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相关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龙学文

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初级中学 556000

摘要

初中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生命意识的重要阶段。然而,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普遍的,比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过度传统化、学生参与度不高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相关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主动学习,指导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思考,增强其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正文

随着生物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相关策略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探究的问题之一。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优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对生物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主动吸收知识,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果。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究中学习生物知识,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深化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于此,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一、概念建构,推进成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概念建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尤其是在生物这门学科中,概念是基础,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因此,研究初中生物概念建构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教学中,我们经常将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原则或方法置于课程教学的核心,这些概念、原则或方法有着超出教室以外范围的价值,而老师期望他们能够在遗忘了一些不重要的或周围的信息后仍能继续使用,这就是核心概念的内涵。 [1]

1.1合理引入,践行基础

在初中生物概念课教学中,概念导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做到“温故知新”,注意过渡阶段的教学,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突发状况,影响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学生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以启发式、引导式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物体或模型进行观察,让他们在感觉材料的基础上产生感性认识。比如,在学习“动物的主要类群”这个概念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多媒体技术,运用课件、视频或是思维导图列出与其有关的实例,并将其升华为抽象的特点,将其压缩为生物的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2]

1.2有效应用,改革教学

从本质上讲,生物概念是很精练、很高深的,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自我发展还不成熟,逻辑推理能力还不完善,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很大的缺陷,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就很难掌握概念的含义和实际意义。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做好概念的阐释,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概念的辩证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实质。比如,老师可以采用正、反向变式的教学方法,从积极的角度来分析生物概念,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并通过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反例的支持,从而加深对生物概念的认识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建立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思考。比如,学习“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概念的时候,可以利用人类和环境来建立一个场景,引导学生分析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给出优良环境下的人类生活构想以及环境恶化后对生活的影响,进而让学生可以迅速地发现,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生物概念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来减少学习困难,增强学生对生物概念的兴趣。例如,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结合概念内容,把生物概念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身心上得到充分放松。比如,在解释有关“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生物概念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种健康口令游戏,引导学生说出更多展现健康的俗语,如“多喝凉白开,健康自然来”“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这样的,学生就可以轻松地构建并掌握生物概念。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实例和图画,将抽象的生物概念简化,使其更形象、更直观,从而有效地减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畏惧感。比如,学习“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展示植物叶片显微镜下的图像,让学生看清,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细胞?大家看到了什么?植物叶片由什么构成?进而构建概念,促进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1.3有效拓展,完善延伸

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知识的技能,并不断提高生物的核心素养,教师不能只盯着书本,而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把生物概念的内涵扩展到生活中去,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时候,可以结合种子萌芽和合理密植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明白“光合作用”的意义。又如,在学习“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概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微课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对生物的兴趣,并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这些公式概念。[4]

二、关注思想,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有效进行生命教育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接下来通过对生命教育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有效进行初中生物生命教育,以期为初中生物教师的生命教育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2.1关注引导,陪伴成长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的生命观水平,用自己的切身行为和生活态度来作为表率,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我国的教育鼻祖孔子曾说:“身教重于言传”。意在说明,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胜过千万遍的生硬说教,作为教师就要以身作则,做好对生活的理解和认知,并且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染学生。此时学生已经开始树立起了个人三观,教师得润物细无声的表率作用,将会是影响学生三观和生活态度最终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在教学和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乐观的生活态度,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榜样。[5]

2.2把握状态,发展素养

初中生处在思想意识水平发展的关键阶段,往往会因为生活或者学习中的小事而怀疑自我,产生很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影响自身的价值观和生命观。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结合自身学科的生命科学性,注意学生心理和生活状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念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优化自身的生命观念理解。教师作为亦师亦友的角色,更应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沟通,并帮助解决,开展生命观教育教学,避免产生生活态度上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初中生物“进化论”相关知识时,面对人类进化活动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和学生来一场深刻的有关于人的交流。在教学生物科学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发展更高层次的生命素养。[6]

2.3分析内容,落实教学

要在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影响下,开展好生命观教育工作,就必须不断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命观教育因素,并且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观教育活动,让学生对生命观教育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水平提升。例如,在教学“细胞”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细胞的短暂的一生,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此时教师要及时总结,人生之于宇宙,本就是蜉蝣一生,要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热爱生命,并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最终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同时,在进行细胞相关科普和教学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7]

2.4介绍生活,完善教学

初中生物学科是注重生活化的科学学科,其大多数教学内容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要结合生物科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进行生命观教育工作。只有在实践中完成生命观教育的融合与理解,才能算是成功的生命观教育教学。[8]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着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多样性调查调研活动,在此期间了解濒危动物,环境恶化现状等。然后要求学生发表自身的感性,树立起保护环境和动物的意识,体现人道主义色彩。在这个过程中,既通过实践加深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又促进了学生的生命观念的升华,所以结合生活环境进行科学生命观教育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三、设置情景,提升效能

3.1激发兴趣,引领进步

只有爱上一件事情,才有去实施的动力。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学计划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教材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也可以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把老师的权力适当地放给学生,可以成立学生小老师教研组,一起讨论生物情景教学教法,甚至共同写教案,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例如,在讲解杂交育种内容时,用一个问题导入教学内容——“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有简单了解到杂交育种对不对?那么你们知道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的联系吗?”以此导入本章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再把准备好的课件展示给学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教师还可以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3.2结合实验,巩固操作

实验是初中生物单元整体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身为初中生物教师,为了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融入生活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钻研的科学精神,从而提升生命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举例来说,在植物的成长内容中,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单元实验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植物种子开始种植,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1个月后,学生将对种子完成观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实验日记,并联系生长素进行相关科学分析。通过这一生活导向的单元科学实验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动手乐趣的同时,更深入地体验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9]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化初中生物教学,需要运用一系列的相关策略,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更优质的教育,所以课堂活动设计要多元化。在生物教学中,除了传统的理论知识授课,还可以设置多种教学活动,以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体验生物知识。基于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和掌握学生的特点,运用科学的教育思想,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进而保证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江冬宏.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的概念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

[2] 况建平.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J].华夏教师2019(26):34-35. DOI:10.3969/j.issn.2095-3267.2019.26.023.

[3] 钱建芬.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7(11).

[4] 马丽.谈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教学参考2016(5):107. DOI:10.3969/j.issn.1674-6058.2016.05.090.

[5]李国霜,何扬琴,王杨科.生命观念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9(4):3.

[6]海仁古丽·苏来曼.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生命观念的策略分析[J].2021.

[7]蒋欣琳.初中生物生命教育分析[J].当代人,2018(24):138. DOI:10.3969/j.issn.1005-0981.2018.24.136.

[8]张惠娟.初中生物生命教育的缺失及解决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61):182.

[9]李金香.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