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融合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讨
摘要
关键词
思政教育;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正文
一、思政教育渗透中职语文课程的价值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全面步入深水区,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快速提高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职学院在新的形势下担负起了具有鲜明的课程思政特色教学的历史使命,以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任务。语文教学要立足国家发展战略,把国家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知识整合起来,为思政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培养中国情怀、国际化的眼光,在语文教学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把思想教育的教育职能发挥到极致,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语文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中职语文的课程不仅要重视如何有效地融合和运用传统文化,更要坚持循序渐进、与时俱进的思想,积极地分析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道德素养、语文文化意识、跨文化能力、竞争合作意识,而这些能力、素养都是思想教育的载体。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和价值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从而指导中职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中职语文教学融合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1.引入综合的创新路径
思政教育的渗透对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符合时代教育的需要,有利于教育和文化的有机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在改革语文课程体系的同时,要注意分析和研究各种文化的影响因素,使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社会,推动引入方式的全面创新和有效的改革,更好地把握新时期语文课程的内容、要求和标准,牢牢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作用。首先,老师要让同学们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使他们在整个过程中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积极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要素,建立“文化共享”环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古代传说、中国节日、古典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们只有做到了文化自信才能更好的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为了符合当今社会的潮流趋势,也是为了丰富课程的内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会不自觉的将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进而会更加深入的了解祖国、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从而不断的增加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学要素
中职院校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根据语文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选用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的语文教材。从教材切入,发掘和发掘教材中蕴涵的潜能。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技巧,要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这门语言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中国学生是语文学习者,不仅要掌握自己的文化,而且要学习外语,了解西方的文化。语文教学应该把时事、形势、政策与教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语文教学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所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并加以合理扩展,从而达到培养中职学生情感的目的。
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积极探索新的课程思政方式。
要充分利用二次课堂的优势,将语文教学的灵活性与独特性相结合,强化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运用平台。以“第二课堂”为载体,以国内外热点话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有能力进行理性的表达、思维的辨证思维、不断提升语文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输出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的调整
在我国中等职业院校语文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结构中,过分强调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质、民族认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全国教育大会之后,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要目标,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要顺应国家和国际的新要求,从以前的重视技术向现代的思维转变,从重视知识到重视文化,真正实现了先有国家的情怀,再有干事创业的精神。新时期的中职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不断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客观、公正的对待西方的文化,从认知、情感、知识、心理上认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语言等方面表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影响和激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5.运用信息化创新教学模式
语文教材教学内容与素材相较有限,且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性并非十分紧密,而网络上有海量的教学资源,中职语文教师可通过精心挑选的语文素材来丰富教学内容与手段,以拓宽语文课程思政特色教学的渠道,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启迪性与趣味性。现代教案将改变传统的固定、僵化的教学模式,将生动的故事情节或当代社会热点问题纳入到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扩大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广泛。此外,在电子课件的制作上,实现了名牌学校的精品课件或有价值的课件的实时分享与快速传播,这对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资源都是一种补充与拓展。在资源的获得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习强国”这一强大的大数据平台的作用。里面有双语的新闻,有文化的课程,有国外的科技,有理论的,都是很好的思想材料。学生在手机上下载后,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巨大的数据库,为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提供了良好的途径。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教育和教学活动得到有效的实施,必须充分地运用教学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全面素质,使其能在随时随地学习,使其真正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和辅助性。
结语
在中职院校开展语文教学师时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使思政教育真正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体性出发,逐步调整教学思想,使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和改革。灵活运用多种现代经济技术,积极实践现代教育思想,而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全面提高,以保证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孔凯,夏文先,王静.“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导入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18(003):73-75.
[2]牟红卫.“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导入研究[J].校园语文,2018(17).
[3]郑志霞.“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策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