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策略
正文
一、情景教学法的原则
1.需遵循展示性原则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心理是一种从外部的物质生活到内部认知活动的变化。而小学的课程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外在的、固有的精神活动,对视觉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向学生展现出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中的过程,这既是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生认知控制的重要表现。
2.需遵循操作性原则
认知的建立要从感知入手,而活动和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要在创建问题情景时,要将手、脑、眼、耳、口等感官系统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够通过集中的感官来接收信息,使问题情景不仅有了语言的解释,也有了文字和数据的呈现,还有了逻辑关系的支持和形象思维的配合。这既有助于培养和充实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使他们对数学规则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可操作性,可以在问题情景中反映出一种抽象的思维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真实的意象,便于学生对其进行把握和了解,从而提升了他们的综合数学思维和能力。
3.需遵循现实性原则
真实世界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情景,将陌生的材料变得熟悉起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趣味化,让学生感受亲切和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有更强烈的求知欲。“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兴趣,用生动的素材将新的知识引入到实际生活中,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拥有了丰富的实际背景,力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4.需遵循体验性原则
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能够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化、直观化和具体化,进而把握到知识的关键。让学生在观察、猜测和反思中,逐渐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成,从而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让学生完全沉浸在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从而增强他们的实际体验,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数学。
二、数学情景教学的重要作用
1.通过数学情景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
喜欢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老师们要对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进行数学教育的时候,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数学游戏,让学生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说,在学习乘法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三个学生,由一名同学随意说出乘数,另外一人随机说出一个被乘数,然后第三人在十秒钟之内算出一个结果,每轮十道题,最后答题多且速度快的学生取胜。这样的比赛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2.结合生活实际,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实践能力
在数学情景式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们的生活与现实进行密切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说,在对人民币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将购买学习用品作为家庭作业,让同学们去超市购买铅笔、练习本等,以此来让同学们对人民币的价值有更多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3.通过情景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数学思维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通常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利用思维定式,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但由于其对逻辑思考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初学者很难掌握这门学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发挥情景教学的作用,以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
4.数学情景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们可以把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融合在一起,让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更有趣味,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给数学理论知识赋予了情节和生命,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策略
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魅力,可以很快地把学生们从懒惰的学习状态中“拽”出来,让他们能够专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故事情境的设置,将学生的思想带入了数学的“海洋”,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同时,通过故事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吸收,从而培养出一种对数学的持久热爱,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讲《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老师就可以用一部同学们都看过的动画片《喜羊羊》来开始引入:草原上,喜羊羊与懒羊羊在操场踢球时口渴了,就去一家小店买水,在小店里,懒羊羊看见小店里有各种各样的饮料,买了两瓶青草汁3元,两瓶苹果汁8元,两瓶矿泉水2元,结账的时候,他身上有20元,老板就问懒羊羊:“最近听说你们学习了加减法,那么你知道总共这些饮料花了多少钱吗?你给了我20元,我应该找你多少钱?”懒羊羊在纸上写下了“3+8+2=”的时候就傻眼了,这时候,喜羊羊正好赶了过来,聪明的喜羊羊看了一眼后,立即写下了总数,并告知了店家需要找回的金额。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喜羊羊写的数字到底是什么,以及最终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探索,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此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带着疑惑翻开课本,共同探索减法的秘密。因此,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的学习上,从而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2.结合课堂实践活动,创设实践教学情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持续的课堂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以实际操作为基础,来构建课堂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和体验,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在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特点以及判断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准备相应的剪刀、纸片等工具,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对折,剪出相应的图形,展开后引导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以此为基础,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老师出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请同学们用折和剪来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经过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以及圆等都是轴对称图形,并将其对称轴标注出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展开课堂实践活动,从而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情境,从而深化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构建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
3.联系生活情景,唤起学生知识经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是一种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问题。在初等教育中,数学的概念很抽象,很难被学生理解。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体验,从而指导他们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举例来说: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节中,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了解时间,通过观察时钟来判断现在是几时几分,并培养他们珍惜时光的意识。首先,结合有关的生活场景引入课堂,展示时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并让同学说说,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同学们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再让他们拿出自己的钟表学具,用手指拨动,观察,用分针和时针移动,引导他们去理解1时等于60分的概念。接着,老师开始拨钟表,让同学们看看时钟上的刻度,让学生说出时间,检验他们有没有学会。老师也可以让同学们回到家里,拨动钟表来表示一下自己的作息时间。这样,就可以把有关的生活情境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同学们学会运用。
4.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想改变数学学习的单调氛围,就需要通过创造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数学中,老师要善于结合教学的内容,主动提问,以指导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举例来说: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了解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长短,了解一厘米和一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首先,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各位同学们,老师想了解一下课本的长度,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同学们开始讨论,各抒己见,然后老师让同学们以不同物件为基准,测量相同的长度。让同学们分组测量课桌和长方形物品,让同学们互交流展示成果,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测试的结果是不一致的?”要达到同样的结果,就必须用同一物体来衡量。然后,老师可以提出一厘米和一米的长度概念。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这样,就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激发同学们进行思考。
5.结合课堂游戏活动,创设游戏情景
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具有独特的年龄特征,而游戏是他们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与他们的天性相吻合。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对数学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反思,设计适当的游戏场景,进行游戏式的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同学进行“抱团合伙”的游戏。老师请十位同学站起来,然后说出除数,例如3,任意3名学生需要很快的组合在一起,没有组成功的同学就会淘汰出局。在此基础上,指导同学们利用不同的数字开展游戏活动,如数字8和9。透过这种游戏,同学们对余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运算能力和应变能力。这种游戏活动很有目的性,其目标是让同学们去观察、体会“余下来”,从而了解“余数”在课堂上的作用。所以,在小学的数学课上,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通过设计有目标的游戏场景来实现,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6.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情景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在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重要方式被应用于课堂中,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了逼真的情景,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制定相关的课件,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举例来说:在教学《克和千克》时,本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同学们了解常用的重量单位,并在头脑中树立克与千克的观念,明白1千克等于1000克。在课前,老师可以先做一些有关的课件,然后播放跷跷板视频导入教学,然后让同学们讲讲,这个游戏中,谁更轻,谁更重,从而重量单位,使学生联想到“吨”,“斤”,“克和千克”等概念。然后播放一袋苹果、一粒黄豆在天枰称重的过程,并让同学们感受克和千克的重量。接下来,老师可以拿出一些实物来教同学们如何实践,让他们明白1千克是1000 g。通过对课堂上常见的物体重量进行分析。这样,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同学们创造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钱莉.用主题情景的方式玩数学——小学数学“主题情景”设计与教学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9(10)
[2]关英南,赵松梅.基于新课标形势下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應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5)
[3]廖雨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数学大世界旬刊,2020,(10):83-83.
[4]宋华刚: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法探究[J].魅力中国,2019,(45):218-218.
[5]吴华林: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应用现状、问题及构建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9):44-47.
[6]何建伟: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情景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谈[J].教育,2020,(5):220-220.
[7]房燕:试论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应用现状、问题与构建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9):113,127.
[8]母应香.数学情景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20(03):234-236.
[9]张汉丽.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引入有效性的分析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50):125-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