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实践探讨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朱寒

​泰国格乐大学,10220

摘要

传统管理模式和手段已经很难适应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以及多样化教育形态的需要,迫切需要创新和实践探索出一种更有效、更智能、更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新模式。所以,深入探究“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管理创新和实践不仅是对现阶段教育发展潮流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是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等方面的重要手段。文章旨在分析“互联网+”为教育管理所带来的改变,并探究其创新点和实践路径,从而为建立更完善的教育管理系统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管理;智慧校园

正文


引言: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给教育领域带来深刻的冲击。互联网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教育管理带来新机遇,在提升教育管理科学性与精准性的同时,也推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公平分配。文章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教育管理创新实践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管理者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进程提供一些有益借鉴与参考。

1.“互联网+”背景

“互联网+”背景下,就是指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互联网与各行业进行深度结合,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形态以及发展模式。就教育领域而言,“互联网+”突破了传统教育时空限制,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共享,同时也推动着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深刻转变[1]

2.“互联网+”对教育管理的影响分析

2.1 技术层面

“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为教育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与革新。云计算技术的普及,使得教育管理机构能够构建庞大的数据存储与处理中心,实现教育资源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借助云端平台,教育机构可以轻松实现数据的共享与备份,确保信息的安全与完整。数据技术给教育管理带来了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有利于管理者在大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比如对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就能准确地评价教学效果,从而优化教学策略;对校园安全数据进行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更是为教育管理带来了智能化、自动化的可能,如智能排课系统、智能辅导机器人等,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

2.2 理念层面

“互联网+”不但改变了教育管理的技术手段,更深刻地影响了教育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在“互联网+”时代,教育管理者开始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全面发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互联网+”还促进了教育管理的开放性与包容性,鼓励教育机构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2.3 模式层面

在技术与理念的双重驱动下,“互联网+”对教育管理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传统的科层制管理模式逐渐被扁平化、网络化的管理模式所取代。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变得更加便捷与高效,管理层级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教育管理者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2]。这种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与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效率与响应速度。另一方面,“互联网+”还推动了教育管理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教育机构不再孤立地运作于自己的小圈子里,而是开始与其他行业、其他领域建立广泛的联系与合作。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教育机构可以引入更多的优质资源与服务,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同时,也可以将自身的教育成果与经验分享给社会其他领域,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3.“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管理的创新点

3.1管理模式的创新

3.1.1 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成为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向。智慧校园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实现了校园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一方面,智慧校园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校园信息服务,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例如,开发校园一卡通系统,学生可以方便地完成食堂就餐、图书借阅、门禁出入等日常事务,大大提高了校园生活的便捷性。智慧校园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如在线课程平台、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学习环境。

3.1.2 扁平化管理结构的探索

传统的教育管理结构层级多、决策链条长,容易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和管理效率低下。扁平化管理结构通过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增强组织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一是扁平化管理结构能够缩短信息传递的路径,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比如建立高效的内部沟通平台,如企业微信、钉钉等,教师和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交流信息,快速解决问题。在扁平化管理结构中,每个成员都有更多的决策权和参与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比如教师可以参与到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中,提出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建议。

3.1.3 跨校际、跨区域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传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主要分布于少数学校或区域,造成教育不公平现象凸显。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共享教育资源,增进教育公平。优质学校优秀教师可采用直播或者录播等形式向他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学生可利用网络平台,自主选择兴趣课程学习。而不受地域、学校限制。在此基础上,教育云平台能够对各地区教育资源进行集中管理,例如教学视频、课件、试题库等,为国内各地区学校及老师提供服务。教育云平台能够使偏远地区学校与学生同样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减少城乡教育差异,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3.2教学管理的创新

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关键是建设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能分析系统。教育机构有必要对学生基本信息、学习行为数据和能力测试成绩进行多维度的数据采集,并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档案。然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深入挖掘和分析这些数据,确定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偏好和潜在学习需求。该系统可根据分析结果自动生成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计划,具体包括: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科学的学习时间[3]

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教育机构从课程设计、教学资源整合、师生角色定位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与学生需求,灵活设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确保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教育机构应积极引入高质量的在线课程、教学视频、模拟实验等数字化资源,同时加强与校内外优秀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发优质的教学内容。在师生角色定位上,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而学生则应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在线学习,培养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为了确保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教育机构还需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与激励机制,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与教学能力。

智能化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的建设,都有赖于先进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教育机构应该建立一个综合的教学数据采集系统,对教学过程的各种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其中包括学生成绩、课堂互动和作业完成状况。然后,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挖掘和分析这些数据,发掘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根据分析结果,该系统能自动产生教学质量监控报告和评估报告,给管理者和教师提供了一个直观、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

3.3师资管理的创新

3.3.1 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构建

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能够将多种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在一起,例如在线课程、教学案例、专家讲座等,给教师带来多样化学习的方式。比如教师可在平台上参与在线培训课程,了解最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该平台也能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与学习计划,针对教师专业需求与发展目标,向教师推荐合适学习资源与培训项目。该平台可结合教师教学经验、学科背景等信息,对相关专业发展课程及活动进行智能推荐,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3.2 师资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传统的师资资源配置方式往往存在不均衡和低效的问题,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师资资源的精准匹配和高效利用。比如可以用大数据分析,对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能力和教学需求进行精准画像,为教师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学校可以借助数据分析,了解各个学科的教学需求和教师的分布情况,合理调配教师资源,确保每个学科都有足够的优秀教师[4]。此外,可以借助智能排课系统,实现教师课程安排的优化。例如,智能排课系统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需求,自动安排课程,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提高教学效率。

3.3.3 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完善

“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开展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绩。评价体系可以包括教学效果、科研成果、学生评价、同行评议等多个维度,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最重要的是,学校还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学校可以设立优秀教师奖、教学创新奖等,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同时,可以借助职业发展通道,为教师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实践推动了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也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未来,在“互联网+”的赋能下,教育管理能够持续创新、不断进步,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娟.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实践探究——评《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22(9):I0025-I0025.

[2] 杨爱敏."互联网 教育"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J].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4):642-649.DOI:10.12677/ass.2024.134346.

[3] 彭小琴.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之路[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45(S01):76-78.

[4] 林欣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实践——评《高校教育创新及其管理体系的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 2023, 43(18):I0011-I00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