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邵玉华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朝城镇实验小学 邮编:252423

摘要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与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有效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通过理论阐述与实践案例分析,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双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随后从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内容情境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总结了构建过程中的关键要点与成效。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人民教育出版社

正文


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情感价值体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学、学习、评价的一体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构建,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因此,探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构建策略,对于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教学目标,引领一体化课堂方向

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灵魂,是引领教学、学习、评价一体化进程的关键。它像一座灯塔,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教学目标应当紧密围绕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来设定。这些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些目标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也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它们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可操作性意味着教学目标应当具体、明确,能够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可评价性则要求教学目标能够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一课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三是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朴实无华的品质。这三个目标既符合 新课标的要求,又具体明确,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加深对这一写作技巧的理解。最后,通过写作练习和评价反馈,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形成珍惜劳动成果、朴实无华的良好品质。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不仅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课标下,明确教学目标,引领一体化课堂方向,是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重要一环。

二、情境化教学内容,促进一体化课堂互动

情境化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的重要手段,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与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验、感悟和表达,还能够将教学、学习、评价三者紧密地融为一体。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评价不再是教学过程的附属品,而是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紧密相连,从而提高了评价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情境化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这些情境可以是生活场景、历史故事、科学实验等,旨在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金色的草地》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草地情境。通过展示金色的草地美景和蒲公英开放闭合的变化过程,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草地之中。在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草地的色彩变化,想象自己在草地上的快乐时光,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如“蒲公英为什么会变色?”“你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在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同伴评价、自我反思等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成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还能够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情境化教学,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表达中成长。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与交流,为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情境化教学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多元化评价手段,保障一体化课堂质量

多元化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的重要基石。它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教师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的教学效果,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及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爬山虎的脚》一课为例,教师在设计评价任务时,可以巧妙地融入多元化评价的理念。在观察爬山虎的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详细记录他们的观察所得,并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还能够让教师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完成课文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份评价量表,从语言表达、思维深度、学习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这份评价量表可以包括多个评价指标,如语言表达的清晰度、思维深度的广度、学习态度的积极性等。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指导。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应用不仅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中,多元化评价是保障课堂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多元化评价的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结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内容情境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引领一体化课堂方向;通过情境化教学内容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多元化评价手段保障一体化课堂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学习、评价的一体化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缪琳曼.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J].语文世界,2024,(28):48-49.

[2]黄晶.新课标下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构建路径探究——以小学语文为例[J].家长,2024,(24):53-55.

[3]林文慧.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路径[J].天津教育,2024,(20):53-5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