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与实施路径研究——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正文
前言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中,作业始终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而且在整个授课活动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设计来检验和巩固学生们对课堂内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作业也是反映学生课后实际学习状况的一种重要方式,小学生的自控力一般都比较差,因此,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努力的寻找能够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以达到作业的减负、提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而语言则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语文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部分,具有比较丰富的内涵。一是较强的语言能力水平,语言技能对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语文素养要求学生要掌握相应的语言能力基础和知识积累,并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将其应用于实际。二是更高层次的思维理解力,要求对语言有正确的理解力,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训练,从而达到提高思维理解力的目的。三是人文素养,语文知识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意蕴,在此基础上,以科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从而促进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其文学内涵,加强其文学理念,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理念引入作业设计中,以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明确作业的优势,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主要弊端
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但在作业开展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作业的价值发挥。一是作业的数量和难度没有科学化。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现行的作业思路比较固定,不能很好地适应“双减”的要求,也不能很好地控制作业的数量和难度,从而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在语言能力基础、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目前的作业设计缺少了层次性,因此不能确保作业的针对性,也不能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地设计作业。第二,作业内容比较单一,目前的作业方式缺少探索性,多侧重于对基本知识的巩固和练习,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更多的是单调乏味的作业,这对培养学生好的作业习惯是不利的。同时,作业的设计也不够全面,影响了作业目标的达成。三是作业评估方法不健全,评估标准缺少层次,与学生的现实状况相脱离,评价主体单一,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不能对自己的作业状况进行有效的认识,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此同时,作业评价的范围比较狭窄,不能形成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准确把握,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价值。
三、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
1.设计趣味性的作业
目前,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作业内容缺乏趣味性,而小学生又处于天真烂漫、好奇心旺盛的心理发展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设计一些枯燥、机械的作业,不仅会让学生不愿意去完成,还会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为学生设计一些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作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桂花雨》的过程中,教师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作业给学生。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感情丰富,观察细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的作业可以这样设计:1.请同学们选择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化身模仿大师,进行仿写。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身边的美景,并把自己观察到的景色详细地描述出来。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看哪位同学写出来的景色更美。这类作业既有趣味性,又容易让学生有挑战的欲望。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书面形式的作业,既可以是说一说的作业,也可以是画一画的作业。教师要想改变传统语文作业的枯燥乏味的特性,就必须要在作业设计中融入趣味元素,否则学生就会缺乏积极性去完成作业。有趣的作业可以是形式上的变化,但在内容设计上,教师仍应注重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将课上所学内容与作业完美对接,在此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论是作业设计还是教学设计,都需要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学生主体地位有效落实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确保一切教育工作开展后效果得到相应提升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保证学生在作业完成及语文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有效地进行思考,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所以,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作业的趣味性作为重点,根据小学学生的兴趣特点,重新构建并优化作业。
2.借助多媒体设计作业
如今的学生出生于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广泛应用的科技时代,而大部分的教师和家长不支持学生对其进行接触。但是,由于学生的发展特性,使得学生对所有未知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学生对家长和教师强烈阻止接触的电子科技充满了好奇心,导致大部分学生喜欢上网。因为在学生的思想里,大人越反对的东西越好玩。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应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意识到学生本就生活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不应阻碍学生与科技的接触,在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遵循“与其阻不如通”的发展理念,让学生借助科技的力量帮助学生成长。在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过程中,要通过作业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是“说”与“写”,如果学生一味地接受知识且不能将知识灵活运用则无法达到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教师不能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情况,设计一些能够表达学生“说写”能力的作业。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借助多媒体设计作业,这种作业不同于书面作业,根据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觉到作业的新颖,满足学生对科技的好奇。例如,在《草船借箭》的课文朗诵中,要求学生通过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揣摩带有感情的进行课文朗读。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利用手机录视频的方式完成作业,然后由教师进行挑选,将朗读好的学生作业统一在课堂播放。这种作业设计既可以满足学生对网络科技的好奇心,还可以激发学生间的竞争意识,想要把自己更好的一面展现给其他人,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3.转变作业设计思路
作业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目前,以基础知识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作业形式并不能确保更好的作业效果。为了与“双减”的要求相匹配,教师必须对作业设计的思路进行优化,对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进行有效地控制,使之与学生的发展规律相匹配,从而真正地减少学生的作业压力。教师要提升主动意识,要对核心素养理念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并与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以及具体的语文课程开展情况相结合,对作业设计的思路进行优化。要建立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对学情进行精确的分析,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要建立一个分层的作业体系,加强作业设计的科学性。
4.拓宽作业内容和形式
语文素养的要求较为全面,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经验,科学地优化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一是要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入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掌握语言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扩大作业的广泛性,提高语文知识的积累,比如《景阳冈》的作业设计,老师可以引进小说中与武松相关的章节,让同学们自己去阅读课外资料,去了解武松这个角色,然后再设计一些有关家庭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二是要丰富作业的形式,单一的作业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所以,老师们要主动地扩展作业的形式,设计一些探究性的作业,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实现对核心素养的有效锻炼。例如,在《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作业中,老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给学生们安排一些关于字谜和对联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家庭作业的实用性。比如,在《将相和》这篇课文的作业设计中,老师可以设置情景表演的作业,将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课文的排练中,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提升作业的吸引力。
5.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差异性的语文作业
在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中,为了将语文核心素养完全贯彻到实践当中,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们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来设计具有差异性的语文作业,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独立地完成这些作业,从而赶上语文教学的进程,提升语文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师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的挖掘,同时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难点、进度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学生设计“量身定做”的语文作业,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的学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可以巩固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找出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作业的设计中来,从而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语文作业的设计中,才能发现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的薄弱环节,让学生们互相安排作业,这样不仅可以对语文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语文作业的趣味性,端正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态度,培养出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6.设计探究性的作业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其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要能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设计探究性的作业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与传统的作业设计方法相比,探究性的作业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在检查时也更方便。例如,对于语文来说,可以让学生去思考一些语法的运用,可以回家上网查阅资料,也可以与附近的人进行探讨。所以教师要能够在作业设计当中注意到这一点,多去布置一些探究性的作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7.完善作业评价
老师要对学生的作业展开仔细的批改,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作业情况产生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要扩大作业评价的主体范围,并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能够对自己的缺陷进行正确的认知,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要对奖励机制进行优化,对成绩优异的同学进行称赞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老师要提高作业批改效率,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问,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提高作业活动的交互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双减政策为指导,优化作业的设计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积累都处在发展的阶段,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实施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利用一种科学、理性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对作业设计的方向进行相应的调整,并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语文作业的整体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莉娟,刘金远.多元化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策略——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的研究[J].教师博览,2022(15):9-10.
[2]张俊波.“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2(14):40-44.
[3]廖阳慧.“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J].学苑教育,2022(14):79-81.
[4]曾蝶宜.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浅谈[J].少男少女,2020,4(30):35-36.
[5]陶丹.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设计[J].科学咨询,2020(21):126.
[6]蔡林燕.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0(3):71.
[7]杜晓妹.浅探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与创编策略[J].课外语文,2019(18):7-8.
...