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深化融合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邵晓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教育学院, 安徽滁州 239000)

摘要

劳动教育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化、融合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生活性、实践性的特点,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本文从育人目标、活动开展方式上厘清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两者的关系,深入挖掘综合实践活动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劳动教育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深化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课程融合;实施策略

正文

基金项目: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项目小学教育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22szjxtd05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22skyb07);安徽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4AH0529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构建促进学生智育、体育、德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20203月出台的文件文件指出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核心部分,劳动教育需要根据各个学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并强化劳动教育的系统性。在小学阶段实施教育过程中,作为构成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劳动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深化其他课程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其他课程需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课程优势劳动教育相融合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地位、内容进行了规定,规定综合实践活动在性质上为国家必修科目在地位上与学科课程同等重要,在管理体制上是三级管理体制。为进一步明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课程的内容、实施等方面,2017年教育部实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在此《指导纲要》中进一步晰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为目标,并以切实承担劳动教育的职责为目标。劳动教育与小学综合实践项目深化、融合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生活性、实践性的特点,也更贴切、更符合学生的实际经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开展考察探究主题活动、社区服务主题活动、设计制作主题活动和职业体验主题活动时我们需充分彰显劳动教育的价值,发挥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通过资源的挖掘、整合,从各个方面指导学生主题活动的开展凸显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深化融合的价值由此可见,我们是否能够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深度的融合构建融合现代劳动教育观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为重要两者的有效融合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能力的培养。

一、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劳动教育的责任担当

无论是劳动教育,还是综合实践活动,都以价值体认为目标导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通过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关于自然、社会与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总体理解,具备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意识和能力目标均在“价值体认”这一前提条件下得以实现所有不同类型主题活动开展以正确的价值为导向。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价值体认”为目标导向如,劳动教育目标所提出的“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中的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形成两者的目标指向其实是一致的。将劳动理念与价值体系相结合,就是要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各领域活动中,引导学生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最伟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有利于开展劳动教育国家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规定劳动教育开展以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以及日常生活劳动为教育内容以内容为依托,在开展劳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历,感受劳动的辛苦,体验劳动的快乐。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全过程,从主题的选择、子课题的确定、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到活动的开展实施、成果的汇报展示,在教师的指导下,都由学生自主决定,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在不同领域(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以及职业体验)的主题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四种领域活动方式与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契合度较高,可以通过社会化服务、调查探究等不同方式实现内容整合也可以通过实施职业体验、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主题活动实现劳动教育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具有实践性,四种活动方式均可涉及劳动教育内容。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以四种不同领域的活动方式为依托,贯彻落实劳动教育,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途径

二、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

挖掘蕴含劳动教育价值的课程理念。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强调在自然、社会和个人生活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注重转变其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课程目标可以从价值认知、责任担当、创新实践、问题解决等多方面进行分解其中促进学生价值体认的发展是核心。深入挖掘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培养学生在探究中开展劳动,在创意物化中提升小学生的动手操作、创意设计能力在职业体验中体劳动的快乐在劳动过程中,积极发现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创造性的方式开展劳动。开展融合劳动教育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劳动教育开展的更有质量、有深度、有价值,为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目标而服务。

挖掘涵盖劳动教育主题的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从活动开展的方式,分为考察探究类、社会服务类、设计制作类、职业体验类主题活动,我们可以从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中深入挖掘涵盖劳动教育主题的课程内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活动主题,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每个领域的活动主题划分为低年级和高年级,共推荐了61种主题活动。比如,社会服务活动中为低年级推荐了从服务个体到服务集体的主题活动,分别是“生活自理我能行”“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为高年级推荐主题活动时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循序渐进,推荐了家务劳动我能行”“学习身边的小雷锋”“我做环保宣传我是校园志愿者等主题活动职业体验推荐的主题活动中,注重多种职业的体验,为了让学生体验家庭中父母的不容易,推荐了今天我当家主题活动,为让学生感受社会上各个职业从业人员的不容易,推荐了找个岗位去体验职业体验活动,纲要中为我们推荐的活动主题很多,单从活动主题的名称就能够体现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实施,涵盖了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日常深化劳动的范畴它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平台,通过融合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在劳动观念、技能及习惯方面的培育。

三、劳动教育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深化融合的策略

提高劳动观念的塑造和培养。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将劳动紧密结合,首先以目标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实践活动中劳动意识的培育,消除过去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注重劳动教育的现象。坚持“价值体认”为核心目标,让孩子在行动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学会尊重劳动者,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劳动为荣。

项目作为教育载体,丰富劳动教育的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主题开展,以项目为载体,呈现出开放性、生成性、实践性主体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劳动教育的主要范畴涵盖生产技能、日常生活技能以及服务性劳动,可以将这些劳动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四种领域活动。每一内容领域主题活动的开展都需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增加小学生劳动知识、技能相关的内容,加强开展社区服务、家政学习等方面的内容针对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研发了不同主题的活动,并通过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入深的方式进行实施。如低年级年级开展认识社区、劳动工具的使用相关主题活动,年级开展走进敬老院、农事劳动等相关主题活动,年级开展美化环境宣传、职业体验等相关主题活动。

为提升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学校需充分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强化课程目标中劳动观念的培养以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势注重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培育以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等为核心的劳动素养。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17-09-27)[2024-5-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

[2]陈颖洁.小学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整实施的校本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24(23):26-29.

[3]孙美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化实施:路径与建议[J].基础教育课程,2024(9):49-54.

[4]王诚成.劳动教育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J].山西教育(教学),2024(7):9-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