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解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汤涓涓

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 343000

摘要

新课程颁布和实施之后,强调了高中生物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即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知识探索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和生物知识应用能力。但是,受到高考压力、传统思维、教师主体等错误观念的影响,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给教学优化和教学质量提升带来了困境。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正文

1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首先,高中生物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表面看似简单,其实内涵非常丰富,且不易理解,对学生的生物逻辑以及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活动,要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机械记忆生物知识的局面,让高中生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其次,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向学生讲授晦涩难懂的生物学科知识,忽视了与学生进行交流,不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可以打破这一局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其能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除此之外,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高中生物教学能够为教师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指明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生物课堂。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有助于教师积极践行科学的教育观和新课程改革理念,促进生物课堂教学向以学生为本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课堂集趣味性、情境性、高效性于一体,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最后,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高中生物教学,能够让学生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可以让一些深奥的生物知识不再难以理解。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的意义不是要让学生学会解题,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思维,使其能够接受一些逻辑性较强的生物观念并对生物观念产生认同感,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 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高中生而言,高中时期是他们受教育生涯中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学习量大大增加,学习难度也增加,每天都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疲倦心理,再加上他们觉得生物学习不甚重要,学习兴趣很难提升。高中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主动对知识内容进行思考,这会让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流于表面,学习效果很难提升。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目前,高中教师在生物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第二,部分教师的教学过于主动,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对于第一个方面而言,教师需要学习多种教学方式。在现如今的教育形势下,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式,比如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等。教师应当从自己的单一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在研究多种教学方式的同时将之与生物教学结合起来,提升生物教学的多样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教学的吸引力。对于第二个方面来说,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习惯了对生物知识内容进行细致教学,唯恐自己不讲清楚学生就学不会,这样的教学心理可以理解,但却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对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教师无微不至的教学,而是自主学习的空间。也即是说,学生迟早都要离开学校、离开教师,他们必须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教师需要学会放手,给学生创造出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放手需要适度,不能完全放手,而是需要给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如此才能切实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3 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3.1 重塑教育理念,重视核心素养培养

针对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师缺乏核心素养培养意识的困境,重塑高中生物教师的学科教育理念,让他们重视起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极其重要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22版)》引领了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优化,高中生物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之后,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价值,才能保证学生通过生物教学完成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具体来说,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深度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并在归纳总结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认清生物学科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内涵。同时,高中生物教师还需要明确“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五育并举”等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过程。比如,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第一册“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归纳总结“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部分内容的理论知识,即被动运输的概念、水进入细胞的原理、主动运输的概念、胞吞与胞吐、胞吞与胞吐过程的特点及意义等内容。同时,教师需要借助于教育理念重塑、知识体系构建等方式完成核心素养内涵的输出,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立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基础理论知识,重点借助教学情境呈现“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将被动运输的概念、水进入细胞的原理、主动运输的概念、胞吞与胞吐、胞吞与胞吐过程的特点及意义等作为关键开展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完成对“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相关内容的基础知识深度学习,并凭借着对“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步完成自身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2 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素养

从新高考的要求来看,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已经由原来的“三维教学目标”调整为“素养培养目标”,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所以生物教师在新高考下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调整,以培养适应学生未来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目标,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多开展以探究为主要方式的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以及所学内容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联。其次,重视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或者模拟实验等。再次,开展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框架,这也能够促进学生对概念、内容的整体理解与运用。最后,要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在开展实验教学时,要注意实验的多样化,要把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结合起来,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3 结合社会发展,树立正确目标

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形成生态发展的大意识,将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目标相结合,通过这一过程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同时正确关注社会发展的动向同样能促进个人终身发展。我们都知道生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每一名学生对自身的认知和对于学习方面的兴趣都略有不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差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生物领域的发展,从而找到自己的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身综合能力,进一步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好地找到重点,尤其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关注社会发展是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进一步树立明确目标、发展个人能力的重要导向之一。通过生物教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自我发展目标,才可以更好地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比如在“免疫调节”这一章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现有的免疫系统方面的新进展。新课导入时也可以以流行性感冒为主要契机,根据其特点来开发相应的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各类社会事件来明确病毒性感冒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对生命健康所产生的威胁。这种将历史和知识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树立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要点,建立起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教师也可以围绕时下的热点话题,讲述相关疫情和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对免疫调节方面的特点加以讲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生物学发展与日常生活的关联,从而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综合发展。

3.4 与生活相结合

生物知识与生活之间存在联系,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这样能够让高中生在生活中了解生物知识,有助于拓展教材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自主预习,让其对教材有初步的了解,这种方式能够在减轻教学压力的同时,节省课堂时间,便于开展拓展教学。教师应熟悉教材内容,并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将其引入到课堂中,这样能够将教材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教师应借助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情境,这样能够让学生代入到情境中,让其在情境中吸取知识、积累文化知识,以便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在选取生活素材时,应选择贴近生活的事件,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思考,让其发现教材与生活中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例如,在教学《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一课时,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查询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将其制作成教学课件,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准备。由于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运用网络技术查找化石的图片及视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运用解剖学、胚胎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间接证据,来说明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兴趣,促使其加入课堂教学,便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3.5 设置实验探究,培养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知识。教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进行生物教学,要想加深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除了要采用讲授法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之外,还可以运用实验探究法,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反复实验中厘清概念。教师可通过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开展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验探究。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实验活动,帮助学生深化生物知识。同时,设置问题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在此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有效理解知识并进行深度记忆。比如,在讲授“酶的作用和本质”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酶”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尝试安排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开展“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这两个实验,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观看实验现象,会得出“只有在一定温度下酶的催化效率最好”和“只有在适合的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好”的结论。这样既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趣味性,又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中概念的理解,促使学生在实验中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时应正视眼下存在的不足之处,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与内容,合理挑选更能吸引学生关注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有效融入,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彬.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三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年第三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164-166.DOI:10.26914/c.cnkihy.2023.010947.

[2]侯巍娜.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实验优化[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2):143-145.

[3]秦发学.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跨学科科学思维的培养对策初探[J].考试周刊,2023(16):128-131.

[4]胡玉凤.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3):191-193.

[5]李艳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探析[J].教师,2023(08):63-65.

[6]黄小葵.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J].新教育,2023(08):18-20.

[7]黄胜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08):114-1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