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张敬彬

(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5)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为高校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平台,同时也对传统劳动教育模式提出了变革的要求。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劳动教育亟待创新发展,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以期为我国高校劳动教育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创新发展

正文

课题:1.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新时代民办本科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研究”(SGH22Y1773)

2. 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民办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21BG050)

3.陕西省政研会2022年度委托研究课题“陕西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Sz22100)


引言: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高校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互联网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互联网时代虽然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容易让学生陷入虚拟世界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劳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1]。借助互联网丰富的资源与平台,能拓宽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迅速,学生更应通过劳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劳动技能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高校教育改革注入新活力,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为国家建设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型劳动者。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劳动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品德、意志和审美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学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挑战,劳动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

、互联网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劳动观念淡薄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一些学生过于追求虚拟世界的成就,对劳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重视。他们认为劳动是低层次的活动,不愿意参与体力劳动和社会实践。

(二)劳动教育内容和方法滞后

传统的劳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在互联网时代显得较为单一和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兴趣。互联网带来的新职业和新劳动形式也没有及时纳入劳动教育的范畴互联网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三)教育资源整合困难

互联网上虽然有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但这些资源分散、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往往面临着资源不足、缺乏系统性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创新途径

(一)更新劳动教育理念

高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认识到劳动是创造财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2]。在互联网时代,要让学生明白虚拟世界的成就离不开现实中的劳动付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创新劳动和智慧劳动越来越重要。高校劳动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劳动中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创新创造。

(二)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将互联网时代涌现出的新职业,如网络主播、电商运营、软件开发等纳入劳动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些新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利用互联网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线上劳动实践活动,如虚拟实验室操作、在线设计竞赛等。结合线下的实际劳动项目,如校园绿化、社区服务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新劳动教育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虚拟仿真等互联网技术手段,丰富劳动教育的教学形式。通过制作生动有趣的劳动教育视频、开发劳动教育在线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互动式教学,如在线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劳动经验、分享劳动成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整合劳动教育资源

高校可以建设劳动教育网络平台,整合各类劳动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课件、视频资料、实践案例等。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自主学习、交流互动,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开展讲座、指导学生实践,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劳动需求。

、互联网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劳动教育的实施者,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互联网素养,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高校可以通过培训、研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互联网应用能力。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了解互联网行业的劳动需求和发展趋势。培养一批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劳动实践经验的 “双师型” 教师,为劳动教育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除了传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评价外,还应增加对学生劳动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和全过程化。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自己的劳动表现,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利用互联网媒体,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开展劳动教育宣传活动,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等。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举办劳动技能大赛、劳动主题演讲比赛、劳动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劳动的魅力,增强劳动意识[3]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为高校劳动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积极创新劳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和途径,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香瑜.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 37(01):26-28.

[2]辛怡.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研究[J].山西青年,2023(24):175-177.

[3]董洪亮.“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绥化学院学报,2023,43(12):97-9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