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环境描写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初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课程分析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设计环节。现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使得该理念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拓展。因此,本文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中的环境描写。《平凡的世界》作品中把孙少安、孙少平兄弟对于生活的执著,描绘得非常细腻,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作品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书中有很多地方都值得细细品读。例如,文中对环境的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高考的考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平凡的世界”的思想内容,了解社会的变迁。
2、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物来描写人物感情的。详细了解孙少平的思想转变过程。
3、通过等环境描写,了解人物的内在品质和心理素质。
三、教学书目确定
教学设计的对象是良好教学实践的基础。因此,确定对象书目是教师准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
(一)为什么选择《平凡的世界》
1、与新课标教学要求相符
新课标表明,完成长篇小说的整本书阅读是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基本要求,通过不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学生可以从整体上理解教材文章的内涵,更好地理解每篇文章的内容和不同点,并根据针对性选择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掌握阅读各类文章的技巧,进一步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平凡的世界》就字数而言,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新课标也推荐了该小说。该小说的主题“奋斗”也满足“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学习目标。
2、符合高中生的具体学情
就年龄而言,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还需加深对环境描写的理解。通过分析文章的环境描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人物感情,使人物的复杂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划分,符合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参考书目的确定依据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学生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关系,对世界的了解不多,无法体会到“行万里路”,但也可以通过阅读增长自己的见识、人生阅历和对世界的认识,在阅读过程中实现“行万里路”。《平凡的世界》中有不少经典的段落,但几句话不足以描述所写的故事、环境和作者的观点。为此,有必要将全书从头到尾通读一遍,扩大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通读扩大阅读范围的角度理解作者的深刻思想,理解全文的精髓。对于学生来说,高中不仅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的重要一步,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时期。在《平凡的世界》环境描写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阅读知识,并将其用于自己今后在写作中。随着学生读得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其知识储备也越来越丰富,他们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气质,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教师应着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以精度、略读等方式将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写下来,建设复习阅读、质疑阅读和思考阅读的氛围。因此,考虑到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平凡的世界》教学可以设计为以下几个课时:
(一)第1课时:初步感知。
1、仔细阅读《平凡的世界》,总结本文主要的环境描写情节。
2、重构故事,按照人物形式分类,填写“人物经历表”。
3、引导同学在课堂上进行整本书阅读分享。
(二)第2-4课时:比较和讨论
1、分成6-7组讨论阅读,将“人生”、“平凡的世界”进行比对,重点看环境描写下的主人公形象、主要特征含义等。
2、引导学生采用环境描写的手法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分享和交流。
(三)第5-6课时:整合与探究
1、在文章中引入“环境视角”等理论,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要特色。
2、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基础,总结路遥的创作特点,从文本中获取依据。
3、学生学习路遥的写作方法,从环境入手进行写作练习。
4、引导同学分享自己的写作。
(四)第7-8课时:拓展与升华
1、引导学生阅读路遥的传记和路遥的年谱。
2、找到小说创作的背景,契合路遥传和路遥年谱的时间线,探寻作者的创作目的,将故事带到一个历史点,探索小说的主题,感受小说的历史特色。
3、引入社会历史批评的相关概念,分析环境描写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五)第9课时:总结与归纳
1、在课堂上讨论阅读的好处。
2、请5名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览心得与体会。
根据整本书阅读的原则,为了避免环境描写整体感知的思维局限,教师可以将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平凡的世界》阅读量大,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部分阅读任务,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根据环境描写的不同,本节将以点对点的信息处理为主,以点带面,拓展阅读内容。课后完成环境描写课堂内容的发散,交流和分享课堂上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
通读全书,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分为教与学两部分。根据“平凡的世界”章节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每章内容、人物分析和环境描写进行“学习”。
学生在《平凡的世界》环境描写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阅读到优美的句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的要点,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教师应以身作则,与学生一同阅读时,向学生演示一些好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随时勾画、积累优美句子的习惯。这些句子可以是情感或美学的陈述,或者是描述如诗如画自然风光的句子,也可以是引起学生共鸣的千古名句。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整本书共读外,还需要借助其他主体的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因此,多方合作的模式也是推动学生《平凡的世界》环境描写整本书阅读的一大策略。家长和其他学生在整本书共读活动中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首先,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协作,让家长在家监督学生阅读,与学生一起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开发课外阅读内容,提供独特的学生体验。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阅读小组,创设课堂阅读点,引导学生分组阅读,共享阅读清单,分享阅读心得,提高阅读能力。学生还可以在阅览室找到自己喜欢的环境描写,每周投票选出“最佳阅读人”,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多方合作推进学生整本书共读活动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保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在轻松而愉快的环境中提升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平凡的世界》环境描写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使用的讲授教学多以“传道受业解惑”的方式为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学习环境描写的技巧。导读法通常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而采用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以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分组讨论法是通过讨论和分析来解决学生阅读问题的一种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价值
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学习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部书里有很多经典的环境描写也是吸引读者的直接诱因。
2、读懂整本书,从书中获取勇于拼搏的精神,本书通过人与生活磨难、人生挫折和社会苦难的抗争过程展示了人的意志和价值,是用文字谱写的一曲昂扬的《命运交响曲》。
七、教学评价(总结反思拓展)
1、课堂非常活跃、学生全神贯注,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可以多种形式的,但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在探究环境描写精读环节容易出现度把握不好的情况。
2、观赏电影《平凡的世界》边看边想,思考与书中场景有何异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课堂外阅读,实现课堂内外阅读的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