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 润物无声——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启示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朱子倩

昆山市花桥鑫苑小学 江苏 昆山 215332

摘要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现当代教育工作产生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从总的来看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这些教育理念在现当代教育改革工作当中有诸多方面的体现,并且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性作用。但是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过程当中,大部分教师还是创新与实践并行,探索与思考并行,尚未形成足够完善的教育模式。基于这样的情况,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分析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启示探究,如何进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深度融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正文

    在现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当中,需要依托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想,即促进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展开一系列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实现转化,二者之间应当逐渐转化为共同学习的模式,以此来促进教学相长。所以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运用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牢牢立足于现当代的时代潮流,把握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三个重要方面,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来进行语文教学工作的创新,才能够真正促进语文教育质量的显著。接下来本文将首先分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表现形式,以及其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当中运用的优势。然后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探究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存在的缺陷。最后分析如何进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质量提升。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分析

(一)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促进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探讨     

在针对小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语文教师业方面要注重进行知识的简化,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否则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所传递的知识,或者对于教师所传递的知识遗忘较快,这些都不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而陶行知教育思想当中所包含的第1个内容: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一方面是指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时候,要以生活化的案例例句来帮助小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吸收。另一方面是指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当中,要善于把教学元素融合与学生的日常当中,通过日常生活一次又一次的巩固和强调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吸收。这种教育理念,刚好可以弥补小学生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对于知识需要进行大量巩固,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又相对有限这一缺陷。[1]除此之外,采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一个重要形式,这对于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树立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社会及教育,有利于构建融合教育发展模式     

在现代化的教学工作当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显著。很多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互联网背景之下,所以对于各种社会信息获取非常便捷,也深受各种社会信息的影响。所以越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小学生所受到的社会教育形式就会越多。可是过早地去接触一些社会现象,对于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也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就比如小学生可能能够通过互联网去获取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当中也有一些糟粕,而这些糟粕信息对于小学生最后的成长,会造成各种各样的恶劣影响。可是我们又不能剥夺小学生的社会性,仍然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去培养小学生的社会意识,促进小学生与社会更好的融合。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当中强调社会及教育的理念,也就意味着社会对于小学生也能够发挥一定的教育性作用,在校学生集体相处能力,处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都能够产生一定的教化性作用。所以只要教师在语文教学创新当中善于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社会及教育的理念,并且注重帮助小学生规避一些不良的社会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更好的集体和社会融入,实现社会群体与语文学科教学之间的联合,也有利于构建融合教育的发展模式。

(三)教学合一,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化     

在我国传统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和学生只是单一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学生长期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体意识,他们习惯于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听从教师的指令和安排。还有一些学生一旦脱离了教师的强制性约束或者是指令,就无法去进行独立的学习,甚至无法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薄弱,而且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也具有诸多不便。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当中强调教学合一,就是这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适当的尊重学生的重要地位,既要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来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2]同时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应方面,来观察和反思自己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学生身上去汲取辛勤的教学经验,来促进自我教学能力的优化。这种教学合一的模式也是确立向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转变我国传统教学思维惯性的关键手段。

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的重要现实问题分析

(一)融合性教学的发展机制尚未健全    

所谓融合性教学机制,就是指教师针对小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既能够发挥教师本身的主体性作用,同时也发挥家长以及社会群体的辅助教学作用,在多方努力之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合力。可是至少从目前来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完成这一机制的构建。就比如说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可能会考虑家校合作模式的构建,引导小学生的家长参与到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增强对于小学生的督促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吸收。但是教师对于第三方群体的引入也仅仅局限于小学生的家庭方面,却没有发挥社会其他群体对于小学生的影响作用。这样的教学思维也很容易导致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仍然只是局限于学校或者是家庭当中,也就是说社会教育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不能真正融合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力量来进行综合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质。

(二)部分语文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工作创新意识不强    

针对小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想进行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在反思的过程当中,既有对比,现当代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政策,思考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现当代教育的主要思想。同时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反应,思考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否真正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能够进行高效的知识灌输。可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很少有语文教师会去进行真正的自我反思,他们只会去考量学生是否掌握了自己的教学知识,但是很少反观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真正能够引导学生是否真正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相对松弛的心态之下去进行知识吸收。[3]也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总是会导致工作的创新能力不强,常常需要依赖教研活动去进行一系列的新经验学习,而很少能够自主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简单来讲就是语文教师没有充分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当中教学合一的理念,只是从教的角度来展开反思,并没有注重从学生身上去汲取经验来优化自我的教学能力。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陶行知教育思想践行的策略分析

(一)把握教学合一的内涵,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创新      

要想促进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不仅仅要从教学内容的丰富上着手,同时还要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感兴趣,延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进行有效的知识传递。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牢牢把握陶行知教学合一的理念,在教学工作当中注重从学生的反映上来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自己教学行为当中,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以此来实现语文教学的形式创新。就比如说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花钟》这一篇文章学习的时候,其中文章要求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分别讲述了牵牛花,蔷薇,万寿菊,月光花开放的时间,还采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这些花朵不同的特征。很多小学生在背诵记忆的时候,总是会记不住各种花开放的顺序,或者是把这些花的主要特点弄混淆。语文教师惯用的教学手段就是一次一次地让学生去进行背诵记忆,以死记硬背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这一自然段。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一些学生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够背诵这一自然段,而且学生遗忘的速度也非常快。于是语文教师就可以去思考自己这种传统教学的理念,是不是不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能让他们快速地去进行知识掌握。得出结论之后,语文教师就要迅速地调整自己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思考如何才能让小学生更快的记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的形式,一边进行动画配图,一边进行第一自然段的解读,让小学生在动画视频观看的过程当中,去了解不同花朵的特点和它们开放的时间。以这种具象化形象呈现以及视听结合的模式,可能更加生动有趣,能够让小学生加强对于知识的背诵记忆。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采用沉浸式体验的方法,引导小学生来进行小剧场的排练。[4]在这个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可以分别制作不同花朵的卡片,然后让不同的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花朵。在小剧场表演开始的时候,语文教师需要进行配乐朗读。如:“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这个时候扮演牵牛花的小学生就要模仿牵牛花吹开小喇叭盛开的状态来进行表演,当教师念叨“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那么表演蔷薇花的小学生也需要去模仿蔷薇盛开的状态。小学生在进行陈静表演的过程当中,对于各种花朵开放的顺序一定能够把握得更加准确。而且经过自己的演绎也能够快速记忆各种花朵开放的状态,更加迅速地完成这一自然段的背诵记忆。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当中,从学生的反应来进行自我教学形式的反思,也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二)注重构建综合教学模式,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笔者认为,陶行知教育思想当中所倡导的社会即教育和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一定的共同之处,所以在这一部分的论述当中,就将二者进行组合讲解。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都会考虑到家长辅助作用的发挥,但是却很少考虑到社会其他群体辅助作用的发挥。所以在进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借鉴和吸收的时候,语文教师也需要去思考社会即教育的理念内涵。就比如说当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的内容教学时,其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小学生了解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学会感恩。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到历史博物馆当中去进行参观,通过历史博物馆当中的参观以及解说,来回望我国的红色文化发展历程。又或者语文教师还可以和小学生一起去进行一些老战士的采访活动,通过老战士的故事讲述来让小学生认识到我国发展的艰辛。通过这些形式都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教材也不再局限于校园环境。但是可以通过社会上的其他群体,从社会上的各种场所,去汲取不同形式的知识元素,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吸收和学习。[5]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去有意识地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比如,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当中,语文教师可以邀请一些校外的老教师、优秀企业家等等,来到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向小学生分享一些成长的经历。通过这些形式也能够进一步拓展小学生教学的主体,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不再只是依赖于语文教师这一单主体。经过综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充分发挥社会的教育作用,也能够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

结语: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非常积极的指导性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吸收和借鉴的时候,一定要把握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立足于现当代我国教育发展的背景和主要思想潮流。同时善于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从小学生的学习反应上来进行自我教学的反思,从而不断优化个人教学行为,构建综合教学模式,发挥集体社会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性作用,也是现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良策。

参考文献:

[1]张菁.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20(1):6.

[2]杨凤伟.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J].文渊:中学版,2019(4):714.

[3]李桂珍.引生活之源促语文学习: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语文课内外,2020(12):56.

[4]李芳.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0(5):60-61.

[5]任爱莲.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9(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