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游戏化视角的幼儿阶段教育实践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游戏创设
正文
前言
游戏是幼儿获取多种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而要把游戏与幼儿园的各种课程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课程游戏化,这样才能让游戏的教育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课程游戏化并不意味着要重新设计一系列的游戏课程,完全颠覆原有的课程,而是在充分保障幼儿基本游戏活动时间的前提下,强调“自由、自主、创造、愉快”的游戏精神,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得到体现。课程游戏化的目的是要让幼儿园的课程变得更丰富,更有趣,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并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可以有效地推动幼儿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在课程的执行中,应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合理引导游戏,形成幼儿园课程文化的建构。
一、幼儿阶段课程游戏化的功能释义
(一)提升身心素质
幼儿阶段的儿童正是成长的关键阶段,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只会进行各种机械式的训练,虽然也会组织实践活动,但却缺少与儿童的交流和沟通,无法把握儿童的个性化需求,并根据儿童的实际需求来实施活动,因此无法引起儿童的注意,不利于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将游戏引入到课程教学工作中,可以让幼儿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并将其融入到各个学习环节中,从而掌握关键知识,提高各种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提升认知能力
正确地采用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给他们以灵感,可以对某一问题进行简单的复述和研究,并做出具体的答案,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转化为他们易于接受的学习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参加各种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心对心的交流沟通,让他们将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从而丰富他们的词汇,达到语言发展的目的。
二、幼儿阶段课程游戏化的路径
(一)创设环境,提供载体
1.室内游戏环境,提供参与机会
在创造游戏环境时,不要太过于“面面俱到”,不能“太满”,要让幼儿有参与的空间。例如,教室的主题墙、涂鸦墙,都是幼儿可以自己探索和展示的空间。这些“空”的游戏环境可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参加情境的创造,去表现自己。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创设要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相一致,让幼儿、老师和家长都能一起参加,让幼儿有一种仪式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就可以促进幼儿的创造和实践能力。
如,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到主题墙的设计、论证和实施中。老师应该从幼儿的角度去聆听他们的思想和需求,并注意幼儿的行为,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对幼儿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适时地引导、及时地给予帮助,通过与主题墙的互动,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由于幼儿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主题墙的主题也要有所变化,这能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中,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思想。简而言之,教师要对自己在情境创造中的作用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形成引导、支持、合作的师幼互动关系,为幼儿创造可以参与互动的游戏环境。
2.自然资源应用,丰富游戏元素
游戏素材、模板的选取是开展幼儿游戏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老师们可以以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为基础,对室内和室外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利用,并把大自然的元素与幼儿园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融合,创造出一个幼儿园的游戏环境。现今的幼儿游戏素材主要由各类文学作品、情境模拟中择取,其主要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考量:
一是游戏素材中是否具备蕴涵着丰富的想象元素及广阔的想象空间。并非一切文学作品及游戏情境都适合儿童进行游戏。如,在众多的儿童文学类型中,童话故事更适宜于儿童进行表演类的活动。优秀的童话人物具备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多样的游戏动作、简明的语言对白以及丰富的情感变化,是儿童理解相应游戏故事,再现故事情境,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必要因素。
二是游戏素材须符合儿童实际认知的发展特征。如,儿童文学想象力的发展,是由具体元素想象力发展到抽象元素想象力的发展过程。所以,适合于儿童进行表演游戏的作品具有以下特点:情节丰富、饱含趣味、场景多变、形象丰富等元素。
(二)持续跟踪,及时引导
在组织实施中,经过观察和讨论,发现当今幼儿课程游戏化存在幼儿参与、教师参与及游戏设计等多方面问题。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自主性,而为了推动幼儿自主游戏的发展,本文提出了几个阶段的目标推进方法,明确任务的目的。
第一个步骤:让幼儿对游戏的理解和游戏规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了促进幼儿自主、自由地开展游戏,在执行期间,可以选择每周三、四上午(保证45分钟)充分地进行游戏活动,其核心是使教师成为“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小朋友一起玩,平等的参与和分享,让他们更好的了解游戏。
第二个步骤:突破年龄界限,扩大空间,推动“大带小”的混龄互动。例如,小班幼儿可以在早餐店吃早餐,品茶,参加星光大道……大班幼儿可以去小班的租车公司租一辆车,教会小班的兄弟姐妹洗头,擦鞋,去银行取钱……在混龄互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社交活动来建立自己的自主体验与游戏经验。
第三个步骤:优化调整,实施“经验式教学”,扩大“园本”的教学。1.计划一个班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交互活动区域;2.构建“大带小”的激励机制;3.充实幼儿的认知,弥补幼儿经验上的差距;4.按动静分区,以防止干扰。比如,将汽车店、洗车店、美容店等统一安置在区角内部,停车场布置在早餐铺旁边的过道上,有一次活动,司机驾车前往早餐店吃饭,那家早点铺的店员告诉他:“麻烦把汽车停到停车位里哦。”说明合理的安排可以使游戏的内容得到扩充。
第四个步骤:游戏物料跟踪投放。1.物料标识分类,按需进行投放。在投入物料的时候,要注意材料的分类与标识,使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便于幼儿的整理。可以把不常用的资料放入“收纳箱”,让幼儿们有选择地使用。2.物料跟踪投放。为了防止干扰,在投入物料时要逐渐添加丰富,同时,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开放式的半成品,让幼儿们通过想象将其变成任意物料,这样对幼儿的想象力和游戏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课程游戏化的幼儿教育不仅需要幼儿进行良好的交互,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资源情况及幼儿认知进行合理设置与补充,如此才能才不断的认知与迁移中实现幼儿核心经验的提升,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推动课程游戏化的功能与价值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崔俊,何立,刘华.基于量化视角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现状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3,25(1):38-43.
[2]胡春梅.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园本生态课程构建研究[J].求知导刊,2023(5):110-112.
[3]陈丽娜.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价值、理念和实践[J].动漫界:幼教365,2023(4):63-65.
[4]尤雅薪.浅析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下的幼儿园种植活动[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3(5):0119-0122.
[5]郁岚.探究课程游戏化理念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渗透[J].天津教育,2023(5):171-173.
[6]朱成红.以行知教育思想夯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之基[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10):94-96.
[7]林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师幼关系探析[J].教育界,2023(8):107-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