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对策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方法措施
正文
引言:在双减政策的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师不仅要设计与学生学习和发展完全契合的教学目标和计划,还要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有效的知识全部讲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更加合理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且要基于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此同时,考虑到双减政策强调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教师需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与家长共同配合,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1、设计趣味问题与作业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承担着较大的学习压力,课后时间也被各种作业、课外补习等活动占满,鲜有发展自身兴趣爱好的时间。而双减政策提出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要求,教师应基于减负增效的目标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对语文教学进行创新与优化,使学生既能实现有效学习,又能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为此,教师可以采取趣味化的教学策略,为语文课堂注入更多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降低学生课堂学习压力的同时吸引学生更快融入语文课堂,使之在语文学习中表现的更加积极,从而有效保障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时,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趣味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比如在阅读完课文过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认为农民为什么要守株待兔?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假如你是这个农民,你会这样做吗?你会采取怎样的做法?”等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代入到课文中的角色,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到阅读学习之中,对后续的深入探究产生更多动力与热情。在课文学习结束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趣味性的课后作业,比如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看一看谁更有创意,谁还能创造出新的寓意。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使之认识到坐等成功是错误的学习思想,还将阅读与写作两个板块有效的融合了起来,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开展信息化教学
在当前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学习更加先进、多样的教学方式,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基于此,教师可以积极运用信息教学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将原本枯燥沉闷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影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多优质且直观的教学资源,从而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畏难情绪,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还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为学生留下深深的学习印象。教师要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与体验,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得到更多发展。
例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教学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以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进行观看,让学生先大致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故事,对两位主角的性格特点产生初步的认识。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对故事的情节走向、人物形象等展开进一步的分析,探究课文想要表达的道理。这样比让学生直接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更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专注,还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内涵的难度,从而优化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在课文学习结束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精简化但有趣的课后作业,比如让学生仿照课文进行仿写,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式刻画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并在文章中融入新的寓意或思考。这样既能进一步健全学生自身的人格品质,加强学生对文章寓意与内涵的掌握,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与效果,同时也落实了双减政策的要求。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想要实现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之都能深深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这种学习模式能够避免教师单向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情况,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还能为学生创造愉悦、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保障。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还要合理规划合作学习任务与探究问题,为学生指明合作学习的方向,使学生能够有序的、顺利的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成一个个合作学习任务,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空间,有效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与素养。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幅画有哪些特点?你认为它为什么可以‘名扬中外’?”、“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着怎样的效果?”、“课文描写的顺序是什么?”等等,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思考,随后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完善。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
4、设计实践学习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牢牢的掌握基础语文知识,还要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全面的提升,为学生往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养的机会,从而优化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而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实际学习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最大程度发挥出多样化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教师就可以设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以课文为剧本,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表演的方式还原课文的主要内容,沉浸式的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不同人物的心理。为了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表演活动之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分配各自表演的角色,在小组中先进行排练表演,最后再由各个小组依次表演。在一个小组进行表演时,其他小组需对表演小组进行打分与评价,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评价总结。在表演活动结束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情节、人物进行分析,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还能使学生产生更多联想与思考。这样的语文课堂生动且活跃,有利于增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不断探索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举措,学习先进的教学思路,精进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为学生构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朱舟.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作业——浅谈“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路径[J].语文新读写,2021(15):62-64.
[2]尹晶萍.守望书香 浸润童心——初探“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绘本高效阅读策略[J].语文新读写,2021(13):32-34.
[3]周逸琳.理念先行,素养优先——小学语文落实“双减”的主要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7):9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