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
摘要
关键词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正文
前言
知识来自于生活,高中化学中的知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然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没有足够的重视,他们引入的生活元素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降低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和处理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因此,在高中化学中,要积极开展生活化的教学,以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含义是把生活的内容表现在课堂上。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把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就能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更能把知识具象化。它可以创设一种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生活化教育是将生活、生活经验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达到“生活化”的教学目的,教师要整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资源,并利用这些知识,寻求突破,从而建立一个高质量的“生活化”教学体系。高中化学生活化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将知识内化,并指导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为人类的生活服务,以及为了改变世界而学习。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知道如何用化学知识来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解释,与此同时,他们还可以利用化学技术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
1.有利于学生明辨真假
高中化学将教学充分生活化,能够有效地将教学理论转化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效地利用专业设计后的化学试验,来表现生活现象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化学理论教学,对生活现象有了更多的认识,还能帮助人们解答疑问,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假。比如说,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魔术表演,或者是骗子,他们会利用一定的化学现象,来创造出一些神奇的效果,来欺骗大众。比如一些所谓的“神药”,就是通过维生素C、碘酒与方便面做实验,先把方便面放进热水里,再加入碘酒,当里面的东西变成蓝黑色的时候,再加入一些特殊的药剂,再把它摇一摇,就能让方便面恢复原来的颜色。而这一试验的过程仅仅是用维生素C促使碘发生还原反应。
2.在生活日常现象中运用化学技巧
我们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药物和食品中的很多现象,也可以利用化学的技巧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于有害物质,我们可以用一些化学试剂进行反应测试,来检测食品的安全性,比如食物、化妆品、护肤品中的一些成分,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测定。又比如,一个苹果,在被榨汁机处理后,会呈现淡绿色,然后在放入一段时间后,会变成黄色,但是在加入维生素C进行溶解混匀后,就会变成原来的颜色,这就是利用了Fe2+和Fe3+产生的转化反应。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合理地使用实例,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象化、形象化,是每一位高中化学老师都应重视的一个课题。如果老师仅仅是将化学原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让他们死记硬背,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都失去兴趣,时间一长,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直接的影响。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完“氮及其化合物”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句俗语“雷雨发庄稼”展开讨论。学生可能在学习了氮及其化合物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猜测出了问题的不同答案。雷雨天发庄稼的原因就是:形成充足水分,形成氮肥,生活教育是将理论联系生活的一种教育方法,通过这个实例,既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氮及其化合物。
4.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高中化学教学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更好地探索生活。同时,学生们也会在无意识中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化学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如果老师讲授的时候,直截了当地把理论性的东西讲出来,学生就很难领悟这些知识点和道理。学生在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还原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要从生活的视角来寻找生活中的问题,并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用现实的问题来获得知识。
二、高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1.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学理念落伍,不适合实际情况的话,就很难提高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从而造成学生难以将高中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针对这种状况,化学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抛弃“填鸭式”的教学观念。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高中教师必须要明确现阶段的教学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能力,并在此意识的指引下,持续加强实践教学。同时,化学教师也应该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提升高中生化学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其次,化学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角色,从最初的教育决策者,变成教育指导者,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尊重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根据他们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化学知识生活化应用能力。
2.巧用生活化知识,切实打牢基础
高中化学包含了许多基础知识。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而巧妙地运用生活化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地夯实他们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利用生活化知识,巧妙地引入要讲解的内容,减少学生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陌生感,还要围绕着教学中的重难点,创设出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印象。为了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将知识全部掌握,真正地夯实他们的知识基础,老师应该利用生活化知识来设计一些与之有关的问题,并与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互动,让学生们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比如,在“氯气的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根据氯气与水反应,引出了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生成的次氯酸钠可以被用作漂白剂的结论。老师对此提问:用这种方法做的漂白剂真的有效吗?能有多大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漂白剂会被用到哪些地方?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布置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将生活中的一些破烂的棉衣、棉被中出现发黄的棉花,分成若干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活动,制作相应的漂白剂,对棉花进行漂白。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介入,而是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发表意见、设计实验程序。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将生活、生产中出现的化学现象作为素材,指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展开思考,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创造出一个好的教学环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通过旧知识引入新知识,还能减少学生们对于新知识的生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利用课程导入,联系实际生活
化学老师可以营造一种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课堂气氛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利用精彩的故事引入新知识,也可以利用有趣的图片,视频,音乐等。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注重添加生活元素,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化学实例,可以为教师提供宝贵的学习材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有关金属化合物的知识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蛋糕,面包,饼干等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些食物里都会有小苏打和纯碱?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铝器皿能久煮碱性、酸性的食物吗?用这种生动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老师要做的,就是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金属化合物上。对于铝制餐具能不能长时间储存或蒸煮酸碱性食物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对金属化合物的性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可以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去学习:如果铝制餐具不能保存酸碱性食物,那么什么材质的餐具才可以呢?随机选取这两个案例,可以把化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愉快地学习。
4.进行生活化的实验教学
在高中化学中,大部分的知识都来自于化学实验,因此,老师们应该在实验教学中给予足够的关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升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我们可以用日常所吃的桔子来做原电池的实验,也可以用盐来做蒸发性的实验等等。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除了要使用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之外,还可以从生活中的素材中提取出一些主题,来开展一些实验,例如,用生活中的材料来制作简单的电池,研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等。
5.课后作业生活化
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也要体现生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去发现一些化学问题,让他们的化学学习跳出课本和教材的局限。比如,在学习了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一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找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的例子及化学变化的例子,有些同学会发现,由于漂白粉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可以将某些颜料氧化成无色物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漂白粉可以让某些衣服褪色。这一变化就是课堂中所学的化学变化。而生活中所见到的活性炭让红墨水褪色由于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所以这是一种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教师可以用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物中去发现化学知识,从而达到对知识进行有效扩展和巩固的目的。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积极地创设出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生活化课堂变得更加多样化,并且具有更多的具象化,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对高中化学知识有更多的认识,并对其进行探索,与此同时,他们也可以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以此来为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双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化学教育,2020,34(4):20-22,25.
[2] 陈春芳.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下旬,2020,(5):102-102.
[3] 程志宝.试述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技资讯,2019,(28):146-146.
[4] 刘彦龙.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探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0):80-81.
[5] 钱俐玛.生活化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路径探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0):34.
[6] 许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探讨[J].智力,2020(27):127-128.
[7] 徐延渭.化学与生活: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37):106-107.
[8] 何丹霞.浅谈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0(32):104.
[9] 仲廷玉.浅议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