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摘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幼儿园 语言教学
正文
课题信息:本文系杭州市钱塘区2023年度语言文字专项研究课题“指向
大班幼儿连贯性口语表达能力实践研究”立项课题中期研究成果,曾获在2021
年杭州市钱塘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论文二等奖(NO.2021-3139)。
持续三年多时间之久的新冠病毒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巨大和惨重的,人们的生活因此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影响。而今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幼儿园各领域课程,在近三年的社会变革中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我们也在思考这样的社会事件给我们的幼儿园课程带来了什么样的变革,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幼儿园教师需要积极地投入到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技能,真正理解“数字赋能、智慧育人”的教育理念,借助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顺应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更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内涵
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定义,专家学者给出的相关定义也不同。北京电化教育馆的潘克明曾解释定义为“深度融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改变教与学的过程,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何克抗教授则给出定义为“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中,营造和改变信息化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性改变。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教育融合的现实背景与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前教育的需求。而幼儿园语言教学结构的实践和变革,是二者深度融合的核心立足点。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创新和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育变革,是带动和加快幼儿园各学科领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
三、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教学融合实施的现状
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使整个社会和教育等方面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人们从生活工作模式,对生命的认识都重新认识和建构,幼儿园各学科教学也迎接着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创新教学模式 不断优化语言生态课堂
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常见的就是故事类和诗歌散文类。传统语言教学中,我们主要以挂图、老师制作的手头教具,教材、黑板、电视机、音像为媒介,如今计算机技术、数字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以往的教学模式。语言教学内容由单纯的只依赖教材及配套教学工具,转变为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借助现代化信息和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新课程教学模式,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专题网站(波比在线)、多种软件系统(Hiteach、Mum互动学习平台)、资源课程中心和案例库(完整课程)配套支持的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师可下载软件Flash经典的二维矢量动画制作软件,通过在时间轴绘制需要的动画画面,还可以利用有各种各样的笔刷功能的TV Painter系统,制作自定笔刷,绘制所需要的动画。还可以通过Maya软件做墨香制作动画,制作简单效率快,色彩真实动感强,产生出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配置的语音标准清晰,也为幼儿学习语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互式语言环境,既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准确定位了语言表达的情景,使得教学过程直观易懂,我们将图、文、声、色、像融为一体,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制作教具繁琐等弊端。通过借助信息化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多方面的支持,可视、可听、可录,可交互共享,教学环境开放,教学内容及资源生动而丰富,不仅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拓宽了师生的视野,真正尊重了幼儿,唤醒了语言智慧的课堂,而且对幼儿的综合素养也大幅地提升,优化了幼儿园语言生态课堂。
(二)信息技术改变语言教学结构 拓展幼儿的语言想象表达的空间。
幼儿园语言园本课程教学中,幼儿往往受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的影响和制约,对抽象的事物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语言教学结构常常以图片展示和语言说教已远远不能满足幼儿对语言的需求,教师动手制作的图片和教具费时还费力,又缺乏动感和色彩表现,很难把想象的画面形成直观的画面,而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音、动画一体,能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搜集合成把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通过各种软件和数据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引发探究欲望和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以完整课程中班诗歌教学《落叶》为案例,教师运用配套的波比在线课程中心的多媒体课件和音频,把抽象的诗歌内容富于表现生动的屏幕画面中,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儿歌的积极性,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幼儿还在童话故事般的学习情境中与教师互动学习,在直观情景语言环境中,轻松自然地理解儿歌的内容,不知不觉中就主动地学会了诗歌。
后半部分续编儿歌是整个语言教学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把幼儿所有联想到的落叶可能落在的不同地方,可能遇到的不同动物或人物,可能发生的事情分别在电脑上,下载动画课件制作软件Flash,强大的动画编辑功能使得教师能随心所欲结合幼儿的续编内容,制作生动的幻灯片动画,声效交互融合不仅能为语言教学课程服务,达到了预期效果,孩子们在这种学习氛围下思维也如鱼戏水般地活跃,自己还能根据诗歌的韵律继续续编儿歌,幼儿大胆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显著发展。
最后在家庭延伸互动教学活动中,可用多种信息技术形式录制音频和视频,配置上适宜动听的音乐,把孩子们的续编录制的作品发送到家长微信群和q群相册空间,给每一个孩子们展示和表现表达的机会,借此也便于家园沟通,及时宣传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时效和成果。
(三)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环境激发幼儿语言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之间由于个性和生长环境的不同,语言表达也存在巨大差异性。有的幼儿性格活泼大方乐于表达,有的性格内向害羞不愿意表达,如果我们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形式流于俗套,教师还仅仅凭借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自己的课程观,那么不愿讲话的孩子由于缺乏对语言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言能力也会得不到锻炼和发展。
1.案例与分析
幼儿园语言领域园本课程“我是故事大王”活动实施中,很多年轻教师为了让自己班的幼儿熟练地学会故事内容,教学形式封闭传统,教学过程单调枯燥,极个别教师还拿出几幅图片让幼儿看图一遍遍机械地学说,幼儿被动接受,失去想象的空间,脸上毫无表情机械地背故事,几天下来幼儿讲故事不仅经常停顿忘记内容,而且课后学习效果并不好,幼儿也都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2.策略一:教研组整合 名师教师做示范引领
幼儿园根据发现的实际问题,语言教科研组和信息技术教研组采取了问题推出,分组研讨,名师教师策略指导等闭环式教学实践研究,最终采取的有效策略是: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出生动真实形象的动画故事画面,指导幼儿去理解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教师鼓励幼儿去构想不同的场景和地点,学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故事,极大地激活了幼儿的语言创造性思维。
3.策略二:录制视频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
对于那些比较害羞不喜欢表达的孩子,教师结合班里语言能力强讲故事好的幼儿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利用手机、数码相机录制成品故事视频,通过电脑连接播放给孩子们反复观看模仿和学习。
无论是在家还是幼儿园常态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发动家长联动,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微信或钉钉视频录制,让每一个孩子在线上线下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种用信息技术融合和辅助语言教学的教学方法,不仅得到了教师的共识和认可,而且每一个幼儿无论能力强弱,都在自己最近发展区里得到了学习和发展。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以往的幼儿园语言课程的教学环境,给幼儿搭建了一个语言表达更大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真正创设了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得到应答的环境,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创造中学习语言。
4.策略三:通过微课公众号推送优秀案例
为了体现教育信息化的开放共享性、交互协作性的基本教育属性,幼儿园打破了以本园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对于一些优秀的教师课堂案例和儿童作品通过公众号向社会开展以语言为例的各种微课推送等活动。利用手机软件“小影视频制作软件app”剪辑,令家长耳目一新,便于评价及回顾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这种深度的信息技术与语言教学课程的创新和融合,注重的是幼儿学习主动性和个性培养,使不同幼儿语言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学习和发展,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教学相融合的成效
(一)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的意识
通过开展微课助学,故事大王、经典儿歌公众号推送、绘本动画创制网络信息技术的展示和优选活动,及时调整课程结构改革的实施路径,如在实施问号课程《光的影子》的活动中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搜集有关影子成像的资料和信息,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影子现象,激发幼儿对影子的产生和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探究、大胆表达想法,通过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把孩子们几次操作实验谈论的发言拍摄成演示影片,通过IRS反馈系统进行读音检测,活动过程中及时把幼儿的语言通过Hiteach提供的强大的电子白板功能绘制成思维导图,幼儿在这样的信息技术与科学语言教学深度融合中寓教于乐,从而增强幼儿自主探究的意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
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决定了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相互融合的程度。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们通过专家指导和内部培训,教师间信息技术的磨课赛课,多媒体课件的互动交流、案例分析等教研培训学习,不仅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与各学科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的应用水平,也切实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的专业成长,课程执行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促进家园紧密合作
家长资源也是课程改革中的教育资源之一,尤其在后疫情时期信息网络技术与家园共育深度的融合,对幼儿、家庭乃至各种教学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幼儿居家钉钉签到、居家微课活动推送,幼儿居家情况调查表,到如今微信、公众号、钉钉等多种网络途径常态下的线上家长会,寒暑假线上家访等方面,信息网络技术与家长教育工作的融合和创新都起着里程碑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有机融合打破了原有的语言教学模式,是一种积极合作的新时代幼儿园教学模式,幼儿园其他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借鉴和互用。科学正确地使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优化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幼儿语言能力学习和发展需要教师对课程观念和教学过程的不断学习和创新,同时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化和网络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变革,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魅力。“数字赋能、智慧育人”在时代的不断变更和进步中已经悄然走到了我们身边,只有充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属性和性能,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把信息技术积极地融合到幼儿园语言及各个领域教学之中,才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根本和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作者周灵.引用书名《“336”数学模式》[M].出版地: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年:2021年4月出版.起始页23页-终止页34页
[2]作者一李季湄,作者二冯晓霞等.引用书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出版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年:2013年3月,起始页287页和终止页2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