜丝对折夹住排绒带,另一端合并捻成螺旋状。剪条步骤中,用剪刀将夹好的绒挑起剪下。比齐和双手反向旋转步骤中,确保绒条长度一致,双手反向捻转使绒条呈粗螺旋状。最后,搓条步骤中,将绒条置于木板上,用搓条板对绒条进行搓赶,直至绒条搓紧,变得密集‌。

通过这些步骤的批量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绒花的生产效率和一致性,满足大规模市场需求‌。

掐丝绒花需要手工制作的是组装与装饰如果绒花由多个部分组成(如花瓣、叶片、花蕊等),则需要进行组装。组装时需要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和位置关系,以确保绒花的整体协调性和美观性根据需要,还可以在绒花上添加一些装饰物,如珠子、流苏等,以增加绒花的层次感和观赏性。

五、成果展示:

 

作品“点湘叶”:

宁夏的黄枸杞被称为黄金之果,象征着繁荣与昌盛。

在远方,有几扇窗户。依然在夜晚溢出暖色的灯火有几处荒凉的坡地,艰难孕育生机,金黄的果实又是丰年的好兆头。

 

作品“忆朱樱”:

枸杞被誉为生命之果,宁夏的枸杞更是闻名天下。

一片叶子绿了好久,就可以飘零但我们却被留在树梢等候飞雪我们还有一缕春风需要浇灌还有大片的荒凉需要守候这个时候,枸杞红了。

 

作品“拂紫锦”:

紫改沙枣花,盛放在西北贫瘠沙地的新娘。

沙枣花独特的清香,随着轻风漫不经心地飘进心底。将一场邂逅的美丽绕在指尖,让思绪伴着花香肆意的蔓延。让人的心瞬间变得柔软、温暖,在脑海深处留下甘醇醉人的记忆。

 

三、结论与启示:

得益于公众的关注和诸多文化群体的保护,绒花正在世界面前展现富丽丰盈的东方意蕴,越来越多的品牌注意到了它的美学价值。它以一种文化元素的形式出现在时装周的舞台上,给设计大师创造了新的设计灵感,展现出东西方文化碰撞后的融合美学。

通过对非遗绒花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进而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一朵看似小巧精美的绒花,点缀的不仅只是云鬓间的一抹艳丽。其中还蕴含了中国人对美的精神追求,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在这小小的绒花背后,是一副精彩绝伦的中国古典生活绘卷。

文化的传承方式是多样的,绒花更是依靠手工艺人的口传心授得以传承至今,其制作过程的体验是任何文字记述都无法企及的。对于中国来说,现代工业化社会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的传统手工艺面临着严峻挑战,也孕育着发展的良好契机。我国的传统手艺需要传承下去,更需要与现代改计结合,让传统文化和艺术起死回生,代代相传。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