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周烨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旅游业也在不断地向前迈进,从而带动了酒店行业的进步。由于酒店行业是密集型劳动行业,在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要侧重于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作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更加快速地实现人才培养的效果和目标,不仅有利于提升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可以为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职业素养

正文


引言

伴随国家经济迅猛增长的步伐,旅游及酒店业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酒店行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及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酒店管理领域专业人才的核心基地,如何有效运用校企合作机制以增强教育质量,成为当前亟需应对的挑战。本研究致力于剖析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实际状况、面临的困境及改进路径,旨在为提升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策略。

一、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校企合作方案,学生缺乏职业规划

在当下的酒店业务实践中,众多酒店在实施校企合作项目时,暴露出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不足,从而限制了实习生全面获取职业成长的引导。具体来说,酒店管理层在指导实习生时,往往未能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职业规划方案,难以向学生清晰描绘职业晋升的路径。这一状况致使学生难以深层次地认识酒店各部门及职位的实际运营情况,无法构建起系统性的职业观念框架。另外,一部分酒店管理者所持的主观偏颇见解与不公正对待行为,有可能在实习期间给部分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及挫败感,继而引发他们对酒店管理职业的抵触情绪。这种情况非但制约了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也可能触发他们对整个酒店行业的消极认知乃至排斥态度,严重削弱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效能与实际应用价值。

 (二)高职院校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

许多高等职业学院依旧采纳了传统的教育培养体系,未能充分融入酒店管理学科的实践本质与行业独特性,从而未能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教育模式。首要问题体现在课程配置上,不少高等职业学院依然侧重于理论授课,轻视了实践课程的核心价值,导致课程内容与行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无法全面满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需求。其次,对于实训基地的建构,众多高等职业学院在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层面不够深入,实训基地的功能布局与设施配置未能与真实的酒店运营环境相契合,学生在实训环节中很难获取贴近实际的职业感受与技能锻炼。此外,传统的教育体系在教学观念上偏重于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现状致使学生毕业后在适应酒店行业的实际工作挑战时面临困难,间接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外界的认可程度。

 (三)实训基地建设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在构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显露出了显著的缺陷,这对酒店管理学科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首先,部分高等职业学院未能充分认识到实训基地构建的必要性,未将其置于人才培养架构的核心位置,导致实训基地的建构标准偏低,设施配备不齐全,无法契合酒店管理专业的实际训练需求。其次,无论校内还是校外的实训基地,在数量与质量上均显匮乏。校内基地多局限于基础操作技能的培训,缺失了对复杂酒店管理场景的模仿与操练;而校外实训基地与学院的合作尚浅,企业对学生实习的投入热情不足,致使实习活动形式化,实习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此外,实训基地的运营与管理模式尚不健全,缺少周密的规划与管控,实训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难以构筑起一个能为学生提供优质实践机会的平台。这些问题从根本上限制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及综合素养的成长,同时也削弱了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成效。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意义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中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为酒店行业输入了大量高技能专业人才,还促进了教育界与产行业的深度联姻。首先,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高职院校能更精准地把握行业动态及需求走向,据此来构建更为科学、适宜的课程体系与教育规划。企业则在这一模式中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通过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派遣实战经验丰富的导师等举措,协助学生实现理论到实践的无缝对接,增强其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此模式的实践,使得学生在校阶段即能积累广泛的实际工作经验,不仅提升了个人的职场竞争力,还显著缩减了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换适应时间。

其次,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携手合作,在增强教师的教育技巧和实践经验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与行业的紧密联动,教职员工得以频密参与企业实景培训及行业论坛,掌握最新的业务趋势与技术变革,进而不断刷新教学内容与手段。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教师的职业素质与实践技能,也使得学生能接触到更尖端、更实用的知识体系,教学质量因此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企业的介入于人才培养体系,对其自身发展同样裨益良多。通过校企合作的桥梁,企业不仅能够前瞻性地甄选并培养潜在人才,还能够获得来自高等高职院校的科研助力与技术服务,为其竞争力与创新力的提升注入动力。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校企联合制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企业应当高等职业学院进行合作,依据酒店行业的实际职务需求,协同设计兼具预见性与实操性的教育培养方案。此过程中,需将工学融合的教育理念及模式深度融入,视其为培养流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予以执行。在教学过程中,双方共同建立一套严谨的教育评估机制,通过融入多元化评估指标系统,确保全面评判学生的技能水平与综合素养。此外,革新教学策略至关重要,需依据酒店行业的最新动向与实质需求,采纳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多元化教学手段,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与灵活应变能力。同时,教学内容的精选亦不容忽视,需保障课程编排紧贴行业诉求,广泛覆盖从前台接待、客房管理至市场推广、财务管控等酒店管理的各个层面,确保存在全方位的职业素质培养。校企双方还应共同明确教育培养的终极目标,使之超越单纯技能培养,涵括职业道德熏陶、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意识的启迪,以期最终达致校园教育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为学生铺设一条明朗的职业发展轨迹。

 (二)校企联合建立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学院应当与酒店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携手共创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旨在加强酒店管理学科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此实习实训平台的构建需吸纳并借鉴国际前沿的酒店管理实践经验和模式,确保其硬件设施、课程内容及管理体系均能达到国际水准。在平台的规划与配置上,需极力还原酒店实景工作环境,仿真模拟酒店运营情境,为学生营造沉浸式实践学习体验。同时,企业经营进程中积累的创新培训手段、经营理念及科研成就应全面渗透至实训教学活动中,通过实践导向教育将理论认知与实际操作深度融合,促使学生在贴近现实的职场环境中锻炼并提升其综合能力。此外,实习实训平台需建立健全分层次的实践教学系统,涵盖基础、进阶至高级实训课程,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竞争力。

  (三)建设“双师型”酒店管理师资队伍

为了增进酒店管理教育的质量及学生的职业技能,高等职业学院需组建一支兼具‘双师’的教职团队,意味着教师们需兼备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战经验于酒店管理领域。首先,学院应规划全面的师资培养方案,安排定期派遣酒店管理科目的教师至名牌酒店实习锻炼,促使他们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累积经验,把握最新服务观念及管理模式。此举措不仅能增强教师的实务操作技巧,亦有助于深化他们对酒店行业需求与发展趋势的认知。进一步,教师在实践训练时,应力图将汲取的前沿管理思维与学院人才培养导向融合,通过实践经历的总结,提取适宜教学的素材与手段。授课环节中,教师需有目的性地讲授知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结,确保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精髓,亦能获得实践操作的能力。为确保此流程的有效执行,学院应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师评估与激励体系,激励教师持续提升个人专业素质与教学成效,进而在学院内部塑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特质’师资力量。

 (四)建立“工学交叉”“协作培养”的模式

为深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的质量优化,高等职业学院应携手酒店行业、政府机构等多方面力量,共创‘产学研融合’及‘协同培育’的新型教育体系。在此体系框架内,学院与企业需紧密合作,最大化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拓宽人才培养的维度,以拓宽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视野。首先,高等职业学院需与酒店企业共同规划人才培养计划,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深度融合,确保学生能在学习进程中实现知识向实操的即时转化。其次,学院应吸纳酒店管理学科的权威学者、行业经验丰富的实践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人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这种多元合作模式,持续丰富和完善理论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训练的有效性与实战性。另外,校企双方应联手打造实习实训平台,营造贴近真实的工作场景,使学生能在全真环境中接受全方位的职业技能锻炼。此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大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互利共赢,为酒店管理行业输送更多高质素的专业人才。

 (五)结合校企双方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人才培养时间

为达成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高职院校与企业实体需基于深度沟通的基石,共创一个既贴合教育规划又能满足行业实况的人才培育时间线。此时间线规划需确保既能圆满实现高职教育的课程目标,又兼顾企业运作的实际脉络与特定需求。首先,双方协同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促使教室内理论讲授与企业真实经营场景紧密结合,力促学生在学术认知及操作技能上均能均衡提升。其次,针对酒店管理学科的独特性,应采取灵活多变的实践教学安排,确保学生能在不干扰企业日常运营的基础上,实质参与一线工作环境,进行实习及实践性学习,从而获得深层次的职业体验。

 (六)建立多元化的校企联合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科学且公正地评判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效,亟需建构一个多元化的企业与高校合作教学评估体系。此体系需融合科研单位、高职院校及酒店行业的多方面评价见解,共同搭建一个立体化、多层级的联合评估架构。首先,应确保评估体系包总结性与过程性评估,通过对学生学习全程的动态追踪与反馈,着重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与综合技能。此外,应定期筹办酒店管理专题讲座及行业交流论坛,增进学生与行业专家及从业人员的互动,以深化学生对行业的理解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高等职业学院应编制系统性的教育成效报告,通过分析学生各阶段的表现并予以评估,编制出全面而客观的总结性报告。

结语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中,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增强该领域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通过校企双方共同设计的,既科学又实践导向的人才培育方案,可以保障学生在理论认知与实践技能上达到均衡发展。其次,构建实习实训基地与培养兼具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生营造贴近真实工作场景的教学环境,并提供高水准的指导,从而强化其动手操作能力。此外,采取‘工学交融’与‘协同培养’策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以确保学生们能将课堂所学有效转化到实际工作任务中,提升其职业素质与综合技能。最后,构建包含多维度与全面视角的教学评估系统,运用客观且公正的评判机制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策略奠定基础。这些举措不仅为培养高水平的酒店管理专业人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国酒店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了力量,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杉.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J]. 科幻画报, 2022, (02): 177-178.

[2]张超林.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 (34): 210-211.

[3]刘华,曾九江. 高职校企合作质量与人才培养效用问题探析——以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 18 (04): 80-84. DOI:10.13844/j.cnki.jxddxb.2016.04.017.

[4]吕茜文,关丽娟. 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J]. 辽宁高职学报, 2016, 18 (04): 27-29.

[5]牟青.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D]. 山东大学, 20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