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实践路径探析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正文
前言
近几年来,教育教学中不断提及核心素养这个词汇,作为语文教育要素之一,它不仅影响到该学科的最终教学效果,也决定了学生未来发展的最终方向。在教学目标上,要求学生必须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以及未来在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对小学语文课堂和核心素养的融合教学进行了一定探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转变观念,提升效果
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其对教育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课堂的有效开展和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因此,要有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小学语文课堂,首先需要学校和教师等群体真正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界限,树立并接受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二、关注规划,顺应改革
要真正提高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坚持将核心素养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同时让学生的父母们对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和具体的教育计划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用真实的规划打消他们的顾虑。为此,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教育计划,教师首先要有清晰的思想认识,而且要做到有效规划,在安排教学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要以及他们生长的基本要求,尽量排除制约实施的各种因素。其次,核心素养思想的先导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协作,只有在两个方面都坚持团结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探讨和交流,从而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此外,核心素养的教学计划要落实到位,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贯彻落实有关的规范,充分发挥教育的实用功能,让父母们看到这项教学计划的实效,并根据实时的教学效果对原有的计划进行优化和调整,逐步提高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效果和价值意义,由此逐步推进教学的发展,从而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以及促进学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
三、整合资源,顺应发展
语文作为一个大学科,包括了一系列较为复杂而棘手的知识,教师必须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全面的课堂教学。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传统教学法进行创新,并积极设计和实施一些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较强的兴趣开始阅读,在阅读中多动脑筋,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思考和评价,从根本上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自主性。又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推理思维,解决类似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如在《示儿》一诗的教学中,在阐明其内容和情感的同时,必须对理解诗人生平、行为、创作背景、诗歌内容等方面进行指导。在《题临安邸》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这样的情景:青山无尽,楼阁连绵,一眼望不见头,我不禁感叹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让人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本诗为林升所作,是他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的“墙头诗”。教师可以以此为例,把诗的内容与诗人的创作背景联系起来,抓住诗人的总体思想和情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注重对人与世界的理解,掌握以后诗歌欣赏时的学习方法,鉴赏诗歌,独立感知文本,提高学习效率。
四、基于生活,拓展兴趣
汉字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对小学孩子而言,汉字识字教学比较复杂,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教师要适时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提高识字教育的有效性。汉字内容广泛而丰富,有些时候也比较单调,然而大部分汉字学习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结合生活化教育开展识字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识字教育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课程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特性,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让孩子们对识字课程有一个较深的认知与理解。比如,在授课时,教师在讲述一个崭新的汉字时,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实例来引导所要讲述的东西,同时,在授课的时候,要注意与生活情境的结合,让生活与所教授的东西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识字课堂上不再感到无聊和沉闷,以此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汉字的重要性,认识到汉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的识字能力。
五、分析内容,组织情境
环境对人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环境也会对其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为学生所营造的学习环境不好,那么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必须改善课堂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一个舒服的、合适的环境中,顺利地进行学习。此外,老师还可以针对各个科目设立不同的学科文化角,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微妙的影响,进而促使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在学习二年级语文《找春天》时,就要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给学生构建一个生动的大自然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课文写作的奥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及春天的万物生长,并且能够萌生出热爱生活的情感。这样贴合授课意义的环境创设,能够让语文课堂更加有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准备课程时,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地剖析课程的具体内涵,选取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内容,创造出适合于学生实际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班级学习体验中,学生更加主动地参加班级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特别是在《桂花雨》《黄果树听瀑》《威尼斯的小艇》等课程中,因为这些课程都是与环境有关的,所以可以通过创造“外出郊游”等生活场景,让学生回想自己所体验到的与周围的环境有关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用特定的问题来指导学生进入课堂,但是,学生的认识程度还很低,有些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会产生误解,所以老师要经常留意学生的言语和面部表情,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使学生能够大胆地说,大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融入真实的教学情景[2]。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运用人物扮演的方式,把课堂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安排不同的任务,并根据教材的要求给他们安排不同的台词,让他们能够在亲身体验中体会到参加课堂的快乐。在这样生动、活泼的课堂上,同学们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对课堂的热爱,并且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和老师一起共同创造更加融洽的语言环境。
六、构建氛围,奠定基础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从整体上减轻学生课外训练和课后作业的压力,这就代表着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集中精力学习。而学生的学习往往需要一个很好的学习气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为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把课堂上将古诗词的价值内涵都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吟诵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并能在古诗词的魅力下快乐地学习。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氛围营造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从学校方面来看,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诗歌吟诵活动,结合校园文化氛围影响学生们,让他们在这种气氛中逐渐爱上古诗词吟诵。从课堂方面来看,要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良好的朗读气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吟诵教学相结合,以保证古诗词吟诵的良好教学效果,从而与核心素养的教学思想相结合,不断提高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小学语文《望洞庭》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眺望洞庭湖的视频场景。透过这些影像,学生们也能直观感受到洞庭湖的美景。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下,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古诗词吟诵的范读视频,播放完的时候,再由老师来导读,引导学生找到吟诵的感觉,让他们体会到吟诵的快乐,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主动去参与,以此提升古诗词吟诵的教学效果。
七、探索结构,发展素质
构建有效课堂离不开项目探究。而在实施项目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明确的项目任务,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知识结构设计。教师要为学生设定清晰的教学目的,要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并根据所学的内容,创造相应的情景,使学生在学到更多的东西。例如,在学习《宝黛初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这种语言环境,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进行相关想象,进而体会到其个性特征。然后,在课堂上,老师会先让同学们去解读《红楼梦》,让他们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具体的描述,并能对故事情节做一个简要地概括,对故事的主题进行探讨。在这一期间,老师给同学们播放有关这一段的影片,让他们说出自己喜爱的角色和原因。然后是精读课文,根据情节的变化,对每一个角色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理解角色的性格和情绪,最后,组织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在探索中,小学生能够自己掌握一些分析角色的小方法和技巧。接下来,老师会让学生自己去想象自己要扮演的角色,讲出自己的原因,并通过情景剧来表现,从而极大地完善了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
八、分层教学,提升效率
学生学习情况具有差异性,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应用分层教学来提升课堂效率。对于成绩好、能力好的学生,老师要加速他们的学习进程,让他们有更深入的了解;而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基础较弱的同学,则要进行细致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加强基础的巩固,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掌握教学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让每位同学都能及时了解教学进程,达到高效的教学层次。不能盲目追求速度,采取统一教学的方法。例如在每次的单元小测后,要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来把学生分为良好掌握的部分,还需要巩固基础的部分。这样既能避免重复学习的情况,又能兼顾还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提升语文课堂的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九、合理设计,优化负担
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的是,作业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学习方法和寻找规律,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和能力提升的过程,而优质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顺利实现上述目标,还能最大限度减轻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负担[3]。首先,由于小学生的学习特别注重兴趣的培养和发展,学校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多元化的作业类型,包括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积累性作业等,让学生充分体验作业乐趣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实现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发展。另外,要对作业内容和难度进行合理把控,要保证作业内容能够准确、真实反映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也要保证作业难度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如此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改进。最后,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校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基于自己的基础、能力等进行提升。
十、家校共育,共同发展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目前仍然有很大部分小学生是爷爷奶奶等带大的,大多数小学生都与老年人生活在一起,老人们主要照顾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但由于其文化素质低,缺乏精力,对小学生的发展并不利。所以,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商议制定教育孩子的方法。既能分担老人的压力,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问题。另外,当家长发现问题后,要及时联系学校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学生的各方面教育都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学生不仅要注意学习成绩,更要注重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可以建立健全学生家长QQ群和微信群,与家长建立快速、及时的联系,方便学生的教育和发展。通过尽可能多的形式,促进学生的良好成长。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改善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罗震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分析[J].考试周刊,2020(66):91.
[2]邱勇.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J].读写算,2020(32):169+171.
[3]崔春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21(12):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