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正文
传统的作业设计,缺乏新颖性,千篇一律的题海战术,重复低效的课后作业,不仅消磨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而且占用了大量的课后时间。为改变这一现状,双减政策应运而生,让作业设计回归教育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才是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基石。农村小学教师需要顺应现代教育的基本浪潮,实现作业设计的分层化。
一、树立分层设计理念
作业设计,存在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的自我检测,通过课后作业的练习,精准地寻找到知识盲点,实现查漏补缺的基本功能;二是为数学方向的指引,让学生明白如何实现知识的深化。农村小学教师想要实现作业设计的上述目的,需要树立分层设计的理念。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在传统的应试作业中,小学教师忽视农村学生的个体差异,消磨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增强作业设计的品质,需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课《长度单位》内容的时候,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想要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需要重新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明白本课内容的核心,提前了解农村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基础薄弱、基础扎实、深化扩展,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的不同,实现多层次的作业设计,基础作业注重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中级作业注重长度单位的案例探索,高级作业强化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
差异性,是学生理解能力的本质属性。小学数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必须尊重这一客观事实,在此基础上思考缩小差异性的基本路径,通过作业分层设计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寻找到适合的发展之路。
(二)激发学生作业热情
数学作业,并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知识求索的自我检测。在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下,数学作业对于学生来说,仅仅是按图索骥的任务,是占用课余时间的麻烦。为改变这一现状,顺应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实现分层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课《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内容的时候,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想要通过作业设计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熟练运用加减法运算法则,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激发他们对于作业设计的期待,明白作业并不仅仅是任务,而是实现自我探索和前行的指向针,如基础差的学生,注重趣味性的作业设计强化加减法的认知,基础好的学生,注重生活化作业设计强化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对于数学作业的热情,重新寻找到作业探索的乐趣,寻找到知识巩固和拓展的方向,让差异化的作业设计,重新换发学生的数学理想。
二、实施分层设计实践
双减政策,是对小学教育由表及里的深刻变革,表面上是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实质上是减负增效的更高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增强作业设计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增强综合素质,必须探索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
(一)了解学生真实情况
作业分层设计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差异。小学数学教师想要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强化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就必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思考作业设计的多元创新,增强小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作业设计的效率。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课《角的初步认识》内容的时候,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实现作业设计的差异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后作业,切实提高数学能力,就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兴趣、能力,探寻作业设计的差异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多元设计中寻找到数学探索的热情,了解角的基本概念,探索角的生活应用,扩展角的发展方向。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增强作业分层设计的效果,就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从兴趣、能力、基础出发,构建体系化的作业设计方案,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让差异性成为作业的显著特征。
(二)探索多元设计模式
传统的数学作业,仅仅是书面的单一模式,通过数学例题的探索,复习课堂数学知识。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传统模式无法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探索多元化的设计方案,强化实践创新。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课《表内乘法(一)》内容的时候,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实现提高作业设计的分层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探索课后作业,激发自主的积极性,必须思考多元化的设计模式,实现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的结合,实现单一作业和合作模式的融合,从知识的重温到知识的扩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寻找到知识的盲区,强化数学基础和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就必须从课堂教学到作业设计,开展深刻的变革,注重作业设计的多元化,让学生感悟到课后作业的丰富多彩,无时无刻都拥有惊喜,而非枯燥的千篇一律。
三、构建分层设计反馈
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增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必须根据作业反馈和学生的意见,寻找到创新设计中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确立改革方向,提升作业设计的品质。
(一)倾听学生真实意见
城乡教育资源的客观差距,拉大了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想要通过作业设计的改革,缩小教育不均衡的现实,必须懂得倾听学生的真实意见,需要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后作业的主体,是最直接的体验者。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课《表内乘法(二)》内容的时候,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强化学生对于乘法的基本认知,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概念,懂得实际应用,深化作业设计的水平,必须懂得倾听学生的意见,基础差的学生想要通过何种方式完成课后作业,基础好的学生想要扩展哪方面的知识内容,数学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融入作业设计之中,增强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学生才是作业设计的对象,只有他们才真正了解自己的数学水平和知识盲区。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增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让因材施教理念贯彻于作业设计之中,就必须懂得倾听学生意见,让作业不再是任务,而是学生自我探索的指南针。
(二)提供多元改良建议
作业设计层次化的探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必须小学数学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中,寻找到最佳的改良方案,让小学生既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切实提高数学能力,让作业设计不断提升。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课《认识时间》内容的时候,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强化学生对于时间基本概念的理解,懂得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就必须探索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在理论和实践的追寻中提供多元化的改良路径。
多元化的路径,是作业分层设计的不懈探索。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作业设计亦是如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探索中不断改进作业设计模式,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增强学生数学能力。
结束语:
双减政策,是减负增效的代名词。农村小学教师想要通过作业设计分层化提高学生数学能力,首先需要树立作业分层设计理念,其次需要开展分层设计实践,最后需要构建分层设计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强.“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5):117-119.
[2]任慧.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2023(11):19-21.
[3]陈求丽.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J].新教育,2023(4):3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