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与生活化的有效融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马学波

广西南宁,南宁市江南区新屋小学,530031

摘要

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时代毋庸置疑已经全面到来,并逐步开始向人工智能时代迈进。数学教育教学方式已全面迈向信息化转变,各种各样的信息化学习工具以及学习方式花样繁多,有关信息技术如何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也成为当下极其热门的课题。信息化浪潮下,如何做到“不忘教学初心”,如何让数学教育保持应该有的“生活化”,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化;生活化

正文

一、“信息化”只是手段,“生活化”才是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关于信息化和生活化的论断指出“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课程标准作出如下具体的指导:“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从以上两点可以得出结论,“信息化”只是手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目标,信息技术应该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使用信息技术用于数学教育中,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社会进步,以追求美好生活,这就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二、当前信息化教育浪潮下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是毋庸置疑的,好处肯定远远大于弊端,优点我就不多说了,现在就我个人所见所闻所感,谈一谈信息化浪潮下教育教学方面的弊端。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用力过猛的问题。近年来各地方都掀起了诸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之类的各种公开课比赛。目的是通过赛课向大家展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平板、交互式电子白板、手机等等都可以融合于课堂并服务于课堂。不过这里面也充斥着用力过猛的问题,有些参赛选手过于重视信息技术手段的多样性,课堂教学环节沉迷于炫技,让人眼花缭乱,却忽略了本来的课程目标,抓不住重难点,看似热闹的一堂课,时间浪费在一些生硬的信息化小游戏中,热闹过后,其实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活动脱离生活,教学环节不注重实践操作的培养。教师的日常上课都基本靠资源库中现成的ppt课件或电子白板交互使用。现成课件的便捷性可以容纳大量信息,一些原本需要动手操作、实践探究或推理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通过课件播放视频或者动画,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学生仅仅得到感官体验,却没有亲自体验到操作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脱离了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吸收,更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对信息资源的使用奉行“拿来主义”,不与本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相融合。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开展,各地的教室都已经配足班班通一体机等设备,学校也都能提供现成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光盘等,网络上也随处可下载各类课件,这样的便捷性让部分教师产生了惰性,对别人的课件不做修改,不进行二次备课,拿来就用,不考虑本校学生的学情,导致脱离实际,往往效果不好。

三、浅谈让数学教育信息化与生活化有效融合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不能因为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而忽略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目标,信息化教学与生活化教学并不冲突,只有将信息化与生活化的教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下面谈一谈本人愚见。

(一)正确认识不同教学手段的优劣势,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大多数情况,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运用都可以给教学带来便捷,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并不是万能的,有些课也许只会用到常规的一支粉笔或白板笔,寥寥几笔就能解决的问题,无需大动干戈,就不需要费尽心思去准备信息化教学素材。例如数学实践课,这类课重在实践操作,信息技术的作用也许仅限于展示课题或者展示学生的结果,即便不用到多媒体技术也无所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实践中去,诸如体验测量、统计或数据收集等过程,比费尽心思做一份精美的课件效果更好。

(二)多媒体素材的使用要生活化。首先一节数学课的引入部分很重要,是吸引学生的关键,如果条件允许,如果能利用好多媒体从生活化的情景引入,就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好数学教材的情景图,可酌情通过教材情境图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创编,让学生更能有代入感,这样至少从学习情景方面做到了生活化。随着“双减”政策的到来,对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作业不能重复而繁杂,而要少而精,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平台设计一些基于本校或者本班级或师生日常生活的趣味性题目,更加能激发学生解题的兴趣,从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正确处理多媒体课件与板书搭配的问题。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一节正常的数学课,能归纳出的基本知识点基本不会超过两个,这两个点也基本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需要突破的重难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方便地展示出课本、学习内容、归纳的知识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节约出了原来要大量用于板书的时间,需要给学生看到并且掌握的知识点信息只需轻轻一点就出来。学生单位时间内眼睛能够直观看到的知识量非常大,但是往往教师只顾着灌输多角度、很细微的各类知识点,而忽略了学生脑容量的接受程度。这需要教师适时的把“关键少数”的知识点进行板书,巧妙的设计,简练的提炼,更能直观增加学生的记忆点,教师在提炼板书内容的同时,也是在向学生示范如何在遇到实际问题是抓住关键的核心要素,这也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体现。

(四)教学过程要注重自主探究与实践体验。多媒体课件可以很方便地展示出数学活动中的操作过程,有些老师贪图进度,只用几分钟用多媒体把整个探究的过程直接播放出来。这种 “一看过程二看结论三做题”的方式不可取,学生虽然暂时知道了结论,其实对知识却并不是真懂,因为学生已经损失了对背后的数学规律、数学思想、算理等进行推理和实践操作过程。这也完全违背我们的数学目标。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任何知识点和结论,都应该是学生参与探究才得出的结果。只有亲力亲为,亲自体验到的,才是自己的。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多媒体与实际操作相互配合,按照“提出问题-探究思路-解决问题-汇报交流-多媒体验证-多媒体出示结论-运用结论解决问题”这样的流程,多媒体的作用在于验证展示、归纳总结,让学生重点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和实际操作的过程。

(五)加强学习新时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不再局限于电脑与多媒体等基础应用。硬件层面上各类可以服务于教学的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软件层面上,各类教学软件、各类网络学习媒体越来越纷繁复杂;技能成面上,单纯制作ppt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视频剪辑、微课制作、图形处理、数据分析等等,都应该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技能。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先进的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而不是受制于技术。

    不忘教育初心,方得育人果实。在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同时,我们一定不能把追求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这份初心给丢掉!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与生活化如何更好融合的问题,这里面还有大量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相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让两者兼顾得当,一定能给教学效果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

【2】 戴曙光《简单教数学》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