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研究——以小学低年级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融合研究 低年级
正文
前 言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融合并非将数学课程与现代多媒体设备进行简单的组合,而是将教学的结构、内容、资源和方法与信息技术达成互不分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并最终达到一体化的过程。当前,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不在少数,但是能够真正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融合,并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的却不多。信息技术具有直观、生动和互动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创设合理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信息素养。”[11]
由此可见,本文所研究的课题,对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较为薄弱,上课容易走神,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呈现的内容形式有其局限性,长期使用,很难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他们对于故事却有着极高的趣味,传统的借助语言呈现故事的形式能够展示的内容有限。而当今时代的信息技术正好为学生的这一特点提供了契机。借助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为学生选择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故事内容,创造极为丰富的视听体验,将数学知识展现得更加生动形象,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氛围中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熊大想让大家猜猜他的好朋友是谁的情境来导入,利用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嗒嘀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朋友。”借助生动的教学情境,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学生猜中谜底之后,再展示这位“好朋友”的样子,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这位“好朋友”的各个部分。同时,借助多媒体直观性的特点,还可以将这位“好朋友”的数字、大格、时针和分针等进行无限放大,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准确地认识钟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呈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但是数学知识有很多又是极为抽象的,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形象性与数学知识抽象性之间的冲突。那么怎么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呢?当今的信息技术为我们给出了答案。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视听体验。借助信息技术的声音、动画以及一些技术操作,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效解决学生思维特性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
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传统教学中,我们只能通过用手指比划的形式,告诉学生剪刀、钟表和三角尺的哪一部分是角。而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将这些物体中是角的部分都用红线描出来,然后向学生动态展示将描出来的角从实物中抽离出来,抽象出角的几何形状,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从而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我们可以预先在电子白板上绘制两个同样大小的角,接着延长其中一个角的两条边,再将两个角重叠,让学生自己观察结果。为了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我们可以多次延长,多次重叠对比,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一抽象的知识。类似于这样的抽象知识,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我们都可以借助这样的动态手段,帮助学生实现由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的过渡。
三、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统计学生作品,进行科学“化错”。
低年级学生正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但由于学习经验有限,在数学书写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粗心和不规范的特点。比如他们经常在习题中出现:解决问题作答时偷工减料;竖式书写格式不规范;写错了也不愿意擦除直接在原答案上写修正后答案;涂色时容易涂出边沿线等等各类问题。对于这类情况,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学生的这些错误典型展示出来,进而向学生展示正确、规范的书写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书写的规范性,形成数学的书写的美感。
除此之外,学生在计算某些数学习题中,容易经常出错。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我们对于学生的易错知识点只能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作业批改来发现,而且统计起来比较困难。采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精确地统计学生的易错知识点。比如,口算类题型,平时课后口算让学生借助“班级小管家”“每日交作业”等小程序来进行,学生完成习题后,后台会自动统计各题的错误率,而老师则可以借助后台将高错误率的题型整合到一起,生成班级高频错题本,在之后的口算教学和练习中则可以重点攻破这类习题。
而其他纸质习题,老师进行作业批改时可以借助“小猿口算”这一类的APP来进行,这样可以方便统计学生错题,借助其功能,可以自动生成每位学生的电子版错题和同类题型推荐,而且可以直接打印出来,让学生再次练习。避免了之前采用的让学生抄错题的复杂及麻烦,同时也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化错能力。
总之,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在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作用下,能够采用更为丰富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性和趣味性,提升了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同时也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化错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袁雪. 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以《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5(9):1.
[2] 林涛.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研究[J]. 2020.
[3] 农海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C]// 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 2020.
[4] 王应文. 新时期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0, 000(003):65.
[5] 王丽. 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教学"活"起来[J]. 2011.
[6] 姜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数与代数领域[D]. 哈尔滨师范大学.
[7] 张燕妮.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实践研究[D]. 西南大学.
[8] 杨生荣.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实践研究.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 人民教育, 2001(1):17-19.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S] .教技[2012]5 号 2012.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