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教育中绽放五育之花
摘要
关键词
劳动教育、立身养德、启迪智慧、强健体魄、创造美好、五育并举
正文
全面发展重视劳动,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育人重要的主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学生德行的养成、奋斗精神的培养始于辛勤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辛勤劳动并以此为荣,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信念,这是教育的重点与方向。我们高新区实验小学在新学校伊始阶段,学校领导深刻领悟党的教育方针,探索劳动育人,建设校内“星天地”劳动实践基地,开发校本典守课程,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在校内活动中嵌入劳动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强化劳动教育,在社会实践中拓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成了学校五育中有力的支撑点。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中润泽了心灵,增长了智慧,强健了体魄,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好,五育之花正悄然绽放。
一、劳动教育立身养德
别林斯基在《别林斯基论教育》一书中提到“劳动使人变得高尚”。热爱劳动是个人良好品德修养的体现,热爱劳动也能促进品德修养的提高。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儿童劳动意识与劳动习惯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形势下,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爱上劳动,并在劳动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应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发展目标。反观我们的教育现状,很长一段时间劳动教育仅仅被局限于“打扫干净教室及清洁区”的狭义体力劳动或者教育惩戒中。提起打扫卫生,许多学生是退后的,若非轮到自己,绝不弯腰捡起一片纸。当下孩子们很少参与进劳动中,加之疫情以来,长时间的居家生活及网课教育使其缺乏对劳动技能的了解与掌握。因此,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迫在眉睫。劳动教育应先从基础的劳动技能教起。每年一年级入学第一课上,班主任老师详细地就教室里的劳动工具从种类、外观、用途、使用方法四方面向学生进行介绍,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如何将劳动工具配合起来对教室进行打扫,再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体验把教室打扫干净的感觉。“星天地”劳动种植中,清理田地,稚嫩的双手搬起了沉重的石块磨砺坚韧的品格;烈日炎炎,在除草中体会“汗滴禾下土”;坚持记录种植实践情况,持之以恒的品质自然形成。培养学生梳理、记录能力采摘收获季分享丰收的喜悦,无数美好的故事在发生,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得以洗礼润泽。
二、劳动教育启迪智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劳动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良好载体,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渗透智育教育。劳动的过程需要大脑的参与,并能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大脑的控制与调节能力。“星天地”劳动基地要求每班每学期选一种以上植物与该文化区域相关种植。培养学生种植相关知识,渗透文化课程。老师带领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利用文化课程激发学生劳动兴趣,让文化与劳动教育相互渗透。培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科学课上,以科学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劳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学生动手与动脑相互协作的过程中,积极践行“五育并举”的科学育人理念,让学生在劳动中开发智力,在劳动教育中提升个人素养。课堂上和学生一起种大豆、向日葵、土豆、辣椒、西红柿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提高学生的认知,培养他们的观察与思维能力。让学生记录这些蔬菜的成长过程,学会记日记,学会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让学生在呵护蔬菜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明白植物生长的规律,在劳动中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主阵地,它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大多数学科的智慧启迪,都是在课堂的传授及交流探讨中产生的,真正能实践的环节少之又少。劳动教育就可以助力智育,让智慧在劳动中启迪。
三、劳动教育强健体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劳动,能促进学生大、小肌肉的发育。劳动在培养完美体魄上所起的作用,同运动一样重要。可以这样说劳动能够让我们挖掘自己身体所藏的力量:铸就强壮的体魄;打造曼妙的身姿;给予圆润的小脸;激发智慧。毋庸置疑,劳动教育活动是提升学生体质的重要基础。温暖的春天到来时,学校开展“春天耕种”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班级内的学生参与到耕种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之中。孩子们在田地里或耕种,或挖坑,或撒种,默契地配合着,体验着劳动带来的愉悦感,同时身体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种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播种、浇水、拔草等劳动技能,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劳动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很好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和持久细心的劳动态度,让学生的体质得到很好的发展,实现快乐成长的教育目标。
四、劳动教育创造美好
雁美在高空中,花美在绿丛中,话美在道理中,人美在劳动中。马克思说过:“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当然也创造了艺术、创造了美。麦浪滚滚、阡陌纵横的田野,这是人造的自然美;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的剪纸、雕塑,这是艺术美。美之千万种,无不由劳动所创造。都体现了创造性劳动技术的崇高与永恒。把艰苦的劳动融入学生喜爱的创作中,在劳动中享受愉悦和美感。在美表现过程中渗透劳动的果实的来之不易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劳动意识不断得到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美育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美育教育活动,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在”梦想花开福启新年”典守课程中,孩子们品年味,用妙手积极寻找指尖上的年味:制作创意红包、贺卡、兔子头饰、窗花剪纸。大扫除、贴春联美化自己的家,做美食感恩亲爱的家人。在参与过程中,学生可充分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智慧之光,亲身领略到劳动过程的美。劳动教育鼓励学生在广阔的自然环境中亲近自然、发现自然中的奥秘。“星天地”劳动实践活动中,一粒小小的种子也让学生理解、体验生活中不同种子的色彩、形状所体现出的美感。在萌发中感受勃勃生机的美,在开花结果中顿悟生命之美,对自然美也会有深刻的理解。“星天地”劳动实践基地老师指导学生土地开垦,负责按指定形状对土地造型。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几何图形文化,渗透美术、几何图形画图及计算教学。在“典守课程”二十四节气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劳动创造与时节有关的工艺品装饰在班级和校园文化墙上。学生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喜悦与幸福,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的美感在劳动中得到了浸润与提升。
劳动中时时有教育、处处有教育,人人都是劳动者,人人都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觉醒、自我教育。 “五育”并举,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覆盖儿童学习、生活的全部领域,促进了儿童素养的整体化提升。让劳动教育回归本真,共同促进儿童五育的发展及其相互的融合渗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儿童幼小的心灵播下“劳动最光荣”的种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