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龚代富、张志敏

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第四小学330213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学生的课堂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民族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教学目的,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为小学语文课堂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正文

前言:在当今的时代,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了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所以,要让小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在这一阶段,重点的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这种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案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的感觉能力和理解力,这对于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面对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这一能力的发展,要善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首先,这对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帮助。儿童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意象化、具象化的阶段。受其年龄及阅历所限,学生所能接触到的课本知识大多为直观而易感。所以,小学生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差。在基本层次上,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促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让学生具备创造性、灵活性。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为小学语文课堂营造出别样的氛围。在创造语文课堂里,老师们已经不能简单地以知识来指导学生了。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孩子们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学生能够在游戏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这样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同学们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也更乐于动脑筋地去想问题。体现了学生个性的特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有胆量去表达自己。传统的教育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儿童自身能力的培养,无法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独特魅力。而小学生则具有创造性思维,对自我与别人都有了新的认知,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创造性思考能让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问题,而非教师所说的东西。学生勇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优点,从而彰显了学生的人格魅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教育现状

(一)以知识为内容核心

现在,从总体上来看,有些老师的教育方式仍然是一种应试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老师对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非常重视,这就造成了对学生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被忽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都会以知识为中心来进行教学,但是很明显,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将自己多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或最近整理的教学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就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接收到大量的知识。与此同时,因为小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比较弱,所以学生在聆听老师总结出来的深奥知识时,也不会在聆听老师讲授的时候,很快就会被理解。因此,这一方面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会降低老师的教学效率。而且,如果让小学生长时间地生活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慢慢地失去积极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太过依靠老师的讲解,而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能力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二)学生思维发展被忽略

因为现在的教学方式以知识为中心,所以老师们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上,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问题。而这一点,恰恰是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在课前备课准备的时候,教师一般都会把知识教学作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表面上看起来,这种教学模式确实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但人们容易忽视的是,这种教学核心内容大多都是一些理论研究知识,尽管学生对其进行了学习,但因为缺少对知识的理解,最后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完全消化,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学模式单一

要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不仅直接影响着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而言,如果一个教学模式比较有趣,那么小学生就会在这种教学中更加专注,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相反,小学生就不会对它感兴趣,甚至会产生厌恶的情绪。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往往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模式的单一意味着老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一开始或许还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对这个模式的理解也越来越透彻,如果再把这个模式运用到学生们的身上,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对这个模式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比如,大部分老师习惯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在课堂上先阅读课文,再将课文的内容讲解出来,再让学生背诵和记忆。这种方式,只能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表面知识,不能深入的学习,特别是不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培养小学生运用创新思维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在某个问题上,小学生要提出与之有关的疑问,并在疑问的基础上,对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在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与探究性学习方法相结合,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升小学生运用创新思维的能力。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这些能力和水平,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应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问题创设。例如:借助语文、文本、图片和音频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情景创设的优势,以更加直观的表现形式创设与小学生直接关联的教学情境,从根本上为小学生后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便利。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打破思维定势,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隐喻法,类比法等,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一,在进行词语盘点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头脑风暴法,利用成语接龙活动等形式,引导小学生增加成语积累量,帮助他们学习并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激发他们的脑力水平。其次,通过语文课本中的故事,来增强小学生们丰富的情感经验,促进他们的思维和心理的发展。例如;老师在讲解语文童话故事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小学生朗读,然后有序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且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析童话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最后,结合类比法,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延伸,这样可以让小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更好地消化课本中的知识与内容,进而促进他们思维的多元化发展。

(二)运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思维演绎推理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演绎推理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把比较抽象的语文知识变成具象的动画或短片,让学生的思考逻辑性更强,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进而推动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开展。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找春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并帮助他们理解《找春天》,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在阅读全文后,老师可以提问:在这篇文章中,你会发现什么春天的痕迹?学生在读完文章后会答道:从小草探出头来,野花一朵两朵,树木吐出嫩芽,泉水叮叮咚咚这四个地方可以看到春天的踪迹。一些学生还能从小孩脱下棉衣的动作中,感受到一丝春天的气息。用这种方式,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和春天的脚印有关的蛛丝马迹,从而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训练自己的推理和推断能力,并以春天为线索,为春天到来这一信息提供佐证,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推理和推断能力,培养自己的整体语文素质。

(三)营造融洽的教学气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关怀。在师者之爱的洗礼下,学生会内部一片祥和,团结互助。这对于儿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想象,一个孤单的小孩,竟然会陷入沉思!没有老师的鼓励,学生的创造力是无法培养的。在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中,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心来自鼓励。在表扬学生时,要注意发现并抓住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同学们将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动力、更勤奋、更有信心。例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里,妈妈的鼓励,使小孩有勇气、有自信地继续创作。没有教师的示范作用,学生的创造力是无法培养的。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很好的起点。有句谚语说得好:示范胜过教导。老师要求知,学生不可懈怠;老师需要博学,学生需要高瞻远瞩;老师要有思想,学生要有思想。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的老师能够摆脱老师的架子,放下身躯,以每一个学生的身份,平等地、坦诚地与学生交流,关爱学生,当学生领导者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四)以创设悬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问是知识学习的前提。古人云:读书以怀疑为贵,怀疑是思考的开始,是学习的结束。一般来说,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师就应该充分把握这一提示,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且敢于提出疑问。这对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要想形成学生的质疑思维,并不只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向老师们提出更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老师们要发挥好自己在悬疑的创设中的主导作用,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发挥到最大,让他们更积极地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拥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第二,老师要对学生的疑问保持正确的态度,不能因为他们的疑问过于幼稚和可笑,就轻易地否认,甚至是直接忽略,不然的话,会对学生提问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影响。此外,老师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以免出现替学生提问题的情形。如果仅仅是机械式的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那么它的教学效率和质量都难以提高,而且还会妨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第三,在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也就是他们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所以,老师应该适时地指导学生,让他们首先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求答案,从而促进他们掌握更多的思维方式。

(五)借助多媒体技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方法,它是一种能够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教育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往往会对新的事物产生很大的关注和兴趣,所以老师就需要从这一点出发,利用流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利用它开展的教学活动,也很符合新的时代特点。该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将文本内容图像化,给学生最直观的感觉。比如,教师在讲解描写景物、介绍景观类的文章时,因为课文中所涉及的图片描述很少,学生仅凭这些简单的图片,无法对课文展开深入的理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该技术,来播放一些与课文景观相关的图片和影像,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十分新颖的教学模式,学生就会对其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借此的形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结语: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语文的理解已不仅仅是教师对语文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独立的思考,在未来的学习与发展过程中,他们才能更好地去探索,去提出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老师们一定要意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好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思考问题,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韩涛.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000(012):P.1-1.
[2]杨恒隆.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C]// 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 2020.

曾扬填.语文教学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C].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42-544.
[4]秦治学.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课语文,2019(16):71-72.

  [5]杨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