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化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胡廷国

贞丰县龙场镇龙场中心小学 562205

摘要

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奇并且充满挑战的地方。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对数学感到兴奋和有趣。生活化教学策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知识。例如,通过家庭作业或者课堂互动来帮助学生使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问题;通过游戏化教学或者小组合作,让学生体味到数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实施策略

正文

为了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们能够在实际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一、数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体验数学实用价值

受数学抽象性、逻辑性强的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影响,小学生接受数学教育时会普遍感觉比较吃力,由此知识他们往往缺乏充分的动力来了解数学概念、理解公式、解决问题等等。当学生无法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应用于日常生活时,更会感到学习数学的不必要性。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解决真实生活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价值。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六课《百分数》时,教师可以运用购物打折、奖励金的计算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和应用场景。同时也可以设计扩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处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课《位置》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在你家附近有什么地标建筑物?请用数学术语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在购物中心里,商店的位置很重要。你认为商店在购物中心的哪个位置更容易吸引你?请给出你的理由。”等等,这些问题让学生能够对于日常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同时运用数学知识增加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更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立体零件,让学生通过拼装,了解形状和空间概念。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数学的应用。

(二)从生活中寻找数学,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是教育的最好材料,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释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四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以购物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价格、重量、折扣等,让学生从中学习计算、比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学生在实地考察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三课《角的度量》时,前往附近的公园或广场观察各种角度的存在和变化。学生可以亲自测量不同物体的角度,并记录下来。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角的度量方法,如直角、钝角和锐角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度数范围。此外,学生还能够感受到角度的实际应用,比如在建筑设计、地图制作和游戏规则中的角度概念。这样的实地考察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工具来加深学生的数学理解。例如,使用尺子、计算器等工具将数学普及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不仅了解了这些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也对数学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使用图片、实物等图像化显示方法展示各种数学内容,使学生更直观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奥妙。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房屋平面图、花坛设计等,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面积于生活之中,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这样的图像化展示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之,数学教育是一项需要突破传统限制的活动,应当依据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学习特点、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启迪。从生活中寻找数学,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让数学语言生活化,积极调动课堂氛围

让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小学数学教育中十分关键的一点,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且与日常生活有更紧密的联系。同时,通过生动活泼、生活化的数学语言,能够积极调动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式,将数学概念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四课《比》时,教师可以将比例关系比作蛋糕的切割方式,教师引导如果我们有两块蛋糕,一块是另一块的两倍大,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将第一块蛋糕切成两半,而第二块蛋糕也要按照同样的比例切割。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比较两块蛋糕的切割方式来理解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这种比喻和类比的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将其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起来,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或者,可以通过情境、故事等方式设计出一系列有趣的生活化语言来让学生通过想象和模拟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语言生动性和趣味性的同时,也可增强学习效果和效率。此外,在课堂上教师可运用生活化的语言与学生互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进行数学问答交流,引发学生思考,积极调整能量,促进学生参与。让学生参与到问答互动中来,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最后,数学语言生活化不仅仅是口头表达的生活化,还包括教学工具及教学形式等非口头表达的数学语言。如,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书、课外观摩、题目分享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自主和灵活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二、数学形式生活化,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一)注重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吸引力的一种重要方式。适当的生活化导入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前对数学的知识点有一些了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促进学生在课程中的主动学习。同时,有益的生活化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开始学习,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和压力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例子,将其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七课《图形的运动》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交通标志的图案和形状,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案和形状是如何随着车辆的移动而发生变化的。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理解图形的运动与位置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模拟车辆在不同交通标志下的运动,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图形运动的理解。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多媒体是现代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学习资源,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生活化的导入。例如,使用案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生活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方式建立观念,从而理解更加丰富的数学内容。或者,教师还可以将生活化问题与竞赛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互相切磋,相互分享,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将故事引入课堂导入环节。故事有助于调动孩子们的情感和好奇心,为知识引入做好准备。可以通过故事的方式将数学内容导入到课堂中,让学生除了学习数学内容外还能品味美妙的故事。

总之,利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导入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导入后对数学知识点产生兴趣。通过生活化导入,可以增加孩子们的学习乐趣,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迅速进入课程的主题内容。

(二)利用生活化的互动游戏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的情境和数学知识相结合,创造出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数学知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同时,互动游戏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孩子们不断探索、挑战,提升学习的乐趣和高效性。

为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活力,教师可以将数学竞赛游戏作为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在竞赛游戏中享受到愉悦的感受,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比如,数独、填字游戏、趣味数学乐园等游戏,都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手工制作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纸张、卡片等材料手工制作数学模型,模型可以是一些基本几何图形如圆、三角形、矩形等。通过制作过程,让学生对模型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制作能力。最后,新时代背景下,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还可以引入“运动比赛游戏”,将数学与体育学科进行跨学科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跳绳比赛,让学生记录男生和女生,首场比赛、中场比赛、中场比赛队员的跳绳数量变化,并由此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不仅能够巩固统计和折线图的知识,还能够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总之,生活化的互动游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思考和判断能力,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三、善用激励评价,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教师不仅要注重如何增强学生的兴趣、主动性,也要善用激励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水平。同时,生活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涉及着数字、空间、图形等方面,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元素融入数学课堂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长远的教育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激励性评价,及时表扬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和成绩,让学生在受到认可和激励的情况下更加自信地学习。例如,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措施,如最佳作品展示、名师点评等,以此激励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同时,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人翁。例如,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分工协作来解决数学问题,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最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孩子们在学习中的自我表达和实践心理需求。例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校可以为此开设数学社团或其他相应的活动,为孩子们个性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平台。

总之,通过善用激励性评价、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创造丰富的情境和尊重学生个性,可以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全面提升孩子们的数学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它通过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场景相结合,开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学习更加有趣、更富有活力。在小学数学教育方面,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更好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同时生活化教学也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教学理念塑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丽梅.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 科技资讯, 2021(18):117-118.

[2] 张春华.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基础教育论坛, 2020(1):104-105.

[3] 赵芳芳.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 科技风, 2021(3):18-19.

[4] 陈志华.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与重点[J]. 教学研究, 2019(12):72-73.

[5] 马山.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经济社会研究, 2020(10):173-1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