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语文是一门既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又能与外界良好的沟通的人文学科。语文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开阔他们的思想,开阔他们的眼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新形势下,教师应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丰富语文的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的思考与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师生双边教学互动
教学不是一种教师单方面的活动,也不是一种学生完全自由的活动,它是一种师生之间和谐互动的双向过程。在传统教学方法中,虽然也存在着一些互动,但是这些互动往往耗时较长,所以很多教师都不得不取消了相关的互动过程。例如,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寻找其中的多音字,在传统的教学中,如果要与学生进行互动,那么就需要用一定的方法将文中的多音字板书出来,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教学环节的开展,所以有的老师就干脆不进行互动,而是单方面地向学生讲解这些多音字,以节省时间,进行后面的教学。而信息技术的引入,比如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让教师以投影的方式,瞬间把要板书的多音字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师生互动读写多音字上面。一般而言,当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之后,老师可以有效地减少无谓的课时花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之中。
2、有利于拓展语文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要扩大语文教学资源,老师们就得在上课之前去阅读很多的纸质资料,比较耗时耗力,相对来说,信息技术的兴起,使得老师可以更容易地搜集资料。上课之前,老师们都是坐在自己的电脑前面,只需将计算机接入互联网,或者计算机中有相应的资料库,老师们只需敲打一下键盘,点击一下鼠标,就能看到大量的相关资料。即便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们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例如,一位老师在讲到鲁迅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们在网上搜索和鲁迅相关的资料。可见,该方法对扩大小学语文教学的资源,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是十分有效的。
二、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信息技术是教辅工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要知道,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要完成教学目标,而信息技术只是一种作为教学辅助而存在的外部工具,绝对不能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更不能因为信息技术而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学会将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这两个方面的优势,从而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除此之外,新课程改革还提出,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对教材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从而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了解到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因此,这些教学目标,并不是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的,只有通过教师,才可以将语文教材中深层次的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传递给学生,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二)教师应当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要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第一位。因此,老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但老师们要知道,课堂不仅仅是一个让学生们提高知识技能的地方,更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升华自我,提升自己,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教师必须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引用信息技术。尽管信息技术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然而,要想引导学生升华自身的内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就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导和关怀。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将自身的讲解和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合理的区分,不能让信息技术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要学会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整合度较低
把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育中,既要实现对某些方面的综合,又要全面地加以集成,以使其真正地发挥其优越性。然而,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多表现为老师的课堂备课、课堂作业布置和复习等方面,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程度相对较低。
(2)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老师们对信息化技术的过度运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语文的文学性,以致学生在看到了形象的画面之后,就不再对文字背后的意境进行想象,从而造成了思维的限制,从而影响了语文知识的扩展和延伸。
四、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激发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小学语文老师所采用的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是板书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自然发展,严重地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是一种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与最新出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下进行学习,并充分发挥小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电脑的使用和课件的设计,而忽略了其中的某些问题。为此,小学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宽语文学习思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再将学生总结出来的知识进行整合,并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相应的展示。
良好而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想为小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就需要小学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小学语文知识,用多媒体的方法,将它们展现在小学生面前,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生动的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前,在课程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正逐渐摆脱以往枯燥无味、脱离生活的束缚,向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将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的知识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实际,更利于他们的探索与发现,对营造一个充满生机的语文课堂,促进个性化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2.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素养包含了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两个方面。在知识素养方面,主要是要了解与之有关的信息技术概念和知识,例如,常用的编程语言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能够对教学起到有效帮助的信息技术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等等。只有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知识素养,才能真正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也才能真正地利用这些辅助手段。当然,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能力水平的提高是同时进行的。能力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技术方面所具备的基本技能,也就是其实际运用能力。比如在编程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就是能够用所学的编程语言,写出所需的程序,或者相关的网站。再比如,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老师可以使用最简单的 PPT来制作显示型课件,还可以使用 autorware或者 flash等软件来制作互动式课件。与之相比,互动式课件则属于进阶课程,需要老师的知识素养较高。总的来说,在教师的信息素养中,知识和能力都是与之相伴而生的,因此,在工作中以及闲暇之余,老师们应该自觉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力求从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对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行全方位的提高,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3.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小游戏。
小学生活泼好动,做事很容易失去耐心,学习也是一样。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游戏辅助教学,使学生既可以掌握新知识,又可以从中得到乐趣。比如,在某些生词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利用游戏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对多音字的学习,老师可以把多音字词库调入电子白板中,把学生分为几组,在游戏开始之前,先把游戏的规矩说清楚,每个小组只要有一名成员辨析出多音字就可得一分,在规定的时间里,哪个小组的分数最高就算获胜。实践结果表明,游戏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教育方面,信息化与许可教学相结合,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丰厚的资源,拓宽了他们的眼界。然而,在当前的学科教育中,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还不完善,因此,需要广大老师们展开积极探索,不断地深化运用成果,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其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师运用课堂上的各种教育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使用多种多媒体手段,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使他们能够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
比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这一节课上,老师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创设出符合课文内容的情景,从而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拓展知识内容,通过播放东北特色的幻灯片,向同学们播放东北民歌,让同学们在老师的解说中对小兴安岭地区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老师也可以用问题来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在听到问题后就会产生极强的探索欲望,老师也可以在下课后,鼓励学生去了解东北的自然景观。这种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5.优化过程,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多,导致许多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感到乏味。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正确地进行指导,在课堂上全面地发展和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究课文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西沙群岛的图片,让他们通过图片来了解这篇文章。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通过教学设备来重现课文中的情境。老师还要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选出来,例如:“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这是一种很难让学生们明白的说法,学生们觉得,只要用简单的词汇来形容一条鱼就够了。这时老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海洋中鱼儿游动的视频,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作者要用那么多的词语来描述水里的鱼儿。
6.通过电子书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很难长期集中注意力,通过将游戏教学和电子书包的资源整合起来,通过设计适当的故事,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颐和园》一课时,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来辨别文本中的多音词,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利用交互式白板把多音词投放到白板上,由同学们以接力的方式,为多音字进行拼音的标注,老师最后选出最优小组,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此外,这篇课文还包括历史方面的内容,老师可以利用网上的资源来搜集有关颐和园的历史文献,并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让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能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从而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辅助的手段,过分地依靠信息技术,会造成整个教学过程的本末倒置,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光.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05):112-113.
[2]陈霞.整合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 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3(10):161.
[3]冯翠琼.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50):236-237.
[4]韦芳,覃贤.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28(05):112-117.
[5]程新庄.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西部素质教育,2019(24):110.
[6]王云香.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24):139.
[7]顾燕群.浅谈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助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