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写作教学的方法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标;写作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的写作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的写作思想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如此才能使学生的写作内涵更加丰富。生活是创造之源,而文艺则是真实人生的体现,它的价值内涵渗透在人生的每一个环节中。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不断地培育学生的情绪与思维,进而促使其写作能力的稳步提升。
一、增强阅读,优化基础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意味着,阅读的数量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写作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仍然可以在理解和表达上起到很大的作用[1]。在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写作的深层理解与表达是最令学生感到绝望的,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大量的词汇积累、大量的写作实践来完成。许多学生在课后没有进行阅读积累,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短语词汇,根本就很难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注重词语的积累,并逐渐体会优秀文章的写作思维方式,以及作者的叙述语言,并能够学习其中的优点,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二、涵养习惯,积累素材
1.生活素材
写作需要充分的材料,只有小学学生在每天的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材料,才能更好地完成写作的目标,这也是读写结合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记叙文写作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材料的积累能力。写作材料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二是生活。在阅读中积累材料,要求学生要多读,要把好字和好句子都选出来,用在自己的作品里,有些孩子很多没有足够的阅读机会,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在收集材料的同时,学生还要养成写日记、随笔和周记的习惯,把学习和生活中的日常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些文字记载了学生的思想,其中包含了他们真实的情感,最后将会变成他们写作的灵感来源[2]。
2.热门素材
写作素材的积累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们积极地寻找和积累,在信息时代,人们的沟通和交流都会变得更方便,也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优质信息资源。现在,在各个学校,多媒体教学逐渐普及,老师们也开始使用PPT、电子白板等辅助教学手段。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老师能够及时地对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热门词汇进行及时的整理,更加方便快捷。而这些热门话题正是在语文课堂上非常宝贵的素材,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引用这些素材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满、更加突出。老师可以在每节课前五分钟给学生们展示一些网络热门素材,如果是有趣的背景故事,那就更好了,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给学生观看,从而使学生对积累相关写作素材抱有更积极的心态,实现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
三、推进仿写,优化细节
此外,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应采用模仿学习。小学生模仿写作课本上的经典文本,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加深课本理解的目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科学地设定模仿目标。当教师安排好任务后,学生们通过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以理解语言表达和对文章进行仿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语文中语言的韵律和优美之处。许多小学生在写作时普遍存在着“不够生动”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少对细节的描述[3]。细节描述,是指对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动作和表情等进行描述,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片段的细节描述。分段写作既节约了写作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仿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手段,教材文本、名家作品、优秀写作等都可以是模仿的典范。在写作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找到动作、表情和语言的描绘,并加以模仿,这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文笔塑造能力,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
四、整合资源,拓宽思路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写作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要使学生能够流畅地运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能够选择恰当的书写方法。想象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如果不善于使用语言来表述思想,在写作时不会说话,那么我们的写作教育基础和技能学习的意义在哪里?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应该更注重实践和技术运用,情感表达是内涵,技术则修饰了外在,让文章的内涵和立意更鲜明。比如在四年级第七单元习作教学中,笔者结合本单元写作活动“写信”,引导学生们写一封真情实感的信。他们有的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恩;有的传达的是先辈的缅怀和无限哀思;还有的讲述了自己和父母的小事,再现了生活百态;也有学生给未来的自己写信,信中传达对未来的祈愿……无论是怎样的主题,笔者都在孩子们的信中看到了满溢的情感。由此可见,有效地引导孩子们表达真情实感是提升他们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实施微写话课堂活动
1.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
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但是他们的表现却很不理想。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征创造出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情景。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避免出现学生不想写,不会写的问题。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创造出一种能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积累材料、提高语言能力的教学环境。以《腊八粥》为例,在微写话课上,让同学们描述自己喜爱的美食,老师们通过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相关短片,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积累总结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总结,比如,准备一个笔记本,将教学中或课后遇到的经典文章、阅读感悟、名人名言等记录下来,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记录笔记的良好习惯。学生们将自己的想法和感悟,都写在了笔记本上,成为了一个小作者。老师能引导学生对教科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注释和补充。比如,在讲授《藏戏》的过程中,老师会引导学生把不同身份的角色所佩戴的面具的色彩和形状记录在本子上,并与所知的京剧进行比较。久而久之,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文的内容,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语言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3.读后感写作
让学生在阅读后写读后感悟,既能加深理解文章的主旨,又能升华情感,还能达到课堂微写话的目的,可谓一箭多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指导学生练习,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特别是在鼓励学生写读后感的时候,老师要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引导,激发他们的思维,比如对文本的情感描写,对主人公的行为进行评论等等,都可以作为写作材料,在微写话中一一反映出来。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同学们把自己读完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带着真挚的感情写出来,这样才能使他们的读后感更真实,更动人。当然,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也是不一样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认可他们的优点,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与提升。
六、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写作思路
想象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如果不善于使用语言来表述思想,在写作时不会说话,那么我们的写作教育基础和技能学习的意义在哪里?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应该更注重实践和技术运用,情感表达是内涵,技术则修饰了外在,让文章的内涵和立意更鲜明。在信息时代,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互联网的资源,收集写作材料,拓展写作思维,在教师的指导,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和擅长的写作方法,第一步学会参照优秀作品的语言来进行自己的创造,并逐渐学会摆脱作品的依赖,形成自己的创作思维方式。大量的网上资源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让他们的写作思路更为宽广。
比如,在一节课中,我们将要探讨保护资源这一话题并进行写作练习,笔者就让同学们在上课之前,通过互联网来收集地球上的水资源、森林资源、大气资源以及太空中我们的“邻居”行星相关的资料,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和了解地球及其他天体的基础知识,让他们认识地球资源的匮乏,养成保护资源的意识,并积极探索那片浩瀚的太空。在课堂上,让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整理出来,编辑成文章。在前期收集网上材料的过程中,同学们获得了大量的、鲜活的写作材料,并结合课堂内外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写作的眼界和思路,增加了他们的写作语言和表现形式。同时,在网上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同学们对自然、宇宙的探究感越来越强,也更具情感化,写作的思维也就自然而然地开阔了,在写作中也会越来越注重情感的表达。
七、注重续写,巩固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般教材写作选材难度不大,学生也不难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有的留白是为了充分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当讲授这些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自由地发表意见。将情绪融入文章的其余部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改写与续写也能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教授完《海的女儿》后,老师可根据文章安排续写或改写作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并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
八、实施学生自主作文评改
1.自我评改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行为特征、心理特征来引导其进行自我评改。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文体特征作为自我评改的重要导向。因为小学生很容易将写事与写人混淆,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去预习记人、叙事的具体特征,掌握更多的文体知识。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大声朗读中进行作文评改。在大声朗读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发现自己作文中不通顺和有错误的地方,又能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养成良好的作文评改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评改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展开自主评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作文评改氛围,使其真正实现学有所获。除此之外,在学生自主评改时,教师一定要注重细化作文评改的程序,提前为学生设定作文评改的标准,鼓励学生结合标准去评改。例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类型的问题,如语句不通、内容空泛、主题含混、思路紊乱等,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写作问题,设定相应的自主评改标准,让学生根据标准找出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2.小组评改
在开展小学语文习作自主评改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构建小组评改模式,让学生在相互修改的过程中相互学习与借鉴,掌握更多的写作素材,为之后参与写作活动、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以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扶持。同时,教师要科学设定作文评改的目标,包含特殊性评改目标和一般性评改目标,确保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评改目标。例如,特殊性评改目标为:学生围绕作文评改标准进行作文评改,跟上作文教学进度;一般性评改目标为:学生寻找小组内其他学生作文中的优美段落、句子、词语,相互借鉴、学习。其次,在小组评改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自主探究的空间与时间。最后,教师要选出一组表现比较优秀的小组,这样既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又能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评改中去。
结语
总之,语言起源于真实世界,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发展和巩固。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更为贴近现实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不断充实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人生的美丽,从而获得丰富素材,最终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洁.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J].甘肃教育,2020(5):160-161.
[2]王金涛.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讨[J].语文课内外,2020(20):206.
[3]李梦奇.立足于生活的土壤,培育出语文的种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践探索[J]. 华夏教师,2020(1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