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石建斌

金溪县第一中学344800

摘要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改变一些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刻板印象,使他们愿意积极地、深入地探索物理知识;同时,还能为物理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学好物理成为可能。在新的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师要进一步丰富、拓展和创新现有的学科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核心素养;实践探究

正文

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必须把它融入到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革新教学思维,诱发和启迪学生的物理学习观念

在以往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教学进度,不少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多选择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要方式进行授课,忽视了对学生物理学习观念的诱发和启迪,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动力。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需要革新自身教学思维,将诱发和启迪学生的物理学习观念作为教学的关键,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一些星际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行星的运动。你们知道一个星体具体是如何运动的吗?""世界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科学家对行星的运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学生通过查阅和搜集相关资料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实例,并带领学生重点学习和研究这些实例,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就这些问题进行合作交流与讨论,进而在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最后,为了诱发和启迪学生的物理学习观念,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列举一些较为经典的例题,如宇宙中有一个星体,质量是火星的十五分之一,那么该星球上一个重量在100千克左右的物体受到该星球的吸引力大约是火星上同等重量物体受到火星的吸引力的多少倍?""两个半径分别为r1r2的球体,其中r1,远远小于r2,但两个球体的质量分布相对比较平均,大小分别为m1,m2,那么这两个球体的万有引力具体是多少?"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的理解。

二、丰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科学思维

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是学生学好物理学科的关键,也是深刻践行培养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利举措。当前,许多教师已经开始尝试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入手,对传统的学科教学手段进行丰富和扩充,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科学思维。

"重力与弹力"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可以采用口述的方式向学生讲解跳板跳水、滑雪、高尔夫球、蹦床、撑竿跳高等一些体育运动,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员可以在撑竿跳高、蹦床等运动当中跳得那么高,从而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树立一定的科学思维。如蹦床运动员在蹦床的时候可以跳得很高的原因是:运动员跳得越高,下落的力就会越大,下落的力越大,蹦床上的弹簧拉伸就会越严重,其反作用力也就越大,最终作用于运动员,让运动员跳得更高。然后,采用课堂设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所学的重力知识,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动画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要求学生根据动画内容绘制力的示意图,并将所绘制的示意图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从而更好地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随后,教师可以亲自给学生演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和"重力与弹力"相关的实验,并向学生详细地讲解此次实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重力与弹力"的相关知识。如用手用力压一节弹簧,弹簧会发生形变,并给予人体一个反作用力;或将一本书放置在桌面上,书会对桌面产生压力,但由于形变不明显,因此力的作用也不明显。最后,为了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为学生创设试着用不同的力道推动质量相同、大小相同的两个小球以及用相同的力道从不同的方向推动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这样一个实验情境,让学生借助具体的实验明确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在具体的实验情境中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需要注意的是,在"试着用不同的力道推动质量相同、大小相同的两个小球以及用相同的力道从不同的方向推动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这一实验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思考并回答"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如何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环节的有序性"等问题,还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通过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在加深学生对重力与弹力"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优化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

要想切实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和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需要优化教学形式,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尽可能多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科教学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图,并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进而了解打点计时器是如何进行工作的。随后,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质疑的方式向学生提出"我们应该如何探究物体运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实验开展期间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保证实验过程的有序性和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与正确性?"等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应该如何进行此次实验,并将整个实验的步骤详细地记录下来,从而为接下来的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撑。最后,为了实现对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实际处理情况,利用课件向学生直观演示此次"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观看和研究的过程中掌握实验的具体步骤。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此次实验,并着重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操作进行规范和指正,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达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目的。

四、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

实验教学为物理教学的半边天,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对学生的各种观念及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更可以使学生做到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时,教师需要将实验教学重视起来,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实验教学进行优化。

例如:在教学"超重和失重"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优化,实现理论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共同教授,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个体重秤,然后随机邀请几位学生上讲台,使其静止站立在体重秤上,通过重复忽然站起来、忽然蹲下等动作对数据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切实感知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可以对超重及失重有一个形象的认知。此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转变为实践探究,使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进行探究性学习。最后,教师可以布置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开展实验的任务,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相关事物的应用,对知识的魅力进行感知、体验。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形成较强的物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便可落到实处。

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句话体现了合作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较强的实验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向心力"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六人小组,并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利用硬币及铁衣架进行实验。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实验活动的巧妙设计。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所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有效感知、体验,可以形成较强的实验探究能力。

由此可见,通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验探究的机会,可以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构建后期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

结语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形式,尽可能多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多种优势,为学生打造高质量的物理课堂,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对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的培养,还要多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郭傲.高中物理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广西物理,2022,43(02):168-171.

[2]罗忠诚.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物理课程实践研究[J].广西物理,2022,43(02):184-18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