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新思路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正文
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作业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上课的时间很短,因此需要作业的延续和补充。在新课程改革和“双减”的背景下,如何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已是许多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将在此基础上,从对“政策”认识到作业的优化设计进行探讨。
一、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一)形式比较简单
小学数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种类繁多,并且往往都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然而,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出于便于布置和检查的考虑,往往采取了书面作业的方法,这种方法太过简单,缺少了多样性,这就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僵化,不能进行敏捷的思考,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作业布置的形式,让学生除了传统习题练习的方式,更好地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
(二)内容枯燥乏味
小学生的年纪还小,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经常会用感性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假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对知识点的考查上,从而造成了作业的内容非常单调,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无聊,从而不会积极地去完成作业,这也是造成学生作业完成潦草,还有一些学生会选择抄作业的重要原因。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观点来看,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趣味性的因素融入其中,满足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喜欢上作业,从而更积极地开展学习。
二、“双减”下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要点
(一)作业量的控制
“双减”政策强调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站在数学教师的立场上,要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从学生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深入学生的内心,找出问题所在,并严格控制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在学校里完成绝大部分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达到个人发展的目的。
(二)作业内容的选择
为了充分利用作业设计的优点,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根据学生在上一阶段的成绩,选择合适的作业。要求学生的作业具有更高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注意掌握教学进度,提炼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独立地思考、探究,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要从学生的不足出发,合理调整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增强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有效地贯彻“双减”的方针。
三、“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分析
(一)巩固知识,制定有针对性地作业
为了更好地改善小学数学的学习效果,应在对课本的选用上采取“扬长避短”的方法。在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下,多数教师都是利用已有的练习册进行统一安排,而作业中的重点题型却没有很好的针对性,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制定出“量少”“质高”的习题,以便将当日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强化,并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将所学的知识全部消化掉。例如,在《加与减》的作业设计中,这一章的教学重点是三位数字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计算,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的含义。根据本节的教学要点,教师可以设计出有针对性地练习,以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最后,在计算练习下面留出一个版面,以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运算规律自行设计和计算,以加深对所学到的加、减运算法则的认识。利用针对性的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运用。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小学阶段,由于外部环境和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如果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应在其所学的知识中加入一些基本的练习,使其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更好的表现。如果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设置一些研究性的任务,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保各个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中获得经验,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和认真地做,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认识方程》的作业设计中,为了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把作业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的扩展练习,使学生能更快地掌握方程等量的关系。第二个部分是强化部分,主要是针对方程的基本原理,增加了等式的数值,并设置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行选择相应的模块。通过分层作业的设计,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掌握本节的内容,并且在做完作业后,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成就感。
(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设计有趣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思想,并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来进行作业设计,使作业更具灵活性,更具趣味性,更符合学生的个人需求。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例如,在《轴对称和平移》的作业设计中,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平移图形方法的过程,从而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运用画笔来绘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探讨。在这种开放式的、有趣的活动中,每个人都会主动地加入寻找图形的过程中,并在报告的时候,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平移知识,将其改造成一个新的图形。此外,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索。这种多元化的作业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延长了课堂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作业设计应适度自由化
在小学,要加强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不能把学生限制在一个特定的思考范围内,要注重作业的自由化和开放化,以实现学生思维的释放。在做作业的时候,学生能够选择自己适合的方法来进行,能够高效地实现自己的自我探索,从而能够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数一数与乘法”的教学中,在完成了这一节的学习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回“小教师”,根据平时的学习经验,结合课本的知识,自己动手设计一个问题,然后将答案记在纸上。这种自由、开放的作业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彼此的合作与分享。
(五)设计生活化的作业,使其具有实际意义
在数学课程中实施实践教学,其目的在于把学生目前的生活体验和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学习。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激发,思维方式的更新和优化。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以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不仅要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还要保证生活数学题的难度适中,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日常训练和数学测试。因此,在课堂作业设计上,教师应重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设计,同时还要注意在课外作业中增加生活元素。比如,在《小数乘法》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讲授小数乘法的相关操作,并让小学生把课本上基础的数学题完成。在小学生做完基础题后,可以指导小学生进行复习,尤其是将所学的知识与习题结合起来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再安排一些比较困难的生活类问题。再比如,在讲解了“位置与方向”之后,学生需要明确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的方向,并能描绘出物体的方位和方向。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家庭所在的位置为中心,以团队合作方式,画出家附近八个方位的标志性建筑,以便在完成活动的同时,能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这样的作业设计既可以突出趣味性,又可以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家校合作,监督作业时间
在“双减”的环境下,对校内及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幅降低,但家长的忧虑也与日俱增。大多数家长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培训机构,一是因为家长缺乏对自身的学习能力的信心,二是由于整体教学形势的推动。由于校外培训机构被取消,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已经是无法逆转的趋势。笔者建议,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设计家校互助式作业,引导家长参与到作业中,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由于数学学科特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个人差异。尽管教师评定了全部的作业,但班上学生的完成时间往往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教师在评估作业数量的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帮助,时刻反映学生的作业用时状况。教师可以因此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当地调节作业数量和困难,并为作业完成时间较久的学生设定作业,适当降低作业标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发展。
(七)加强作业的多元化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是一种与学生进行知识交换的过程。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可以知道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我们的评价并不是单纯的评判对错,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来判断,并改正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会有任何的失误。我们在评价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解题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的评价多样化,有好有坏,有表扬,也有改正,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缺点。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双减”的新形势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增加作业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通过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作业的“减负”和学习不“减负”的目的。在课堂上,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设置不同的作业,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莹.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J].中国教师,2020(S2):184.
[2]柯岩.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求学,2020(48):75-76.
[3] 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主题作业优化设计 [J]. 陈巧妹; 读写算 2018(06)
[4]王明欣,刘瑞艳,朱晓莉.让“双减”在学校改革中落地——来自山东省潍坊高新区凤凰学校的“双减”样本[J].中国民族教育,2021(11):40-42.
[5]刘权华.“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应有的作业观[J].教学与管理,2021(31):64-66.
[6]钟红,孙洪波,陶元.“双减”背景下初三综合复习数学作业内容设计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10):103-106.
[7]马开剑,王光明,方芳,张冉,艾巧珍,李廷洲.“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生态变革(笔谈)[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1-14.
[8]钱红艳.“双减”政策落地,新学期中小学有何变化[N].南京日报,2021-09-23(A04).
[9]赵静.做好“加减法”答好“双减”卷[N].青海日报,2021-10-2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