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运用策略
正文
前言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国教育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倡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提高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好习惯。合作学习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以科学、合理化的方式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并赋予了他们的研究主题,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团队合作,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在开展合作学习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合作学习的作用无法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涵义
自主性是指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和能力来控制自己的权力,主要体现在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觉察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充分反映了个性化学习。心理学家布希尔认为,没有个性这一因素,是无法形成创造力的。有过许多例子,都表明,有个性的人,才有想法,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合作学习也称为小组学习,是以一系列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们一起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交往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是一个相对于个体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加强他们之间的情感沟通,改善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他们共同分担了学业上的任务,所以问题很好地得到了解决。
探究性的学习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从学习的生活、社会生活、语文学习的内容中,选取和确定探究、研究主题,主要是以个体或小组的形式进行的研究学习。这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自主学习。
二、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分组不科学不合理
在小学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分组,使组员自身的价值得以彰显,并使合作学习真正的效能得以充分体现。然而,在实际的分组中,老师们并没有充分地考虑,仅仅根据学生的位置来进行分组,造成了各个组的人数分布不一。在小组中,老师没有赋予组员任何的角色,但由于成员负有一定的职责,使得团队的合作学习的秩序很乱,甚至存在着以次充好等问题。
(二)合作探究过于形式化
在合作式语文教学中,尽管老师根据教学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让他们进行交流、合作和讨论。但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方面,老师没有进行有效的设计,不利于激发和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得合作学习太过形式主义,丧失了其实施的原创性。
(三)老师缺乏参与和指导
在实施合作学习时,老师不仅要完成对学生布置任务的要求,而且要承担起合作学习的责任,同时也要承担小组的向导。许多老师都认为,学生们在热烈地谈论就是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只有老师亲身参与,才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学生。而且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正面指导。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被传统的教育观念所禁锢,长期以来,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仅限于传授知识,采取了“灌输”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很多东西,好像教室就是一个人的表演,让他们处于太被动的学习环境中。小学生天生就是个活跃的学生,他们很少会被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所吸引,老师们上课的时候,效率就会降低。通过实施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在新的教学大纲中提到,要转变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教学的倾向,着重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巧的同时,还可以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通过实施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使其具有自主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探究,还可以和团队中的其他人进行沟通和合作,一起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他们会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
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老师要积极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以陶冶、感染、激励学生,使其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们自由讨论,交流,赞扬他们的观点,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1.激发学生探究心理
在一节课中,各个部分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的、积极的学习状态,学习情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此外,图画还能展示形象,创造出审美的效果,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不管是学生的好奇心或关注,都会养成一种求知欲的心态,并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学习。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行为的驱动力。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学习的心理动力。当情境被导入后,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动机。在导入情景之后,可以依据文本的不同情节和内容,来延续情境。在教学中,要经常创造情境,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最重要的
要想让学生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动性,必须要学会运用语文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探究。通过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1.小组合作创造自主的空间
老师要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倡导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学习可以自由地进行。在语文课上,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课文,并与组员进行沟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要及时对成绩进行评价。老师只要用心,一定能让学生们大吃一惊。
2.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思维始于问题。要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必须激发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题的勇气。从肯定中产生怀疑,从平凡中看到不同,是发现问题的出发点。课堂是学生的,老师必须在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问和解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利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实践活动是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要创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课本剧,让学生们来表演。由于热爱表演是每个学生的本性,所以,他们期望老师能给他们一个表现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们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适应的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口头交流能力。
(四)尽量让学生们去“想”
老师应该让学生自由去想,理性去想。比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利用 CAI创造场景,在放火烧圆明园的短片,让学生们看完后讲体验,学生们就会想到火药,学生们说火药是中国最先发明的,那么,我们何不制造火炮和火枪来对抗英法的联合部队?如此,让学生们的思想超出了课本。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察,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时间,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地学习。比如在学习圆明园时,利用 CAI技术展示圆明园景色,让学生尽情欣赏,再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为照片取一个美丽的名字。再把照片的真名和自己取的名字对比一下,看看哪个更好,原因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们能够在“看”的基础上,从而获得知识。
(六)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们从各种视角和思维层次上,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体验、去想象、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通过运用言语进行表述,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手部和脑部,解决学生在课堂中仅靠耳朵、用双手进行操作的缺陷。比如《画风》一节课,就可以把“画”这个词完全融入了教学中,师生们通过绘画来表达出思考的结果,老师利用“简笔画”把书本上所说的风中事物书写出来,并在课堂上安排学生们在一张漂亮的山水画上把“风”“画”出来,比谁出的主意多,并且解释为何要用这种方式描绘出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探究意识,并使他们的大脑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七)让学生尽可能地去“说”
学生的思想是用言语来表述的,因此,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在思考什么,怎样使思考变得合理。老师应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尽情表达的空间,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了他们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比如,通过“补充说”“总结说”“改正说”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思维能力和语文组织能力。
(八)让学生尽可能去“做”
学生们的自主实践,其实也包括思考和探究的活动,在这里,我们要设计、提供“做”的时机和所需的材料。比如,在期末复习成语中,可以让学生们自行阅读课文,自己找,自己抄,自己积累,让学生之间互相比较,看看能不能找到课本里的所有成语。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九)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在当今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上,还要让他们知道“捕鱼”场所,教给他们各种不同的学习途径,教他们在哪里找,在哪里学,在哪里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如何搜集信息,从哪里得到信息,就是让学生了解资料收集的方法和渠道。如何将这些资料整理、处理,并将其变成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如果从“电视”上知道了“明天有雨”,你会如何对待这些讯息?比如明天你要拿着一把伞等一些如何收集信息,获取知识,以及如何使用信息的方法。
(十)科学分组,为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施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是取得成功的首要步骤。要达到这个目的,老师必须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以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依据,以六人为一组的学习团队进行学习。在分配组员的过程中,要做到公正和合理,每一组都要有优秀的、中等的、后进的、其他能力强的,这样才能确保在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优秀的学生可以带领学习困难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而且还将小组的成员分成了不同的等级,比如组长、纪律人员,由组长指派任务,由纪律人员负责管理团队的规章制度,而且每周一换次,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负起自己的职责,让他们更好地合作,让他们有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十一)改革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合作精神
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对学生采取严厉的批评、羞辱和惩罚等手段,使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上的合作和探究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现在,传统的教学评估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就是从过去的攻击型评估模式向随机和激励性的评估模式的演变。随机性、激励性的评估方法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它对调动课堂的氛围、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自主性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采取这种评估方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愿。
结语
总之,将合作探究学习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提高课堂活动的活跃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促进了他们的语文学习。小学老师应充分认识到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入手,主动应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采用积极、高效的方法,改进合作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
坛,2019(12):62-63
[2]陈学峰.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思考分析[J]内
蒙古教育,2019(11):96-97
[3]赵文静.论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
完,2016(27):200-201
[4]刘慧.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思考与实践[J],2011(2):56-58
[5]石晓莉.小建议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C]2016年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
[6]拜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J].新课程,2021(40):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