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路径探析
摘要
关键词
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深度融合
正文
引言
数学文化表现出综合性的特点,其包括了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内容、内涵,在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中,要做好对数学文化的内容、内涵做好把握,对小学生学习和思考数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小学生能够对数学问题做好思考分析。数学课堂上对数学文化的挖掘及运用,使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得到有效延伸,让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综合素养得到更好发展。对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综合性特点,将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结合,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和感知数学文化,并在数学文化的渗透和运用过程中,进一步开阔小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小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文化之美,并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让小学数学教学在新形势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数学文化
所谓“数学文化”,它不仅包括数学历史、数学逻辑思维、数学学习方法等,还包括借助数学视角观察现实生活、数学语言、数学模型等。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主要体现在数学小故事、数学游戏、数学案例等方面,需要数学教师深入挖掘,向学生讲解其中隐藏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理论。数学文化是数学知识和各种文化的结合,是数学理论和实际生活的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形成独立学习能力,为以后的综合发展打好基础。
二、数学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路径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介绍数学工具
数学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丰富的内容,其中数学工具作为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因此,在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数学工具为切入口,通过详尽的介绍与利用,活跃数学课堂的文化氛围,实现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例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指示方向工具的介绍,为学生传授数学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先提出相关问题:“同学们,如果你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如何来确定方向呢?”学生回答:“指南针。”教师继续提问:“对,我们可以借助指南针来辨别方向。那么在古代人们又是通过什么工具来指示方向的呢?”这一引导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介绍指示方向工具的发展历史:在最早的时候人们指示方向的工具是司南,后来为了更方便利用,古代数学家又发明了罗盘,这些工具都是指南针的雏形,最终发展成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这样,学生就在教师的介绍中,了解了指南针的发展历史,同时也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折服,实现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传承数学文化。
(二)激发创新思维升华数学素养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源于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创造力是对知识内容的升华,更是学生具备学科素养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数学,还要让学生勇于实践,对数学建立更全面的认知。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从另一个角度带领学生探索数学、发现数学。课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废旧纸壳、胶布、剪刀等用具。在课堂上,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今天我们的课堂任务是自己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同桌为一个活动小组,大家要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我们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快、最好。”此前,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结构,学生一直无法有清晰的理解,而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制作,则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单元的数学知识。同时,制作的过程还能让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良好的培养,并让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
(三)结合生活,思考数学文化
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对学生开展数学教学,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能力,以及训练学生解题能力层面,而对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却关注较少。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模式,数学知识原本就来源于生活,也在生活中运用,结合生活内容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高效理解数学问题。思考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意识,这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学习《圆》知识点时,这部分知识不仅包括圆周率,也涵盖更多的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如下水口的井盖、车轮、水杯等都是圆形的,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将上述物品设计成圆形?”如车轮设计为圆形,在车轮的圆心上装好车轴,利用的是同一圆半径相等的原理。而井盖设计成圆形,是利用了同一圆直径相等的原理,这能确保井盖不会落入井中。水杯的设计原理包括:圆形无棱角,不会伤害嘴唇,相同容积的情况下圆形表面积最小,能够节省材料。这种问题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懂得可以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甚至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改善生活,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而且,这种培养学生以数学眼光思考问题的方式,对学生也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渗透,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责任意识,以此鼓励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创新生活。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数学文化的渗透及运用,为教师有效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性引导,在融入数学文化之后,让小学生深层次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为小学生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对此,教师要意识到数学文化融入方法,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这一方向转变,关注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分析小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点,从而使数学文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渗透及运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进行创新,以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娜娜.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3):100-101.
[2]崔维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2(02):162-164.
[3]李红兵.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76):6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