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通洪

贵州省三穗县良上镇稿桥小学556503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目前,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数学作为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思考,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正文

引言

在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素质教育背景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进行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小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依据。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不深刻,掌握不牢固,学习兴趣不高。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教学重点,夯实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知识还处于萌芽状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从而能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自我完善,才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新优化教学方法,既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使之更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提高学习效率。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但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很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影响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能力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是不利的。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把培养创新意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

3.有利于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是推动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在新课改后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放在重要位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小学阶段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不少教师的教学模式仍停留在“灌输式”阶段,仍以“满堂灌”、“鸭式”教学为主。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枯燥乏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给他们的知识,而不会去思考其中的道理。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还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真正融入到课堂中。

2.课堂氛围压抑

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是比较传统的,大部分小学数学老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授课方式,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比较多,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愿意配合老师,特别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问题,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愿意配合老师,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消极对待。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弱,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不愿意听从老师的安排和包办,老师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老师的安排和安排去做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其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帮助,就可以很好地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但从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培养和激发。教师缺乏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和沟通,缺乏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回应和引导,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致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渐丧失。

三、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协同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一言堂,教师是教学的主角,这种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角”,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发现问题,并给予适当的辅导,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思维发展阶段,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些相对枯燥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兴趣,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能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们学到生活中的学问。

例如,教师在讲授“轴对称图形”这一节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轴对称图形,然后把自己做的轴对称图形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学生把自己做的轴对称图形中的特点说出来,并讲一讲生活中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改变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际问题上解决,尽可能地把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中的知识点都是比较抽象的,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畏难情绪,不愿动脑筋思考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意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启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对小学生而言,好奇心、求知欲都比较强,都爱问个所以然来。既然如此,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例如,“我们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之后,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在讨论过程中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见。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归纳,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鼓励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究和思考

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逻辑思维学科,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题,为了能够顺利解决这些难题,就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这样才能提升数学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学习“统计与概率”时,引导学生通过对统计的相关概念和方法的观察分析,进而进行实际操作,在让学生学会运用统计的相关知识分析数据,进而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这样,同学们在今后学习相关知识时,对基本概念、统计和概率等方面的基本方法都能有所掌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5.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通过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创造情景,通过情景来引起学生的重视。小学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在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可以通过一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教学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6.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实操,只有学生自己动手,数学知识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多动脑,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由学生自己归纳图形特点,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再动手解决,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结语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在教学中坚持创新,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这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必然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个方面着手。此外,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解决好,把数学知识应用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杨会英.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

[2]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许国平.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

[3]和谐创新智慧生成——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叶宇星.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

[4]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倪天秀.亚太教育,20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