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如何推进高中化学新环境下的教学
摘要
关键词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策略探究
正文
化学学习不是单纯地花费过多时间去背诵理论,这样的效率和效果并不理想,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真正想要学好化学,明白化学知识的内涵,实现理解性记忆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新课改提出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加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构建研究,要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营造一个有利的学习氛围,也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中贯穿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化学教学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以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接下来,笔者就新背景下“高中化学高效教学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为广大同仁们贡献一些经验。
一、组织计划,奠定开展
高中化学教育旨在让学生获得化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以及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分析这些东西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并初步具有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最后给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这些都会同时影响学生的行为,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为了完成教育,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很好达成了这一目标。高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主题,内容比较丰富,每一册都有较小的内容单元。[1]举例来说,在“探索生活材料”知识中,“生活材料”展示了宏观的主题,“合金”“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等就是微观主题的展示。教师要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统计和汇总,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整性。老师在制定辅导方案时要考虑学生的因素,制订指导计划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指导,所以计划必须基于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设计出适合实际的教学计划,能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讲述常识,把握运用
化学来自生活,也为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进到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问题探索的热情。高中学生通常更容易接受他们所熟知的、来自他们身边的、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和探究自信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内容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同理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将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价值,从而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帮助他们在现实中完成知识实践,取得关键进步。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地把知识教学和现实生活问题结合起来。《化学反应原理》板块中有许多化学知识都涉及了日常生活问题,比如食醋能去除水垢是基于溶液酸碱性知识,还可以用热碱溶液去除油脂,这是结合了盐类水解原理,生活中的“暖宝宝”产生热量是因为原电池反应中的氧化释放热量原理。市场上流行的一种很受欢迎的快餐“自热火锅”是利用发热包内的生石灰与水接触后发生放热反应的原理来进行加热的。此外,老师还可以结合“冷藏存储食品是为了减缓食品腐烂速度”的实例来对化学反应速率内容进行说明,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还可以节省学习时间。还有学习化学电源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课本中介绍的锌锰干电池、纽扣电池、锂电池和铅蓄电池等进行实物展示,它们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电池,很方便收集到,老师进行实物展示,可以更好地进行电池构成知识的讲解。最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危险化学品爆炸、制造化学毒品等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事例,老师要对这些事例进行正确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清是非,做出正确的评判。[2]
三、借助技术,把握演示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结合画面、录像导入课堂情景的方式逐渐被大多数老师所接受,并成为一种被普遍应用的情景生成方式。多媒体具有声图并茂、画面形象生动等优点,其可以协同利用多种感官,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易于他们掌握。特别是在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等知识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光靠文字进行描述,要让学生掌握是很困难的,而通过图片和动画的方式进行展示,就能让学生更快掌握。比如,在对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说明的时候,针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流向以及导线中电子流向的问题,同学们存在着不明确和比较模糊的认知,而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技术,就可以将那些原本很难理解的知识形象地展现出来,当然,情境的创建方法并非单独运用,而是要与特定的课程相联系,结合课程的特点,灵活地选取一种或多种设置方法。像活化分子碰撞理论模型这样的微观原理知识,学生不能亲身经历,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照片或动画模拟等虚拟情景来呈现,但这并不违反这个碰撞过程或反应过程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我们将其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更好地了解。[3]
四、拓展兴趣,改善基础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更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在初中阶段化学学习完成后,接触和掌握高中化学知识需要一个过渡期,在此期间,高中化学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进行引导,让他们在心理层面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有一个正面的期望,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平衡移动原理既是教学的关键,又是教学的难题,当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可能会跟不上化学老师的讲解,因此,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表现不够突出,热情也不够高涨,还总会因为自己的理解不够深刻而感到失望,进而渐渐丧失化学学习的兴趣。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还会对学生的化学学习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4]“兴趣”是一个经常被谈论的话题,它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注意力。化学平衡移动这一原理是高中阶段相当关键的原理,掌握这一原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化学学习效率,可以让之后的化学学习过程变得更为容易。要让同学们平时的课堂学习变得如鱼得水,高中化学教师就要对同学们的优异表现进行激励。比如,在学生学习有了进步之后,在他们回答了课堂提问后,在他们的日常表现很好时,化学老师都可以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称赞。自然,如果在学习中遭遇了一些困难,作为他们的化学老师,也要对他们进行适时的指导,让他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和处理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化学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有效果的,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力和热情,让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学习。
五、带领实验,促进教学
高中化学这一科目的授课既要有老师的精心准备,又要有同学之间的合作,在高中化学科目教学中,实验是不可忽略的一项,而对化学平衡移动这一原理的讲授,同样也是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的。强化课堂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为积极,并且让他们进行观测和操作,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让高中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平衡移动,教师就必须将实验教学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之中,让同学们感受到化学课程的趣味,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化学思维和技能。在强化实验的同时,也要指导同学们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各种因素的考虑,促使他们对化学平衡移动有更深入地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主动指导,使同学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并深刻认识到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5]为此,高中化学老师要以勒夏特列实验为例,让同学认真观察。法国科学家勒夏特列利用这个实验,发现如果改变可逆反应的条件(如浓度、压力、温度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造成化学平衡的破坏,从而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在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完成自主实验,在进行了多次实验之后,让学生记录自己所看到的现象和数据,从而了解到科学原理是要通过反复实验论证得到的。在高中化学平衡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添加速度和时间图像,通过实验与理论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认识。
六、分析历史,优化教育
在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富含人文精神”的教育资源是提高学生品德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让学生在了解和吸收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同时,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对“化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更多的了解,通过各种科学研究,让学生了解到了化学的广泛应用性,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觉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努力学习知识,并树立将自己的知识用于贡献的意识。[6]化学由来已久,早在人们对火焰的运用时,就已经有了实践,而化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则是人类的智慧和文化的结晶。从最初的化学起源,用火烧陶,冶炼金属,到用粮食酿造酒精,再到植物染布,这一切都是最原始的化学实验过程。在公元前1500年,炼丹术、炼金术的诞生,在医药、冶金等领域,也有了化学的发展,随着经验的积累,到如今,化学领域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历史上,许多化学科学家孜孜不倦、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历程,深深感染着我们的心。所以,教师可以将有关化学历史的知识导入到知识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家的求知欲以及献身科学的态度,从化学家的高尚品格中深受感染,让德育内容深入学生的心灵,塑造他们的高尚品格,引导他们崇高的精神追求。学生通过深入了解老师讲述的化学学科的历史知识,还培养了深刻的科学探究精神。此外,教师将生动的化学历史介绍给学生,以丰富的故事情节来唤起他们的思想感情,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科学家的精神,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达到了很好的效果。[7]
七、结语
在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新环境下,如何推进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适应性,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安排,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次,我们需要关注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将学生所学到的综合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注重实践和创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理论,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总之,推进高中化学新环境下的教学,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和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只有如此,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适应时代发展和满足学生需求的化学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艳玲,卢伟.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J].化学教与学,2022(6):38-41.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6.008.
[2]单旭峰,宋修明.真实情境的高考化学命题理论与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9):1-5.
[3]杜淑贤.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学化学真实情境研究与案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4.
[4]张清萍.浅析“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教学方式[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4,23(09):60-61.
[5]于春玲.“化学平衡移动”优质课教学设计案例[J].高中数理化,2015,36(24):46-47.
[6]孙妍.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化学德育教育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11):25-26.
[7]粟满珍.探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德育新思路[J].新课程·下旬,2018(11):297.
[8]马小英.刍议新形势下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外交流,2021,28(6):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