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正文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经常会使用引导学生逐字逐句解读文章、让学生大量背诵等教学手段,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较低,学生对语文学习也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没有真正落实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而在“双减”政策下,需要教师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开展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需要来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措施,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一、“双减”政策下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具体要求
2021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提出“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这一课堂教育指导意见,并进一步提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纳入质量评价体系等具体改革方向。首先,教师要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迁移部分课后学习内容至课堂时间,节省部分课后复习精力,实现学生精神与物质双向减负。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拓展学习资源、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的方式优化课程建设,在同一教学时长中导入更多元、更丰富的教育内容,达到学科教育增效的目的。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唤醒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减负目标
1.活动式教学,实现情感减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增效与减负并不冲突,教师可以优化教学设计,从学生学习情感角度出发,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兴趣、营造活跃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积极语文情感的方式实施教学过程,从精神层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舒缓课堂学习压力。组织趣味性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减负方法。
例如,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春、风、花”等七个会写字,“霜、吹、降”等八个会读字并自主组词。在本课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知识印象,帮助学生轻松完成识字任务,教师设计以下课堂游戏活动。(1)小组比拼:小组派代表轮流上讲台听写,按照准确率排名为小组积分。(2)字词连线:教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下本课生字词以及与生字构成词语的字,如本课会写字“花”可以组词“花朵、百花、花叶、花土、花纹”,教师可以将“朵、百、叶、土、纹”等字零散地分布在黑板上,启迪学生组词思考。(3)词语接龙:全班按照蛇形顺序玩词语接龙游戏,考查学生词汇积累量。丰富的课堂活动形式能唤醒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自主、自发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速识记必学词汇,达到精神减负的教育效果。
2. 任务式教学,实现内容减负
任务式教学是调动学生课堂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有效方式。在以减负为目标的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设计课前探究和课堂探究任务,以深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知,进而提升学生课堂理解能力,减少教育铺垫环节,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减负。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为例,本课重点围绕“雷锋精神”展开。在此之前,二年级的小学生尚未对雷锋精神及其事迹形成系统了解,因此难以领悟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道德品质精髓。为了启发学生精神内涵思考,简化课堂拓展阅读和思路点拨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课前探究任务,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多样化渠道了解雷锋的一个小故事。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与家长交流、阅读相关书目等获得拓展阅读材料,并尝试复述和记忆。课堂教学前,学生已经对本课内容及雷锋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度了解,课堂上在探究雷锋人物形象以及雷锋精神内涵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故事,集思广益,丰富雷锋形象,感受“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进而轻松理解雷锋精神内涵,落实课堂阅读理解目标。任务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有效解决学生课堂理解难的问题,简化学生阅读理解思路和课堂教学步骤,达到减负的教育效果。
(二)开展体验式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才能保障学生获得足够的学习经验,也才能全面体现出课程资源的价值所在,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语文学习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构建良好的实践活动氛围,使学生具有充足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通过一系列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从课本中的哲理出发,不断增强自己内心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阅读的目标。比如,在学习有关“家庭和亲情”的主题文章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到家庭和爱的伟大,可以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相应的“我爱我家”综合性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落实具体的四个分主题的内容:我说我家、我写我家、我演我家及我为我家等活动,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敢于进行自我表达,甚至可以进行相关的创作表演。这样一系列的活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更好地理解家的含义,体会到伟大的亲情,并能感恩亲人,从而实现所学的课文和实际生活的紧密相连。
(三)使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收获自信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地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采取测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导致学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面对减负增效的要求,教师应当探索新型的评价对策,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关注。教师要注重使用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手段,不吝啬对学生的肯定,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信,从而让学生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包括朗读文章、回答问题等,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上的主人,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也要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用“你的答案十分完整”等激励性的语言来肯定学生,或者使用微笑、肯定的眼神等带给学生激励。当学生不能给出完美的答案时,教师可以使用转问、分解问题等方式来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这样,通过使用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总之,“双减”政策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新的要求。所以,教师在保证课堂上的教学秩序,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促进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芳.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五步”提质增效实现分析[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2未来教育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二).2022未来教育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二),2022:289-294.
[2]叶青.“双减”政策下的语文课堂“提质增效”[J].江西教育,2022(24):3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