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研究发展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正文
为了充分发挥大单元的作用,教师要做好优化工作,根据单元的主题,对知识点进行优化和补充,在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科能力。开展大单元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单元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和优化,在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识记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论大单元教学的特色
培养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过去的教学方式经常会给学生带来一些零碎的知识,将课文分解得面目全非,但最终却只能看到树木不见森林,只见书不见人。大单元教学并不只是简单地组合相同的教材单元课程,也不是设计一个主题框架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全部纳入其中,也不是采用简单的对比教学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更深层次的教学目的是强调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大语文观,打破固有的学科知识界限,使语文学习能够突破课堂的界限,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到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会用生活来观察语文,将课堂上和课外的知识融为一体。大单元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顶层设计入手,对语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统筹。
二、浅谈初中语文大单元的课堂设计
1.有利于确立单元专题教学内容,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更有效地进行
中学语文大单元的教学设计对于“双减”政策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文章体裁都是相似的,因此,在大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明确出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出单元的教学目标,并与该单元的文章内容相联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明确了单元主题内容后,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根据这些目标去理解文章,并与单元内的文章进行比较,这样就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文章的意思,最终达到他们想要的学习效果。
2.在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减少学生的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只针对某一节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虽然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却不能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文章产生联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无法将文章的写作方式、表达效果等进行比较。而在“双减”背景下,中学语文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在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将整个单元中的文本联系起来,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文本间的相互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的负担,最终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对每个文本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双减”的目的。
三、中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定位
(一)依据所教内容,选好单元题目
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进行大单元教学时,应首先根据教材内容来选择单元主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接下来的单元学习时准确找准学习方向,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因此,在建立大单元主题的时候,教师应与语文学科的特点相结合进行单元主题的设计,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进行单元学习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体验,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让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语文知识点。
比如,在教授《回忆我的母亲》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这一节课开始之前,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会知道学生对这一节课的预习有什么疑问,再利用以往的教学经验,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藉由此方法,既可使同学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又可提高同学们的学习自信心。之后,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日常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来选择主题。在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展开分析,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串联的学习过程。与此同时,老师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一种轻松、多样的学习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顺利地完成单元学习任务,进而在接下来的大单元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过程。
(二)整合各单元要素构建清晰的主题
通过对目前初中语文教材的研究与分析,我相信许多老师都可以发现,虽然每个单元的文章各不相同,但是都有一个贴合于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教师需要为学生挖掘这个话题,并思考这个话题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这个话题下自主地去探索、挖掘知识,并逐步地对知识进行思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点,认为语文课堂时间很短,直接给学生进行单篇独立的教学和知识的灌输,再让学生做大量的题目,可以起到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作用。但是,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所学到的知识是非常零散的,学生很难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这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而在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就可以综合地讲解四篇或者五篇文章,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这个阶段,需要结合主题内容,对学生进行问题设置情境的创设。
(三)与生活相结合创设情境教学
在原来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达不到理想状态,并非单纯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偏差,一些教师即使尝试使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规划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也不见得能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和灵活性,更符合学生的期望。事实上,初中生仍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阶段,与过于虚无缥缈的文字描绘相比,初中生更贴近现实生活的情景叙事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在使用大单元教学设计方式的过程中,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固然是课堂教育教学规划的主旨要义,但相应的课堂教学仍需与实际生活紧密关联。教师应尽量运用情境教育的教学方法,降低大单元教学方法的应用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建立大单元任务架构
语文教学任务的设计,实质上就是让学生从事有利于自己语文核心素养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密切联系,并以“任务”为纽带,为学生搭好“桥梁”。而大单元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在现实情境中,把许多有语文意义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统一成一个任务整体,它的原则是要能够提高学生在语言技巧、思想情感、人文素质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在大单元的主导下,表现出了高度的整体性和结构化。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朗读-鉴赏-归纳-表达”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学任务,它对单元作文的学习起到了引导作用,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来调整次序,也可以从整体到单个,从单个到整体,再到多个部分的对比等等,但是这一切都必须将《部编教材》中老师从"教读"向"自读"转变的趋势表现出来。欣赏篇"是在"读"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创造,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它的长度可以是长短不一,表达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归纳和表现”是指在结束单元复习的时候,对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和经验进行归纳,并根据课本上的"写作"的要求,进行模仿和创造。就拿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来说,这一单元的文章全部都是散文,它们都表达了一定的情感和感受,因此,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感受情感上。“形散而神不散”是本单元文章的共同特征.《背影》以“神”为中心,以“父亲的背影”为中心向外辐射“我”情感的转折与情节的展开;《白杨礼赞》以“神”为依据,对白杨的形态、生长环境进行了描写;《昆明的雨》中的“神”,就是对昆明的爱,这就是作者对这个城市的爱。
(五)组织单元探究活动,增强学习经验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探索性活动,并指导他们在开放的问题中展开有效的互动学习,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确保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还可以为他们的知识获取提供一个有效的探索空间。与机械、枯燥的理论学习相比,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一些情感诵读比赛、课堂辩论活动、课本剧创编演绎、主题演讲活动,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照顾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确保有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课文中,该单元的课文是《背影》、《白杨礼赞》、《散文二篇》、《昆明的雨》等一系列散文,由于该单元选取了一些较为经典的散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探究该单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项学习任务:①通过归纳,找出散文的写作特征?②在阅读中,文章的表现形式如何?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后,学生可以展开自主的阅读和思考,在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集体的探究活动,带着问题对散文的鉴赏方式进行探索。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设置一个探究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之后,教师展开总结性的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学习,从而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四)加大评估与反省的力度强化核心素养的导向
在初中语文课堂进行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同时要增加反思和评价环节,以加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因为在初中阶段,学生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学习理念,特别是在日常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学习意识,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失误。因此,教师通过进行评价反思环节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缺陷,还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在完成基础学习任务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有一个升华的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适应初中的语文学习环境,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比如,在《与朱元思书》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以不记名的形式对本单元的重难点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根据学生的评价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对重难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掌握多种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可以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使自己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
结语:
总体而言,单元式教学已成为我国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一方面,大单元教学法是一种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变革,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地探索语文教学模式。同时,这也促使教师们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能力。同时,大单元教学还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对语文的学习的热情和热情。然而,要使大单元教学真正起到指导作用,还需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进行反思和反思,并对其观念进行改进。所以,加强大单元教学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贠杭洲. 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研究[J]. 学周刊, 2020, 438(18):76-77.
[2]廖颖.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1000(007):66-67.
[3]李俐,邹雅红.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5):51-53.
[4]吴汀秀.初中语文高年级单元主题整合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1(2):228.
[5]符丁太.统整 共生 关联 拓展 可视——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J].新教育,2022(26):107-108+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