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呼竹梅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实验小学718400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以其短小精悍、内容聚焦、易于传播等特点,逐渐在各级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将探讨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微课;小学数学;应用

正文


微课通常以短小的教学视频或音频为主,内容聚焦,便于学生在碎片化时间中自主学习。这种形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数学知识点,例如基础运算、几何概念和问题解决等。微课也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广微课,既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的优势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微课通常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现,内容重点突出,每个微课专注于一个特定的数学概念或技能。这种精准的内容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避免了传统课堂中信息过载的问题。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可以自由控制播放速度和重复观看,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反复观看,直到完全掌握。这种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不再依赖于教师的实时讲解,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调整。微课还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元素,通过动画演示、实际操作视频等形式,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推动数学课程的进展

由于微课内容精炼,每个视频聚焦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或数学技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迅速帮助学生掌握关键内容。相比传统教学中较长时间的讲解,微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传达核心信息,使课堂节奏更加紧凑,教学效率大幅提升。学生通过微课能够快速理解数学概念,为后续知识的引入奠定了基础,避免了因某个知识点未掌握而影响整体学习进度的情况。同时,微课的灵活性使得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课程安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节奏。微课还可以作为预习和复习的工具,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课堂上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进而加快了整体课程的推进速度。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通常采用生动的多媒体形式,如动画、图像和音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传统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和易于理解。通过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微课能够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通过趣味性案例和实际应用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观看的微课主题,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微课时间短小且内容集中,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成就感,这种积极反馈进一步激励他们不断学习和探究。此外,微课与游戏化学习的结合也为学生提供了互动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领会数学原理,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微课教学,焕发学习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不再是知识的教学,而是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锻炼。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好奇心较强,但是各项能力较为薄弱,无法支撑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通过画面直放,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学习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勤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以教学“圆柱与圆锥”为例,本课的重难点是:直观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结构特点,能够区分两者并说出它们的特征。如果没有视频的辅助,教师的讲解可能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单凭想象准确理解这些三维图形的特点。而通过微课教学,教师可以动态展示圆柱与圆锥的结构,让学生直观看到它们的展开图与立体图,了解其侧面、底面等组成部分。在微课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例如用纸张制作圆柱和圆锥模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动手,有的用纸片卷成圆柱,有的则做出圆锥,还有的学生尝试对比两者的不同。整个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充满兴趣,丝毫不觉疲倦。最后,教师可以反复播放微课中的关键知识点,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吸收和消化,让他们有机会查找自己的缺漏,加深对圆柱与圆锥的理解和记忆,甚至超额完成教学目标。这样,课堂的主角变成了学生,微课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教学更加成功且高效。

(二)实施微课教学,实现层次教学

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分析能力等等有所不同。如若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策略授课,那么一刀切的方式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致使学生最后失去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采取微课授课,对于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层次教学,一来提升教学质量,二来唤醒学生学习生机,为实现高质量教学奠定基础。以教学“认识小数”为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为一组和二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学任务。一组的学习内容较为基础,主要是对小数的初步认识,如小数的定义和简单的读写方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基础知识的微课,帮助他们通过生动的动画理解小数的概念,例如将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及其位置表现出来。二组的学习内容则更具挑战性,涉及小数的加减法和应用题的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运算中的技巧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微课展示具体例题,教师能够使二组学生在观看过程中,理解如何进行小数的计算,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价格计算。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一组可以分享他们对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读写方法,展示如何将小数与分数进行相互转化;而二组则可以分享关于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以及一些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分层次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针对性地学习内容时,能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小学数学成绩。通过动画、文字、演示过程和声音等多种形式的呈现,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小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小数概念的理解,从而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利用微课教学,创设生活情境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很多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不容易理解。但其实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生活化的元素和实践性内容,可以说小学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对此,教师可利用微课,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给学生创建高效的生活化学习场景。这不但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形成相应的数学思维。以教学“分数加减法”为例,利用微课创设生活情境,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非常有效。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引入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例如“小明在家中做蛋糕,制作过程中需要多少面粉和牛奶”这样的情景。微课可以展示小明在准备材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初始材料的分量不足,需要从不同的容器中取出部分作为补充。通过动画展示具体的取材过程,微课能够直观地展现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场景。学生观看微课后,能够看到分数的具体意义和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理解和兴趣。在微课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模拟的实际场景,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具体问题,逐步掌握该技能。这种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的数学问题,不仅使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化,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用能力。通过反复观看和实践操作,学生在情境中不断强化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最终提升数学能力。

(四)利用微课预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成绩的进步十分重要。同时,微课本身具有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实施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课程,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功课,无形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可以为每位学生安排相应的预习作业,并且将课程的学习提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可以自主了解学习内容和感知学习重难点,以此来加快教学任务的开展。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几个简单的任务,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更为有效地观看微课视频。以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制作相关微课,详细讲解两者的定义、特性及差异。这个微课不仅包含基础知识,还会利用3D动画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特点,让学生在视觉上更直观地理解它们的组成和区别。发布微课后,学生在课前根据自身节奏进行学习,通过观看动画和听取讲解掌握基本概念。这种自主预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讨论前已具备一定基础,提高了课堂互动的效率和深度。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拼搭模型,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提出问题与同学和教师交流,检验自身的理解程度。预习微课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培养了他们自我规划和时间管理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微课的制作和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以更好地利用微课这一教学工具。同时,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也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确保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微课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文秀.微课应用于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中的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1):131-133.

[2]李铁英.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9):89-91.

[3]朱在兴.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9):200-2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