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两次鸦片战争》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问题教学法、中学历史、鸦片战争、历史思维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历史思维、历史解释能力、批判性思维等。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因而教师需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有效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通过问题教学法提升学生对鸦片战争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分析,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以《两次鸦片战争》为案例,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所需具备的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在历史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历史学科思维、历史解释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多角度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求他们能够通过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历史认知,批判性地看待历史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不能仅局限于历史事件的讲述,而应引导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形成历史理解。问题教学法通过设定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问题教学法的概念与特点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教师通过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
问题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问题导向性 :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问题展开,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驱动力。
2. 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 思维引导性 :通过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而不仅仅是最终答案的正确性。
三、问题教学法在《两次鸦片战争》教学中的应用
1. 教学目标设计
《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深远影响,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解释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
知识目标: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升其历史思维和解释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鸦片战争历史的反思,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2. 问题设计
在《两次鸦片战争》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为什么英国会发动鸦片战争?从经济、政治和军事角度分析。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表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矛盾?这对后来的中国近代史进程有何启示?
这些问题的设计注重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激发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引入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为什么英国会发动鸦片战争?”这一问题为例,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史料,如当时的经济报告、外交信件等,让学生小组讨论,从中得出答案。
接下来,教师围绕“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表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矛盾?”这一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决策失误以及这些失误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封闭的社会体制、落后的军事技术等。这一环节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还引导他们思考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最后,教师通过总结讨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并引导他们对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进行反思,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解释能力。
四、问题教学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效果
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这一案例的教学实践,本文发现问题教学法在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具体表现为:
1.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时,能够结合多方面的史料和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历史理解。
2.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通过对清政府决策失误的分析,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能力的增强: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会了倾听和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
五、结语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素养的培养。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分析和思考,提升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这一教学案例的应用研究,我们发现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未来的历史教学应更多地结合问题教学法,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蓝. 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 [J]. 课程.教材.教法, 2017, 37 (10): 25-34.
[2]何伟芝.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有效思维课堂的构建——以《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入侵的加剧》一课教学为例 [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2, 36 (04): 149-151.
[3]黄广宇. “问题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 [J]. 思想教育研究, 2003, (07): 36-39.
[4]方亚玲.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问题式教学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5]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的再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
[6]李英全,齐远飞. 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新论 [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 28 (06): 1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