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引进小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唐冬冬,彭超

都师范附属小学,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

体适能是指人类身体系统中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敏捷性以及协调性等素质的应对能力。在推广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将体适能的概念引进到小学体育课堂之中,不但可以丰富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使小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并明确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因此,本文在研究体适能概念与含义的基础上,讨论体适能引进小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进而为此课题的施行提供有效策略。


关键词

体适能;小学;体育课堂;可行性研究

正文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体育课程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同时,在我国施行全民健身的思想指导之下,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得到了长足地发展。因此,将体适能引进到小学体育课堂之中,可以协助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较好地融入到全民健身的浪潮中,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身心素质,确保其健康成长。

一、体适能的概念释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的定义为,人们在完成正常学习与工作之余,还能够有时间与精力享受休闲生活,并可以轻松地应对突发事件,同时,身体没有疲劳感。国内专家基于体育科学的角度指出,体适能是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人们合理而高效地使用身体机能,进而使身体适应客观环境的能力。基于概念的角度来讲,体适能其实是指身体系统促整个身体机能实现肺部、心血管以及肌肉实现最佳运转效率的一种能力。体适能具体涵盖了,人类身体系统中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敏捷性以及协调性等素质的应对能力。对于人类的机体组织而言,体适能是维持人类健康生存的基础,亦是人类可以充满活力、充满动力进行工作、生活与学习的前提。

根据小学生体育达标测试结果来看,其身体素质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具体的表现为小学生的肥胖率较高、体重不符合标准、体能较差、爆发力较弱、耐力与柔韧性不佳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引起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基层体育教师的足够重视,同时,这一问题也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学当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将体适能及其理念引进到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之中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体适能引进到小学体育课题中的可行性

1. 能够推行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我国各级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对于教育与教学工作都非常重视,相关部门指出,义务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地发展,使其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相关部门提出了“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之中,引进体适能及其理论,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运动水平,还可以向小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意识,协助其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提高其身体素质,为素质教育的推广夯实基础。由此可知,将体适能引进到小学体育教学体系之中,不仅可以使小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还可以促进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完成有机地结合,为我国的发展培育合格的人才。

2. 推动小学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

传统的体育教学体系之中,体育教师均以提升小学生体育技能为主要目的,以增强其身体素质为主要任务,这一教学模式在硬式教育的体系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不过,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体育教学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均发生较大转变,而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便显露出了其片面性,同时,由于体育教师对小学生参与运动的方式以及参与运动的理念的引导不足,致使绝大多数小学生未能够树立其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做好体育教学的相关改革工作,将引入体适能及其概念引进到体育教学工作之中,使体育教学与健康理论相结合,将终身运动理念、科学运动方式以及合理教学方式进入到体育教学之中。体育教师应以小学生为教学主题,创立一个符合小学生认知的体育教学环境,并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将全新的体育教学方式呈现给小学生,以此促进小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体系之中,进而顺利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得以实现。

3. 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育与发展

由于年龄、智力发育以及心智成长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文化基础以及学习状态均不是很强,许多小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时,其注意力不够集中,态度不够端正,精神不够饱满。目前,仍然有一些教师与家长过分地注重小学生学习成绩,导致小学生的体育知识匮乏,运动水平较差,这就导致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身心未得到健康发育。而在小学体育课题中合理引入体适能及其概念,可以突出小学生的中心地位,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端正其态度,提升其参与积极性,进而提升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以及团队意识,充分挖掘其潜能。并且,体育教师还可以运用体适能的教学,能够使小学生接受系统、完整以及规范的体育教学,使小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茁壮成长,促进身心的健康发育与发展。

三、将体适能引进到小学体育课题的有效策略

1. 在体适能及其概念的指引之下,优化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

将体适能及其概念引进到小校体育教学体系之中,并不是摒弃了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实际上,是促进两种教学模式与教学理论的发展及融合。小学体育课堂可以引进体适能的运动模式,让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本身有较深层次地认知与了解,促进小学生较好地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进而提升小学生参与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并且,体育教师还能够运用体适能的形式,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体育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种类的体育运动项目,制定相异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异的课程形式。体育教师在制定体育教学项目时,应以提升小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为教学目标,设置恰当的教学内容,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优化体育教学形式,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育夯实基础。

2. 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体适能的优势

体适能及其概念在引进我国之初,仅被应用于军事训练之中。而在全民健身热潮的影响之下,体适能这一理念被广泛地应用于在健身房或健身俱乐部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适能的发展。我国基层小学在运动场地以及体育设施等方面与商业健身俱乐部无法相比,因此,将体适能及其概念引进到体育教学之中,其具有较大的操作难度。所以,体育教师应灵活地运用体适能及其概念,促进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制定符合小学生参与强度与认知的体适能运动项目。同时,体育教师还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运动设施,开发可以进行体适能的运动项目。使小学生能够在体适能的指导之下,因材施教,提高其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自主性。

3. 加强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是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人,也是推行体适能及其概念的主要环节,其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体适能教学质量、组织情况以及引导情况。所以,我国基层小学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体适能方面的培训,以此提升体育教师的知识储备量与运动技能水平,使小学生能够得到较好的指导与教学。并且,我国基层小学还应对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重视起来,招聘更多的优秀体育教师,实现体育教师队伍与教学质量的双向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小学体育教师应对此情况重视起来,全力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将体适能及其概念引进到小学体育课堂之中,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身体机能,使其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育与发展,还可以推动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工作的进程。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体适能及其概念的指引之下,优化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体适能的优势;加强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娟. 高校公共体育开设“应急体适能”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 内江科技, 2013, 34(5):120-120.

[2]贾玉芝, 李敬强. 健康体适能引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J]. 华章, 2011(14).

[3]李志贤. 中等职业院校应急避险体适能课程可行性研究[J]. 智库时代, 2017(05):85+87.

[4]王慧. 体适能理论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